網絡扶貧新成效之網絡公益工程篇
《網絡扶貧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網絡覆蓋、農村電商、網絡扶智、信息服務、網絡公益五大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網信中國”整理相關稿件,推出“網絡扶貧新成效”系列報道,與網民一起見證網絡扶貧成果。今天推出系列報道《網絡扶貧新成效之網絡公益工程篇》。
網絡公益使扶貧工作有了新的可能和助力
近年來,互聯網公益發展得如火如荼,公眾參與互聯網公益的熱情高漲。與傳統的公益模式相比,互聯網公益具有便捷性強、可及性強、智能化、高效透明的特點。尤其是互聯網公益呈現出大眾化、年輕化、小額化趨勢,有力地促進了公益事業的發展。
借助互聯網公益,廣大網友的扶貧情懷被激發,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貧困家庭等需要幫扶的群體能夠得到精準且快速的幫助。
可以說,互聯網的普及與民間慈善意識的涌動,共同拓展著網絡公益的空間。正是網絡人群的快速擴大,讓小額捐助湊成巨額善款;正是移動支付的逐步普及,讓指尖滑動就能完成捐獻;正是互聯網的開放性和扁平化,減少了信息不對稱,提升了捐贈信任度。有了網絡公益,扶貧工作就有了新的可能和助力。
網絡公益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脫貧攻堅
網絡公益工程是實施網絡扶貧的保障。網絡公益通過網絡營造人人參與扶貧的良好氛圍,讓全社會重視扶貧、參與扶貧,讓網信企業和廣大網民成為網絡公益扶貧的參與者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在由中央網信辦指導、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主辦、光明網承辦、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協辦的“因愛同行”網絡公益年度總結發布活動上,集中發布了4大類共40個網絡公益年度優秀典型。新華網“中國網事”網絡感動人物評選、央視網“全國優秀廣播電視公益廣告作品庫”、浙江西湖匯網絡公益聯盟、京東公益“物愛相連物資募捐平臺”、廣西野百合公益聯合會“兒童雞蛋計劃”等公益典型涵蓋了實施精準扶貧、建設生態文明、提供志愿服務、開展養老助殘、參與社區治理、傳承優秀文化等多方面的創新探索,有力傳播了向上向善的公益正能量。
此外,在全國網絡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上,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京東等15家網信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網絡公益扶貧聯盟。扶貧聯盟將網絡公益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支撐,加強了網信領域的協調聯動及優勢互補,打造了網絡公益扶貧品牌項目,積極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互聯網“底色更清亮、網絡空間更清朗”。
就各地加快網絡扶貧大格局而言,北京市依托互聯網公益聯盟,整合網絡扶貧資源,已經開展多項互聯網公益活動,并將覆蓋面拓展到其他省市貧困地區;山東省精心指導省內網站開設專題專欄,充分利用新技術、融媒體、“兩微一端”等推出“扶貧36計”“‘聚焦齊長城’精準扶貧·媒體在行動”等專題活動,累計點擊量1000萬余人次;江蘇在互聯網捐贈平臺建立了慈善賬號,進行了扶貧助學、大病眾籌等多種形式的公益捐助……
對于一個處于轉型期的大國來說,網絡公益既是公共服務的有益補充,更是國家現代化與文明程度提高的集中體現。有關數據顯示,近年來社會捐贈能力不斷提升,從2006年每年募捐不足100億元發展到近5年每年超過500億元。網絡公益正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脫貧攻堅,締結網上網下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