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醬油為什么這么鮮?
不少醬油都含增鮮劑
記者走訪武漢多家超市發現,醬油市場已經不再是“老抽”和“生抽”的天下,檸檬蒸魚醬油、薄鹽生抽、海鮮醬油、菌菇醬油等等品種繁多,價格跨度從5元至72元不等。在群星城BHG超市內,一瓶500ml的秘藏濃口釀造醬油售價72元,一瓶500ml的有機醬油賣到了43元。但不論價格高低,絕大部分醬油都冠上了“鮮”字招牌,“鮮上鮮”“醇味鮮”“自然鮮”等字眼印在瓶身包裝的顯眼處,不少品牌甚至將“鮮”字放大,吸引顧客的注意力。
“為什么現在的醬油這么鮮?”家住徐東的王大姐是一名家庭主婦,她告訴記者,現在的醬油確實“鮮”不少,前幾年都用雞精提鮮,現在都用生抽。記者在超市看到,不少醬油瓶身的配料表中都有“5’-肌苷酸二鈉”和“5’-鳥苷酸二鈉”。“這就是醬油的增味劑”,武漢商學院烹飪與食品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易先勇解釋,這些增味劑與谷氨酸鈉(味精的提鮮劑)的不同之處在于,“5’-肌苷酸二鈉”具有鮮魚類、葷類物質的鮮味,其鮮度是味精的40倍;“5’-鳥苷酸二鈉”具有香菇、蔬菜類物質的鮮味,鮮味更高,是味精的160倍,如在醬油中添加萬分之五至十的“5’-肌苷酸二鈉”即會呈現特殊的鮮味,鮮味醬油中一般會把“谷氨酸鈉”“5’-肌苷酸二鈉”和“5’-鳥苷酸二鈉”一起使用,效果比單純使用“谷氨酸鈉”更好。
“現代人對口味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少企業為了迎合消費需求,就放了增味劑。”不過易先勇解釋,正規醬油廠家添加的增鮮劑都是在國家標準允許的范圍內,對身體并無危害。
少放調味品,吃原料的本味
采訪中,武漢餐飲協會會長、小藍鯨董事長劉國梁不建議用醬油提鮮。“醬油本身是沒有提鮮作用的,我們吃醬油是吃它的‘香’”。劉國梁表示,市民要吃出健康,可少放調味品,吃原料的本味和原味,可用高湯來提鮮。
劉國梁稱,普通醬油的顏色較深,咸味也強,稍微多放一點,炒出來的菜色就很深,會讓人失去食欲。而強調“鮮”的醬油鮮味濃郁,顏色清淡,咸味也低于普通醬油,所以更受市民歡迎。但鮮味醬油吃起來咸味低,并不代表里面的含鹽量低,“不少醬油用白砂糖來降低咸味”。“我們店里用的醬油就是普通醬油,色澤度不夠才加一些老抽。”劉國梁說,“傳統醬油的香味已經足夠了,添加了食品添加劑的產品還是盡量少用。”
如何買到一瓶好醬油
如何“打到一瓶好醬油”?易先勇向大家分享了挑選好醬油的方法—— 一看二搖三品。
一看——看工藝、看顏色、看用途、看配料、看數據。
看工藝:看釀造還是配制。醬油標簽上會注明是“釀造”醬油,還是“配制”醬油。采用傳統工藝的高鹽稀態釀造醬油風味較好,配制醬油制作方法速度快,成本低,口味不佳。
看顏色:普通醬油為紅褐色,品質好的顏色會稍深一些,但如果醬油顏色太深了,表明其中添加了焦糖色,香氣、滋味相比會差一些,這類醬油僅適合紅燒用。
看用途:醬油上會標注供佐餐用或供烹調用,供佐餐用的可直接入口,衛生指標要求高;供烹調用不能直接用于拌涼菜,適合燉、煮、炒等熱菜加工。
看配料:醬油原料表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是大豆還是脫脂大豆,使用的是小麥還是麩皮。醬油由蛋白質原料和淀粉原料發酵而成。大豆和脫脂大豆是常用的蛋白質原料,小麥和麩皮是常用的淀粉原料。一般來說,大豆略好于脫脂大豆,差別不大。但和麩皮相比,小麥中糖類物質更加豐富,在后期發酵中香氣更加濃郁。
看數據:一般來說,“氨基酸態氮”含量越高,醬油品質越高,鮮味也會越濃。合格醬油要求“氨基酸態氮”含量不得低于0.4克/100毫升;特級醬油要求“氨基酸態氮”含量達到0.8克/100毫升。市場上價位較貴,味道鮮亮的味極鮮醬油氨基酸態氮的含量一般在1.2克/100毫升左右。
二搖——搖瓶子。
好醬油搖起來會起很多的泡沫,不易散去,且有明顯的掛壁性;劣質醬油搖動只有少量泡沫,并且容易散去。
三品——品滋味。
好的醬油嘗起來味道鮮美,劣質醬油品嘗起來有苦和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