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風濕病 摸不到脈,當心大動脈炎
有人會在無意中發現自己脈搏搏動較弱,甚至完全摸不到,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當警惕是否患了大動脈炎。
大動脈炎的臨床表現一般分為早期和晚期兩個階段。早期表現為一些非特異性癥狀,如低熱、身體不適、體重降低、易疲勞等,由于缺乏特異性的表現,所以早期診斷較為困難。到了晚期,大動脈炎主要癥狀是由血管狹窄或閉塞所造成的一系列相應部位缺血的綜合癥狀。如果病人頸動脈、椎動脈狹窄和閉塞,可引起腦部不同程度的缺血,出現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單側或雙側視物有黑點、視力減退甚至失明等癥狀。若累及頭臂干及上肢動脈,上肢缺血可以導致脈搏減弱甚至無脈,也可出現單側或雙側上肢無力、發涼、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縮等。如果病人出現下肢動脈病變,可出現下肢無力、酸痛、皮膚發涼和間歇性跛行等癥狀。如果累及腸系膜動脈,可能有腹痛等腹部癥狀。如果腎動脈受累出現高血壓,可有頭痛、頭暈、心慌。嚴重者可累及冠狀動脈開口處,出現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大動脈炎多緩慢起病,由于動脈會形成豐富的側支循環,代替病變動脈行使功能,所以只要不累及重要臟器供血,大多數患者預后較好。但該病也可引起死亡,常見死亡原因為腦出血,其次為手術并發癥、腎衰竭及心力衰竭。
大動脈炎的早期診斷較為困難,后期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那么該如何早期發現呢?
大動脈炎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能發現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升高,但由于這些檢查與大動脈炎的相關性較差,所以診斷價值不大。大動脈炎的診斷主要靠影像學檢查。目前公認的診斷金標準是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明確病變性質、部位、范圍以及制定手術方案的主要依據。但是在疾病早期,病變還沒有發展到血管狹窄時,血管造影就不能及時發現病變。此外血管造影對病變的活動性變化也無診斷價值,而且血管造影是一種有創性檢查,患者檢查要接受大量射線照射,因此對于大動脈炎患者的早期診斷和長期隨訪有很大的局限性。已有一些新的檢查方法正逐步進入臨床、廣泛用于大動脈炎的早期診斷,包括超聲血管造影、磁共振血流成像、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等。
大動脈炎的治療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聯合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是大動脈炎急性期的主要治療方案。糖皮質激素是大動脈炎的首選用藥,大多數患者對于激素治療反應良好。而免疫抑制劑不僅有利于控制病情,還可減少激素用量,從而降低長期使用激素的不良反應。常用的免疫抑制劑包括環磷酰胺、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及環孢素等。如果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療效不佳,可以考慮使用生物制劑如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及托珠單抗等藥物。此外,大動脈炎患者應長期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以避免血栓形成。手術治療的指征包括腎血管狹窄引起的高血壓、肢體跛行導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冠狀動脈受累引起的心肌缺血等。
大動脈炎作為一種臨床上較為少見的風濕免疫病,會累及全身各個臟器,危害性較大。早期診斷和治療,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動脈炎的危害。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