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放出驚人之語 中國強的連普京都怕了
政治家李光耀認為,不管目前表現如何,中國距成為最強大國家尚需幾十年的發展。克里姆林宮應利用這段“寬裕期”刺激烏拉爾以東地區的經濟和人口增長,讓該地區不致淪為中國的“原材料附庸”。
中國國力上升正引發地緣政治調整,后冷戰世界的各國領導人苦思如何從中央王國的崛起中獲得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普京自然也不例外。本月晚些時候中國領導人將訪俄。雙方會宣布新經貿協議并重申在一些國際問題上的共識。這種共識反映了當前俄中在某些領域的一致利益,如抗衡美國等。
中國已是俄最大貿易伙伴。但中國的崛起對鄰國來說并非毫無代價。對克里姆林宮而言,這些代價注定會增加,不僅在俄羅斯,還有后蘇聯周邊地區,除非正視與這個毗鄰經濟超級大國之間日益不平衡的關系。2011年中國人口13.44億,GDP居世界第二,俄人口1.42億,GDP居世界第九。俄領導人十分謹慎,雖明知與中國的差距與日俱增,卻注意避免宣之于口,以免惹惱北京。
但有時他們也會表露擔憂。梅德韋杰夫在去年警告:遠東地處遙遠要防止鄰國人口過度擴張。莫斯科對北京的提防之心還反映在俄2013年外交政策構想中呼吁與印度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對華則是“戰略協作關系”。俄軍方近年來也暗示東部鄰國的種種挑戰。
但中國影響力在俄東部的擴大,不太可能導致武力沖突。畢竟,俄有足夠能力遏阻別國對其發動大規模戰爭。此外,俄中已解決沿3600公里邊界(曾被基辛格稱為“戰略噩夢”)的領土問題。相反,中國在遠東和西伯利亞一些人擔憂俄最終事實上喪失對這些地區的主權的影響力將是逐步擴大的,且是通過經濟方式。
俄最需關注的應是邊界兩邊的人口和經濟不平衡。烏拉爾、西伯利亞和遠東三個聯邦區的所有人口,比黑龍江省還少,而后者只是與俄接壤的4個中國省份之一。就邊界地區經濟發展而言,俄也處于下風。因此,在深化對華經貿關系的同時,俄應借助美歐日韓和其他國家的經濟潛力和技術,以確保東部發展所需伙伴關系的多樣化。否則就如李光耀近來與哈佛大學貝弗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利森合著一書中所預測的,“阿穆爾河灣地區將重新住滿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