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記憶也會說謊
英國BBC的一項調查發現,約40%的人都表示自己記得兩歲之前發生的事情,這是不是很了不起?然而,多數研究記憶的科學家都認為,人們不可能記住兩歲之前的任何事情,這些可能是錯誤記憶。雖然科學家對錯誤記憶的研究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但是他們至今沒有弄清楚:當錯誤記憶發生時,大腦究竟發生了什么?
每個人都可能產生錯誤記憶
一般情況下,我們記憶的過程是由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3個環節組成的。識記是記憶過程的開端,是對事物的識別,并形成一定印象的過程;保持是對識記內容的一種強化過程,使之能更好地成為人的經驗;回憶和再認是對過去經驗的兩種不同再現形式,回憶是對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的復現,再認的反映形式主要是表象、語詞、思想、情感,也可以是動作。
記憶過程中的這3個環節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識記是保持的前提,沒有保持也就沒有回憶和再認,而回憶和再認又是檢驗識記和保持效果好壞的指標。“由此看來,記憶的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記憶的基本過程也可簡單地分成‘記’和‘憶’的過程,‘記’包括識記、保持,‘憶’包括回憶和再認。” 重慶歐美同學會常務理事、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國際教育學專家陳志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錯誤地回憶出從未經歷的事情或者回憶出的事情與真實情況不符,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錯誤記憶。陳志林表示,每個人的大腦都可能產生錯誤記憶,特別是關于童年時期經歷場景的記憶。
記憶出錯究竟是哪里有問題
那么,人們究竟為什么會產生錯誤記憶呢?在陳志林看來,情緒、因果關系和內隱記憶都會造成錯誤記憶。
人受到情緒影響,尤其是受強烈情緒影響的時候,會對某些事物特別注意。此時,人們的注意范圍會變得狹窄,自己感興趣的一些細節記得非常清楚,而另一些同樣比較重要的細節就會完全忽略。這樣,在不經意的時候就會產生一些記憶上的錯覺。
同時,人們在看到一些不連貫的事物時,會不自覺地將自己所看到的片段組合成一個很有邏輯的畫面,這就是歸因,歸因也可以導致記憶的扭曲。
此外,記憶錯誤還往往和內隱記憶聯系在一起。有研究表明,對社會信息的記憶比對非社會信息的記憶更具內隱性。所謂內隱記憶,就是一種自動的、不需有意識回憶的記憶現象,人們并不能意識到自己擁有這種記憶,它只會在特定任務的操作上表現出來。
也有心理學家認為,記憶是一個信息編碼的過程,人們獲得信息以后首先會對其進行歸類,然后命名,最后再將歸類后的命名儲存在大腦里;相應地,回憶就是一個信息解碼的過程。這兩個過程都具有主觀性,由于主觀因素的存在,所以在信息編碼和解碼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錯誤。
不過,對于錯誤記憶發生時,大腦究竟發生了什么?陳志林表示,這還有待科學心理學的進一步研究,目前為止并沒有統一的說法。“現在能肯定的是錯誤記憶跟神經元有關系,并且能證明的是大腦參與制造錯誤記憶的部位不同于儲存真實記憶的部位。大腦依靠連接海馬和海馬前回的白物質活動來儲存真實的記憶,而錯誤記憶具體在哪還沒有答案,并且錯誤記憶的多少主要與白物質有關。”陳志林說。同時,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認為虛假記憶是大腦中負責處理記憶的部分區域活動增強所致。
一群人都記錯是怎么回事
雖然情緒、內隱記憶等因素可以解釋為什么一個人會產生錯誤記憶,但還有一種情況更加令人不解,那就是很多人一起發生錯誤記憶,這被稱為曼德拉效應。
所謂曼德拉效應最早是指人們對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在上世紀80年代死于獄中的誤解。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之后,世界各地的人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記憶出現了混亂,有數萬人堅決表示自己記得曼德拉早就死在了獄中,并且在新聞中看過他的葬禮和他遺孀的演講,甚至許多互不相識的人回憶稱自己看過紀念曼德拉的電影,包括電影的名字和內容都大體一致,然而這部影片從未上映,甚至從未拍攝過。
那么,到底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同時產生錯誤記憶呢?
在陳志林看來,群體性錯誤記憶的出現和心理暗示有關。“曼德拉效應是有關人類記憶很有趣的一個案例。我認為驅動曼德拉效應的更多的是心理暗示,因為人傾向于相信別人所說的是正確的。一旦有錯誤信息出現,很可能誤導了既有記憶的真實性。而且人們常常受到誘導提問的影響,重組了自己的記憶內容。”陳志林說。
能不能讓我們的記憶少出點錯
那么出現了錯誤記憶怎么辦呢?
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尹文剛研究員看來,出現錯誤記憶并不是不能解決。他表示,人們現在知道,記憶不是完全可靠的,但這個問題并不是不能解決的,人們知道自己容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之后,可以主動去克服,盡量避免;尤其是一些太有想象力的人和容易受暗示的人。
與此同時,陳志林表示,大腦本身難以區分真實記憶或錯誤記憶,所以就談不上矯正一說,更何況,矯正的意義也不大。“如果說如何防止錯誤記憶的出現,我的意見則是:從壓力中脫身,盡可能心平氣和,盡可能在自由的狀態下去回想,才能防止錯誤記憶的發生。特別是,如果突然想起了之前想不太起來的記憶,就要懷疑那是不是錯誤記憶。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太過依靠自己的記憶,與其他人的記憶做對照,并努力比較客觀資料。”陳志林說道。
相關鏈接
錯誤記憶可以“植入”
英國心理學家茱莉亞·肖曾經做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給志愿者“植入”錯誤記憶。一個志愿者小時候撿起石子打過狗,他在跟茱莉亞對話40分鐘后說:“10年前我打的不是狗而是人,還是我堂哥,我記得清清楚楚,我甚至記得堂哥腦袋都出血了。”
為什么他會有這種想法?他打的明明是狗,怎么就成他堂哥了?茱莉亞解釋說,其實是她“修改”了志愿者的一些記憶片段。比如,你看到一只狗,然后撿起一塊石頭扔狗,這時候,你的大腦會記憶幾個重要片段:狗、石頭、扔它。當你回憶起當初這件事,你大腦的那些片段會被“抽取”出來,狗、石頭、扔它,然后產生組合——你看到了一條狗,撿起石頭扔狗。但是科學家讓“堂哥”這個記憶片段取代了那條狗的記憶片段,等志愿者記憶重組時發現狗的記憶片段沒了,只有一個堂哥。然后大腦就可能會自動“腦補”當時的畫面。
茱莉亞通過這種辦法測試了很多志愿者,讓人驚訝的是,“植入”成功率高達71%。其實每個人的大腦都會產生錯誤記憶,至于錯誤記憶的多少無從得知。好比,你記得之前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的,怎么現在沒了呢?其實,你放在桌子上的不一定是杯子,也可能是一支筆。只是筆所在的記憶片段被杯子替代了而已,繼而記憶重組的時候產生了錯誤記憶。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