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陷“隱私門”的小米該反思一下了
小米如果不學會檢討和反思,勢必在國際化進程中遭受重創。臺灣監管機構先后給小米2次警告,這已經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百度百家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
估值500億美元后的小米最近很嗨,接受福布斯中文網記者采訪的雷軍,居然放出一句狂言:四年里唯一的錯誤是把小米少估了一個零!
就在雷軍興高采烈的傳播自己犯下的錯誤時,臺灣電信業監管機構給小米當頭一棒,小米蘋果等12家公司違反隱私保護法。就在今年8月份,小米已經陷入了“隱私門”的漩渦,并被臺灣、香港、新加坡三地監管機構調查。時隔三個多月,小米再次陷入“隱私門”,這著實讓人費解。
品牌維護的硬傷
小米這一品牌無人不曉是不爭的事實,但小米品牌的價值仍有待考證。尤其是在媒體曝出小米市值突破500億美元后,小米品牌的價值已經成為小米面臨的一個敏感的話題。對于雷軍而言,小米品牌的維護已經成為一個硬傷。
小米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更多的是靠噱頭。從最初做1999元的高性價比智能手機,到所謂的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以及無所不能的小米智能路由器,小米一直用低價和制造工藝等一系列的噱頭來吸引用戶。
在四年的成長過程中,小米不斷變換著營銷詞匯來吸引用戶,維持小米這一品牌的熱度。在華為、聯想、酷派等競爭對手紛紛加入價格戰,效仿小米玩起饑餓營銷和噱頭式的炒作后,小米尋找維持品牌熱度的點也越來越困難。從歷屆新品發布會的營銷宣傳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小米在品牌熱度維持上的乏力。
缺乏維持品牌熱度的亮點并不可怕,“隱私門”、1799罵戰事件和黃牛門事件,讓小米成為媒體頭條的負面焦點。在8月份為泄露用戶隱私道歉后,小米再次陷入隱私門,這難道不是小米品牌維護上的最大硬傷嗎?
野蠻式成長的巨痛
小米在品牌維護上出現的失誤并非偶然,這是野蠻式成長過程中留下的隱患。事實上,小米野蠻式成長過程中的隱患,不止品牌維護這一硬傷。相信很多細心的用戶會發現,最近一年多來小米的負面越來越多。
從具體的產品來看,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智能電視,抑或是智能路由器這樣的小產品,小米并沒有一個扎扎實實做產品的態度。發熱、反復重啟等問題,一直到小米3才有所改善,但仍未杜絕。
最初,用戶對于小米這個剛剛崛起的自主品牌還是有寬容之心的。可當小米手機一直沒有解決發熱量高和反復重啟等老問題后,用戶失去寬容之心亦是必然,大量問題就這樣集中爆發出來。缺乏憂患意識的小米自然不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于是當大量負面來襲后,小米有些茫然。正因于此,當小米在黃牛門事件發酵數月后,小米官方才用曬快遞數據這一老套的手法來回應質疑。
一直以來,小米是驕傲的品牌,也是一個有點兒自大的品牌。在高速成長中,忽視了成長中遺留的問題,日積月累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隱患。眼下,小米在“隱私門”事件中連續兩次被點名,是小米野蠻式成長矛盾的一個爆發點。只是,嘗到野蠻式成長巨痛的小米,是否能夠接受這一教訓呢?
小米應該先檢討再反思
在小米3手機銷售受挫后,小米已經開始反思。小米4注重工藝,是小米反思后的結果。只不過,在選擇了開拓國際市場策略后,小米僅反思是不夠的,還需要先檢討自己。
小米的迅速崛起,有很大的投機成分。無論是玩饑餓營銷,還是對黃牛的視而不見,小米并沒有像諾基亞、摩托羅拉這樣大品牌一樣循規蹈矩的做生意。進軍臺灣市場,被監管機構以虛假宣傳為由罰款,這足以說明小米在國內市場有投機行為。然而,小米卻以被臺灣監管機構罰款為由大肆炒作,這是需要檢討之處。
眼下,小米兩次被臺灣監管機構以侵犯用戶隱私為由點名,小米必須深刻檢討自己。幾個月前,小米已經為侵犯用戶隱私公開道歉,再次犯下同樣的錯誤,說明小米并沒有改正錯誤,而是抱著僥幸心理。
其實,黃牛門、1799罵戰事件等一系列負面事件中,小米要做的應該都是先檢討自己,再反思。小米國際化的進程已經開啟,并先后進入印度、臺灣市場。國際市場情況比國內市場情況更復雜,小米如果不學會檢討和反思,勢必在國際化進程中遭受重創。臺灣監管機構先后給小米2次警告,這已經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 下一篇:撞了白撞與銀行不兜底
- 上一篇:美國新一代太空船“獵戶座”發射成功 將代替航天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