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商銀行仍未披露去年年報 原因是主要股東股權恐生變
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其延期披露的理由向北京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咨詢其合理性時,這位合伙人反問記者,說是“擬引入戰略投資者”而“暫不披露2017年度報告”,然而每年發生股權變動的企業比比皆是,但因股權變動而不發年報的企業恐怕是“鳳毛麟角”了,更何況,今年變動的股權,難道還能“穿越”到去年的報表里面?
遲遲不披露年報的背后,包商銀行近些年的經營狀況究竟如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審視其財報信息注意到,2017年前三季度,盡管總資產繼續膨脹,但包商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卻出現下滑,其資本充足率也迅速下降,并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低于2017年過渡期資本充足率監管紅線。此外,在不良貸款率連續5年持續上升的情況下,2017年以來,包商銀行不良貸款規模繼續上升,不良貸款偏離度超過190%,資產質量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對于前述年報披露、凈利潤、資本充足率等相關問題,記者多次致電包商銀行總行辦公室,但截至發稿時,該電話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年報仍未披露 理由“無法服眾”
根據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與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制定的《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券信息披露操作細則》(以下簡稱《細則》),金融債券存續期內,發行人應在每年4月30日前,披露上一年度的年度報告。此外,《細則》同時指出,因特殊原因,發行人無法按時披露相關信息的,應向投資者披露延期公告說明。
2018年4月28日,包商銀行公告稱“由于我公司預計4月30日前不能完成年度報告的審批程序,因此年報披露時間將往后延遲”,并將披露時間擬定于2018年6月30日前。
然而,時至2018年6月28日,包商銀行再度發布公告稱“暫不披露2017年度報告”,理由則是包商銀行“擬引入戰略投資者,主要股東股權可能發生變動”。
對此,北京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股東變動與管理層經營是兩個層面的事情。“也就是說,股東變動前后,公司在管理上應該是無縫銜接的,不可能因為股東變動而停止經營吧。如果因為股東變動,連公告都不用發了,那么這種變動是否已經影響到公司的正常運轉了?”
北京中會仁會計師事務所主任丁會仁則直言,包商銀行不披露年報的理由顯然無法服眾,拿“引入戰略投資者”說事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嫌疑。為公平起見,及時披露年報不僅體現了企業的責任,也是對現有股東的交待和潛在股東的吸引。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記者發稿時,包商銀行仍未發布2017年度報告。但在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包商銀行卻已于6月26日發了2017年度報告,但對企業資產狀況等財務信息選擇不公示。對于包商銀行遲遲不能在銀行間市場披露2017年度報告的原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多次致電包商銀行總行辦公室,但截至發稿時,始終無人接聽。
根據人民銀行、原銀監會有關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券的相關規定,評級機構應在金融債券存續期內,于每年7月31日前披露債券跟蹤信用評級報告。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包商銀行遲遲未能披露2017年年度報告,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國際”)則于2018年7月10日發布公告稱,延遲披露《包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主體與相關債項2018年度跟蹤評級報告》。
而早在2017年度跟蹤評級報告中,大公國際就表示,預計未來1~2年,包商銀行經營發展面臨一定挑戰,未來信用狀況存在下降風險。此外,大公國際對包商銀行“15包商銀行小微01”和“16包商銀行小微01”信用等級維持AA+,“15包商銀行二級”信用等級維持AA,主體信用等級維持AA+,但將其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
“評級機構將金融機構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會對整個城商行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江瀚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評級是金融機構的市場競爭能力直接指標,是其進入資本市場的重要通行證;若評級下降,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市場債券的發行將會受到較大影響,會導致其發債難度快速上漲。而一旦企業評級展望被調整為負面,則可能會大幅增加其融資成本。此外,隨著國家對金融監管的全面從嚴,評級也將是政府進行有效監管的重要手段。
●缺口超44億 資本補充“壓力山大”
“引入戰略投資者”是包商銀行公告中所述“暫不披露2017年年度報告”的原因。盡管這一理由無法服眾,但卻透露出“引入戰略投資者”的事實。而這也不能不讓人關注到包商銀行早已捉襟見肘的資本充足率。
實際上,“資本充足率水平快速下降”也是2017年包商銀行主體評級展望被大公國際調整為“負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包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1.69%,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9.07%。而截至2017年3月末,包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1.08%,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8.52%;截至2017年6月末,其資本充足率較2016年末下降2.2個百分點至9.49%,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7.33%,較2016年末和2017年3月末均出現了大幅下跌。
大公在上述評級報告中也明確表示,2017年6月末,包商銀行資本充足率大幅下降且計提儲備資本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已不滿足監管要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按照2013年1月1日起實施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資本辦法》),要求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要在2018年年底前分別達到7.50%、8.50%和10.50%。而為穩妥推進《資本辦法》實施,銀監會還對過渡期內資本充足率監管作出了安排。根據相關安排,截至2017年末,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為10.10%,一級資本充足率要求為8.10%,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7.10%。
截至2017年9月末,包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與6月末基本相當,為9.52%,較過渡期要求低了0.58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7.38%,其中一級資本充足率比過渡期監管要求低0.7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截至2017年9月末,包商銀行的風險加權資產總計為人民幣3936.23億元。依此靜態數據測算,包商銀行至少要在2017年的最后3個月的時間里,需要補充一級資本28.34億元,才能勉強滿足過渡期的監管要求。若考慮到三季度的風險加權資本的動態變化,一級資本缺口或許更大。
同樣以2017年9月末的風險加權資產靜態計算,包商銀行距離滿足2018年底的資本充足率要求,至少仍需要補充一級資本44.09億元。
對于包商銀行而言,44.09億元的一級資本缺口意味著什么?要知道,2016年全年,包商銀行的凈利潤不過42.10億元,而2017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更是不足32億元,同比下降了近14%。也就是說,通過留存收益轉增股本根本無法滿足需要。據了解,對于非上市銀行而言,提升一級資本的渠道并不多。若要在2017年末達到追上紅線,除了留存收益轉增股本的內源性方式之外,擺在包商銀行面前較為可行的方案就是增資擴股。
實際上,早在2017年3月7日,內蒙古銀監局就已批復了包商銀行定向增發募集股份的方案,并要求自行政許可決定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資金募集并向內蒙古銀監局報送資金募集后相關變更工作。按照該方案,包商銀行將發行13億股份,每股發行價格7.70元。若此次定增方案順利完成,包商銀行將可募集100.1億元。但從財報數據上來看,包商銀行2017年三季度末的核心一級資本為307.59億元,僅較2017年一季度末(291.89億元)增加15.70億元。
此外,包商銀行在2017年年報的延期披露公告中透露,“公司擬引進戰略投資者,主要股東股權可能發生變動”。對于此次定向增發募集資金股份,以及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進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包商銀行總行辦公室,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營業支出猛增 凈利潤同比降14%
大公在評級報告中明確表示,由于是非上市城市商業銀行,且股權結構較為分散、主要股東均為民營企業法人,包商銀行未來資本補充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公開資料顯示,包商銀行前身為包頭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原包頭市17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礎上,由包頭市財政局及12家法人股東共同發起設立,2007年更名為包商銀行。截至2017年3月末,包商銀行注冊資本為47.31億元,前三大股東分別為包頭市太平商貿集團有限公司、包頭市大安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包頭市精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9.07%、5.51%和5.32%,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均未超過5%。
然而,提到包商銀行的股權,就繞不開其背后的“明天系”資本。此前,市場有消息稱,作為“明天系”旗下最為核心的金融機構之一,包商銀行的股權即將易主。
《財經》雜志今年6月份報道稱,具有深圳國資背景的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有意受讓“明天系”旗下包商銀行約30%的股權。《新財富》2017年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明天系”持有包商銀行36.89%的股權。此次交易如果完成,則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將成為包商銀行的控股股東,“明天系”將讓出控股地位。
據了解,截至2017年3月,包商銀行在內蒙古自治區內外設立了18家分行、291個營業網點。此外,包商銀行還發起設立了包銀消費金融公司,設立了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并發起設立了北京昌平、天津津南等29家村鎮銀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近10年來,包商銀行的總資產(合并報表,下同)迅速膨脹,由2007年的526.67億元,增長至2017年三季度末的5762.38億元,增長了10倍多。而包商銀行的凈利潤也連續9年上漲,從2007年的5.06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42.10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前三個季度,包商銀行的凈利潤卻同比出現下降。2017年前9個月,包商銀行實現凈利潤31.95億元,比2016年同期(37.12億元)下降了5.17億元,同比下降13.93%。
此外,截至2017年9月末,包商銀行年內營業收入為90.64億元,與上年同期(90.24億元)基本持平;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的大幅上漲,被利息凈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其他業務收入的全線降低幾乎完全抵消。而營業支出的大幅上漲,是包商銀行凈利潤突然下降的主要原因。2017年三季報數據顯示,包商銀行的營業支出從上年同期的43.43億元大幅增長了6.28億元(同比上漲14.46%,下同),至49.71億元。其中,業務及管理費大幅增長3.82億元(12.42%),至34.57億元;資產減值損失更是大幅增加了4.62億元(53.23%),至13.30億元;稅金及附加有所降低。
●資產質量承壓 不良貸款偏離度超190%
近些年,包商銀行的存貸款業務持續增長,存貸款市場份額在包頭市均排名首位,具有較為顯著的市場地位。
評級報告指出,存款方面,截至2016年末,包商銀行存款總額1936.43億元,同比增長9.03%,至少已連續10年增長,其中對公存款為792.73億元,在存款總額中的占比為40.94%,占比同比進一步增加8.73個百分點;個人客戶存款為464.20億元,同比下降6.35%。前述跟蹤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3月末,包商銀行存款總額為1925.93億元,其中對公存款為1122.23億元,占比為58.27%。
在貸款方面,截至2016年末,包商銀行貸款總額為1565.01億元,同樣至少連續10年增長;截至2016年末對公貸款余額為885.84億元,在貸款總額中的占比為56.60%,占比同比下降5.61個百分點,其中小微企業貸款為170.65億元,在貸款總額中的占比為10.90%,同比下降2.91個百分點。截至2017年3月末,公司貸款總額為1756.07億元,其中對公貸款為1200.15億元,在貸款總額中的占比為68.34%。
得益于存貸款業務規模的增長,包商銀行仍具有較為顯著的區域市場地位。截至2017年3月末,公司存、貸款規模在包頭市金融機構中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5.42%和29.18%,排名均為首位。
此外,包商銀行貸款仍主要投向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貸款行業集中度較高,不利于分散風險。截至2017年3月末,公司向上述兩個行業發放貸款合計為662.99億元;在貸款及墊款總額中的占比為37.75%,較2016年末上升3.57個百分點。
在客戶集中度方面,2016年末及2017年3月末,包商銀行單一最大客戶貸款集中度分別為3.72%和3.53%,最大十家客戶貸款集中度分別為27.69%和26.3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2016年末,包商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為26.41億元,較2015年末(17.15億元)大幅上漲近54%;不良貸款率為1.68%,較2015年末(1.41%)上漲了0.27個百分點。實際上,自2011年以來,包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45%、0.87%、1.00%、1.37%、1.41%和1.68%,已經連續5年上漲。
而2017年以來,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包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繼續“雙升”。雖然季報并未披露不良貸款相關數據,但前述跟蹤評級報告中顯示,截至2017年3月末,包商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已上升至29.78億元,不良貸款率上升至1.70%。與此同時,包商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從2016年末的45.41億元上漲至2017年3月末的68.03億元,占貸款總額的比例從2.91%升至3.87%。
截至2017年3月末,包商銀行逾期貸款余額為101.46億元,其中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余額為57.23億元,逾期90天以上貸款(57.23億元)與不良貸款余額(29.78 億元)的比率為192.21%。作為重要的不良貸款偏離度指標,這一比率越高,意味著銀行不良貸款的認定標準越寬松,實際不良貸款率越高。如果按照最新的監管要求,把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貸款,截至2017年3月末,包商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至少為57.23億元,不良率至少將達到3.25%,而這已經比同期全國城商行不良率平均水平(1.5%)高出1倍多。
此外,2017年3月末,包商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從2016年末的176.77%降至171.36%;而貸款撥備率則從2.98%降低至2.91%。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