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夜夜-国产乱人视频-国产成人愉拍精品-亚洲男同志**可播放xnxx|www.waedb.com

歡迎來到中國凈化門戶網! 會員服務| 無圖版| 手機版|
您好,歡迎! 隱身 | 商務中心 | 資金0 | 積分0 | 退出
用戶名:  密 碼:  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正文

煙臺:積極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0-31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數:474
核心提示:碧海綠樹金沙灘(開發區)  新華網訊:煙臺是北方典型的資源性缺水濱海城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487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內頁-文章圖片模板

碧海綠樹金沙灘(開發區)

  新華網訊:煙臺是北方典型的資源性缺水濱海城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487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5。特別是2014年至2017年,遭遇了長達34個月的連續干旱,給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峻挑戰。2014年,煙臺市成功列入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在水利部、省水利廳的大力指導和幫助下,經過全市上下3年多時間的努力,目前各項試點任務已經全面完成,并于2018年9月1日順利通過水利部專家評估組的技術評估。

  一、工作開展情況

  為做好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煙臺市編制完成了《實施方案》,經山東省政府批復后實施。總體布局為:“一橫兩核貫四縱,三帶四水潤港城”;著力打造“山河海相映成輝,人水城和諧共融”的美麗濱海城市。“一橫”為膠東調水干線,“兩核”為門樓水庫和高陵水庫兩個核心水;“四縱”是大沽夾河、辛安河、魚鳥河、沁水河四個南北向的主要河流廊道;“三帶”是山水林田湖海系統治理的三個分區,分別是南部的涵養帶、中部水源保護帶和北部生態建設帶;“四水”為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及非常規水這四類水源。共建設6大體系70項工程,其中包括14項示范工程,累計完成投資70.4億元,設定的6大類、29項水生態考核指標全部完成。

  一是建設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堅持把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第一要務,扎實推進“三條紅線”(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和“四項制度”(取水許可、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水資源有償使用、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的落實,建立和完善了制度體系、指標體系和監督考核體系。2015年以來,煙臺市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情況考核年度結果均為“優秀”等次。

  二是建設人水和諧的水生態修復體系。根據市區特點,按照充分尊重流域生命共同體的基本理念,確立了“南涵養、中保護、北補源”三大區域生態功能定位,累計投資20.32億元,實施了水岸帶保護與恢復、退耕還林與水保涵養林建設等11項南部河源低山丘陵區涵養修復項目;放魚養水、門樓水庫“三網”工程等4項中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項目;河道生態治理及生態海岸帶建設等9項北部宜居港城生態建設及海水入侵區防治項目,構建起煙臺市區水生態保護總體格局。

  三是建設控污減排的水環境保護體系。按照系統治理、標本兼治的思路,累計投資18.63億元,實施了老城區和福山區雨污分流工程;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4處,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8.5萬噸/天,提升污水處理標準32萬噸/天,新建配套污水管網60公里;借助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清河行動,清除黑臭水體16條,建成了控污減排的水環境保護體系。

  四是建設安全可靠的水安全保障體系。累計完成投資6.17億元,實施了高陵水庫、瓦善水庫及12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辛安河牟平段、清洋河棲霞段等河道治理工程,城市防洪保護區防洪標準達標率達到95%;實施澇洼地段排水設施改造及河道清淤維修工程、萊山區東部區域排水設施改造工程,排澇標準由3—10年一遇提升到了10—20年一遇;以完善水網建設為依托,實施南水北調東線一期煙臺市區續建配套工程、棲霞市與煙臺開發區水系連通補水工程等,構建起“內外共濟、上下聯調、多源互補、三生兼顧”的水資源調配格局,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穩固可靠的水安全保障體系,為煙臺市成功應對三年干旱災害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是建設科學完善的水節約推進體系。按照“節水優先”的方針,實施以水定產、以水定城,結合新舊動能轉換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產業布局,促進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不斷加大工業、農業、生活節水力度。積極實施節水工程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1.1億元,實施城區供水管網改造295公里、“一戶一表”改造4.4萬戶,公共供水管網漏失率由11.8%下降到9.5%;實施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供萬華工業園再生水利用工程和辛安河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項目,新增再生水生產能力7.5萬噸/天;實施以張裕工業園葡萄高效節水灌溉省級示范園區項目為代表的農業節水灌溉項目,建成了科學完善的水節約推進體系。試點期間,煙臺市順利通過了國家節水型城市復查考核。

  六是建設具有城市內涵的水文化提升體系。累計完成投資13.59億元,建成水利展覽廳1處、水生態教育基地2處,實施了內夾河親水景觀區改造工程、開發區磁山溫泉公園項目、福萊山市民文化公園項目,規范市區4處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讓水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惠及廣大百姓。借助“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及水生態攝影展、河長制志愿者等活動,深入推進節水教育和水生態文明宣傳,城市水文化內涵更加深厚。

  二、取得的成效

  ——生態效益方面。主要流域水質大幅改善,市區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由試點前的53%提高到80%,滿足Ⅲ類水質河流長度比例由試點前的45%增加到85.7%。海洋水質持續改善,水生生物得到有效保護,海水入侵得到有效控制。

  ——社會效益方面。在煙臺市遭遇了持續34個月干旱的背景下,試點建設的水系網絡在水安全保障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試點工作切實增強了全社會水資源節約保護與水生態文明意識,也顯著提升了居民水生態環境滿意度和幸福感、獲得感。

  ——經濟效益方面。試點期間,通過開源節流及水系網絡建設等一系列措施,避免了連枯水年的經濟損失。保守估算,減少經濟損失近百億元。生態環境的改善帶動了旅游等生態產業,試點末期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別比試點建設前增加181%、161%,全面改善了投資環境。更為重要的是,試點工作促進了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工作,實現了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發展的初步轉變,產業結構更趨合理。

  三、試點經驗總結

  煙臺市水生態文明試點緊密結合北方資源性缺水濱海城市的水情和市情,系統、全面、持續、有序地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探索了具有濱海缺水城市特色的獨創性工作,形成了“三個一”(一個網絡、一個理念、一個鏈條)和“六個經驗做法”的水生態文明建設“煙臺模式”。

  一個網絡:就是“內外共濟、上下聯調、多源互補、三生兼顧”的生態水網。“內外共濟”是指膠東調水和本地水共同調劑,構成互聯互通的現代水網工程體系。“上下聯調”是指建設地下水庫、防治海水入侵的同時,地下水與地表水源聯合調度,提高供水保障率。“多源互補”是指大力開發再生水及海水利用,彌補常規水的不足,降低水環境負荷,改善水質。“三生兼顧”是指實現各類水源和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的合理配置,高水高用、低水低用。

  一個理念:就是系統治理的理念。助力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國家森林城市等工程建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堅持水陸統籌,將煙臺陸域劃分為三個區域,上游涵養、中游攔蓄、下游補源,分區分類進行系統治理和生態建設;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建。試點期內年均減少COD入海量約1000噸,減少氨氮入海量300噸,建設濱海濕地和防護林,海洋生態不斷改善。2015年、2016年煙臺市先后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

  一個鏈條:就是抓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節水,通過節水促進水資源保護。除了在用水環節上進一步抓好節水外,更重要的是把節水重心上移,從新型城市化、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上著手發掘節水新潛力。試點期間,煙臺產業以高端、高質、高效為主攻方向,培育結構優化、技術先進、附加值高、環境友好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實現了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發展的戰略轉變,從源頭上為節水奠定了基礎。試點區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和山東省的39%。農業實際灌溉畝均用水量僅為全國的38%和山東省的84%。2005—2017年,煙臺連續三次蟬聯“國家節水型城市”榮譽稱號,探索出轉型促節水、節水促保護的新途徑,水資源利用效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六個方面經驗做法:一是節水優先,資源高效利用。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不斷提高節約用水管理水平。二是適度開發,優化水源配置。挖潛本地水、積極調引客水、加大利用非常規水、完善備用水源建設,構建安全合理的水資源配置體系。三是陸海統籌,堅持系統治理。注重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對海洋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的影響及貢獻,做到服務于海洋經濟發展。四是固岸防沙,構建生態海岸。在濱海帶建設過程中統籌考慮防臺、防沙、景觀、生態等因素,發揮工程的綜合效益。五是綜合施策,分區分類指導。在海水侵染防治方面,探索建立了“上游涵養、中游攔蓄、下游補源”的分區分類系統治理模式。六是兩手發力,全民共建共享。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和全社會惜水、節水、保護水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煙臺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剛剛揚帆起航,濱海新型水生態之城建設任重而道遠。煙臺市將以試點市建設為新的起點,不忘初心,面向未來,打贏全域治水三年攻堅戰。深入推進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科學劃定并堅守生態紅線,為保障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順利實施,建設制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和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圖片來源:新華網)( 煙臺市水利局局長 王光耀)

 
關鍵詞: www.waedb.com/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環保網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18006642號-1 | 流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