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病治療難在哪兒
幾年前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這項活動令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亦稱“漸凍人癥”)變得眾人皆知。然而,像“漸凍人癥”這樣的罕見病還有很多,而治療仍然很難。
罕見病又稱“孤兒病”,是指那些發病率極低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占總人口的0.65‰至1‰的疾病。世界各國根據自己國家的具體情況,對罕見病的認定標準存在一定差異。比如,美國將罕見病定義為每年患病人數少于20萬人(或發病人口比例小于1/1500)的疾病;日本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少于5萬人(或發病人口比例小于1/2500)的疾病。我國中華醫學會對罕見病達成的專家共識是:患病率<1/500000或新生兒發病率<1/10000的疾病。
罕見病不同于疑難雜癥,雖然發病率低,疾病負擔卻很重。“大部分罕見病患者就醫過程曲折,大概要經過5至10位醫生診治才能被確診。”上海市罕見病防治基金會理事長李定國教授認為,當前罕見病的特點可概括為“一個多”“兩個為”“三個難”。
“一個多”:罕見病的病種多,全世界已明確的病種有7000多種,且在以每年250種至280種的速度遞增。
“兩個為”:80%的罕見病為遺傳,如白化病、血友病等;60%的罕見病以兒童發病為主。
“三個難”:診斷難,會看罕見病的醫生比罕見病患者還要罕見;治療難,可治愈的病種還不到1%;保障難,治療藥物昂貴且特效藥缺乏。
今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共涉及121種疾病。其中包括“漸凍人癥”、天使綜合征、血友病、亨廷頓舞蹈病、多發性硬化、新生兒糖尿病、濕疹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綜合征、自身免疫性腦炎、生物素酶缺乏癥、心臟離子通道病、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良、先天性肌無力綜合征、先天性脊柱側彎、家族性地中海熱、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癥、范可尼貧血、半乳糖血癥、戈謝病等。
罕見病的治療重點在于用得上藥和用得起藥,但大約95%的罕見病仍沒有特效藥。臨床上,罕見病患者用的藥被稱為“孤兒藥”,“孤兒藥”既貴且缺是罕見病群體以及臨床醫生面臨的最大難題。
為促進罕見病臨床、科研與“孤兒藥”開發的協同創新,日前中國罕見病聯盟在京成立。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介紹,由于我國缺乏罕見病的培訓和治療指南,醫生對罕見病的漏診誤診現象時有發生;即便罕見病得到了明確診斷,也會陷入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困境;就算有藥可醫,患者及其家庭也對高昂藥價望而卻步。
“罕見病不僅是醫學問題,更是沉重的社會問題。此次中國罕見病聯盟成立,意味著我們將罕見病研究推進了一大步,這也給制定罕見病治療中國方案,提供了可能。”趙玉沛說。
- 下一篇:生“巨嬰”患癌風險高?
- 上一篇:莫名頭暈究竟是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