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胡鞍鋼:《我與改革開放同行》
作者從學者的視角,以個人自述的形式,圍繞“與改革開放同行”這一主題,詳細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時代所面臨的各種重大問題以及作者怎樣分析和回答這些問題,又是怎樣轉化成思想和改革建議,從而發揮其智庫作用的過程。
“對我而言,寫一篇好文章、一本好著作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寫好文章、好著作,當然最難最難的是幾十年如一日不停地記錄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總結過去40 年的學術經歷,就是為了激勵自己不停地寫出好文章、好著作,一個宗旨:知識為民、知識報國、知識為人類。
——胡鞍鋼
|后|記|
2018 年是改革開放40 周年。改革開放時代是當代中國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是我從事國情研究的黃金時代。這反映了我的學術研究與這個時代之間的緊密聯系,是我全面了解、深入分析、反復認識這個時代的過程。對此,我從一位中國學者的視角,圍繞“我與改革開放同行”這一主題,做學術總結和進一步思考。
本書的目的主要是總結我從事國情研究的學術思想、著書立說、教書育人、咨政建言的過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改革開放如何給我這樣一個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提供了極其難得的考大學機會,提供了廣闊的學術舞臺,提供了知識為民、知識報國的社會機遇,提供了與改革開放同行的人生道路。這是一個學者與改革開放互動的個人記錄,也是歷史記錄。
為此,我在本書中更多地介紹改革開放過程中對我影響最大、最深刻的事件,以及我參與其中的國情研究和國策研究的前前后后。改革開放的40 年構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個人經歷,刻骨銘心,歷歷在目。
中國是一部天書,也是一部巨著。國情研究就是要天天讀這部天書, 要天天寫這部巨著, 要天天講(授) 這門課程。學無止境,寫無止境,講(課) 無止境。寫作本書的主要資料是依據我自己長期積累下來的白紙黑字。其中包括發表的學術論文、重要報刊文章,這些可直接從中國知網查詢;正式出版的著作(包括專著、合著、合編等),這些可直接從圖書館獲得。我也習慣于在每部書后寫下后記,介紹該書研究的社會背景、重要選題、主要觀點和創新點,特別是合作者。由我主編的《國情報告》(1998—2017 年),共計1400 多期,其中黨建讀物出版社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國情報告》(1998—2015),共18 卷。對我本人的采訪和新聞報道, 作為第一手資料收錄在《胡鞍鋼記錄》(2010—2017 年) 中。此外,還有大量手稿筆記,講課講座錄音、錄像等資料。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不只是我個人對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歷程的記錄,還包括了我在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的合作者和研究團隊, 先后超過了上百人, 與我合作的研究員、教授和博士后, 由我指導的博士生、碩士生、公共管理碩士以及外國留學生,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又已走向五湖四海,成為各領域的杰出人才。他們都為知識創新和傳播國情知識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們的名字都反映在我與他們正式發表的學術論文、公開出版的學術著作之中,我很難在本書中一一列出,但他們同我一起與改革開放同行。
本書引述和介紹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文獻,更好地反映了這一時代的發展脈絡、發展歷程,讓我們了解了更多的歷史信息、更豐富的知識財富、更深刻的理論思想。
正是在上述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我選擇了毛澤東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的命題作為基本線索,構建了一個人的知識發展能力集的邏輯框架,包括知識獲取能力、知識吸收能力、知識創新能力、知識交流(或傳播) 能力、知識影響能力,以此來敘述和展開“我與改革開放同行”這一主題,總結不斷創新國情知識、知識為民、知識報國的實踐經驗和心得體會,使之不僅具有經驗性、啟發性,更具有理性、自覺性。
本書相當于國情研究實踐與學術總結,較為詳細地介紹了中國改革開放時代所面臨的各種重大問題、重大矛盾、重大關系、重大理論等,以及我怎樣提出、分析和回答這些問題,又是怎樣轉化為思想、理論、戰略以及改革建議,使之成為公共知識、創意與思想,并產生學術觀點、思想價值、社會影響,真正發揮大學思想庫的作用。
中國社會需求是中國學術研究,特別是國情研究創新的最大動力,正如恩格斯所說:
“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更何況,中國是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任何一項需求,都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需求!這就決定了我們的國情研究需求,不僅極大,而且極富挑戰性,也決定了我們的國情研究學習無止境,創新無止境。這既是壓力更是動力,因此才有了我的學術生命之路。這些均記錄在本書之中,反映了我與中國改革開放之間的聯系,這也是一種記錄改革開放的方式。好在我也留下了大量的記錄,主要反映在不同時期出版的各種專著、合著等的后記之中,我有意識地記錄了不同時期不同問題的爭論焦點,更有意識地總結了不同時期國情研究的知識創新、知識貢獻。
2018 年初,我利用寒假訪問美國紐約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的機會,除了做了4 場當代中國研究專題講座之外,還集中撰寫了此書初稿。回國之后又補充了大量信息, 并在小范圍內征求了修改意見。
最后,我還是引用毛澤東的一段話作為結語。1940 年毛澤東對吳玉章先生評價說:
“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不做壞事, 一貫地有益于廣大群眾, 一貫地有益于青年,一貫地有益于革命, 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 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
對我而言,寫一篇好文章、一本好著作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寫好文章、好著作,當然最難最難的是幾十年如一日不停地記錄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總結過去40 年的學術經歷,就是為了激勵自己不停地寫出好文章、好著作,一個宗旨:知識為民、知識報國、知識為人類。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