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區為何總是為發展讓路?
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11月4日至8日在安徽省檢查發現,安慶市政府隨意調整保護區范圍和功能區劃,導致保護區生態功能日益衰退,嚴重威脅江豚生境。
近年來,自然保護區被迫“瘦身”的事件屢見不鮮。由于自然資源聚集且豐富的特性,使得一些保護區面臨大開發的困境,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以犧牲保護區為代價進行開發。
比如,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期進行大規模探礦、采礦活動,秦嶺北麓西安境內存在大規模違建別墅問題等,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無論是中央環保督察,還是督察“回頭看”,都發現了不少破壞自然保護區的案例。不少地方隨意調整保護區范圍和功能區劃,為經濟開發讓路。
如,今年10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向廣西壯族自治區反饋“回頭看”和專項督察意見時指出,自治區林業廳和有關地市在推進整改時,試圖通過自然保護區確界進一步壓縮生態空間,以使違規問題合法化。林業廳還支持相關地市將43處采礦區、探礦區和風電開發等項目以“開天窗”等方式調出自然保護區。
同樣是今年10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向云南省反饋“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情況也指出,楚雄州政府自2010年以來,先后8次違規調減三峰山、恐龍河等5個州級自然保護區范圍,為開發建設風電場、公路、水庫等建設項目讓路。
9月26日,生態環境部就侵占破壞自然保護區問題約談安徽、重慶、云南等多地政府負責人,要求各地各部門嚴格自然保護區管理,禁止以損害自然保護區為代價謀求一時一地經濟增長。
此次約談共涉及7個自然保護區。其中,遼寧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產油井退出緩慢;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違規建設影視實景園項目;吉林省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建有別墅,并租用核心區林地及水塘用于畜禽養殖;云南拉市海高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旅游項目無序開發等。
不少地方為了發展經濟,不僅放任縱容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長期存在,甚至將違規企業列為招商引資重點,還送上減免排污費等扶持政策。
如,今年6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對河南開展“回頭看”時發現,三門峽境內的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內,存在規模養殖場群,而這些項目都是當地政府招商引資進入的。
中央非常重視各類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自然保護區條例》明確要求,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內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實驗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和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生產設施。
去年7~12月,7部門聯合組織開展了“綠盾2017”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今年3月底,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再次聯合開展專項行動,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46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847個省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體檢,集中巡查、清理各級保護區內的舊賬新題。
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其實并不矛盾。在生態環保問題上,各地一定要算大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急功近利。正如專家所說,從根本上講,不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經濟賬是不經濟的,也是不可持續的。
- 下一篇:阻擊微塑料污染,可以這樣做
- 上一篇:綠色發展這筆賬該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