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正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
曾經,我國是地方病流行較為嚴重的國家,病情重、危害大、分布廣,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不同程度地遭受地方病危害。
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地球化學性疾病,血吸蟲病、包蟲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及大骨節病和克山病等原因未明性地方病,這些都是當時主要流行的地方病。
地方病防治不僅是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多年來,國家對防治地方病專門部署、專人負責、專項保障,確保地方病防控與脫貧攻堅任務同步完成。目前,大多數地區的地方病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消除。
1.健全完善防治網絡
地方病是由生物地球化學因素、生產生活方式等原因導致的呈地方性發生的疾病,其具有很強的地域性,重病區基本上分布在貧困、偏遠農村,往往越貧困,病情越重,因貧致病、因病返貧現象突出。
在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831個縣有碘缺乏病,584個縣有其他地方病,有的縣同時存在兩種以上的地方病。因此,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是實施健康扶貧、精準扶貧的關鍵舉措。
過去的陜西省是地方病流行較為嚴重的省份,107個縣(市、區)不同程度存在地方病危害,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甲狀腺腫、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節病和克山病,這些都讓當地百姓深受侵害。近年來,全省各級政府均成立由政府主管領導掛帥、有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地方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或聯席會議,制定下發了地方病防治“十三五”規劃和年度工作方案。4個省級治療專家組、19個臨床路徑、76家定點醫院,一直在有序分類地開展救治工作。
美麗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遠離海洋,“三山夾兩盆”的獨特地質結構造成其自然環境中的碘資源極為匱乏,以致碘缺乏病成為病情重、分布廣、危害嚴重的地方病。對此,當地政府建立了“政府領導、齊抓共管、預防為主、科學防治、突出重點、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工作機制,健全覆蓋城鄉的碘鹽生產、銷售網絡,以及考核標準和技術方案,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了政策和技術保障。
曾是我國血吸蟲病流行最嚴重的省份之一的江西省,全省11個設區市中就有8個設區市、39個縣(含市、區)有血吸蟲病流行,受威脅人口497萬。疫區人民,同血吸蟲病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斗爭。近年來,該省省委、省政府結合血防防控實際,提出“控制疫情、縮小疫區、最終根治”的血防工作戰略,全力實施血吸蟲病消除達標工程。截至目前,項目覆蓋了全省全部16個重疫區縣,90個鄉鎮設立了封洲禁牧管理辦公室,專門負責禁止牛羊等家畜到有螺草洲放牧。
從防治經費的投入,到工作制度建設的完善,最終到防治措施的落實。從中央到地方,一項項政策密織著。每一個和地方病相關的地方,都在行動著。
2.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攻克地方病,不僅需要政策支持和攻克的決心,還需要專家們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防治地方病是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的專家前后接力,為攻克地方病奉獻一生。
克山病亦稱地方性心肌病,治療不及時會導致心、腦、腎和肺等重要器官損害。有一位被病區群眾稱呼為“百姓教授”的專家于維漢,經過多年艱苦攻堅,掌握了克山病的流行病學特點、發病規律、臨床表現和病理改變,探索出亞冬眠、適當補液治療急型克山病的有效方法,急型克山病治愈率得以大幅提高。這位著名心血管病和克山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堅守在克山病防治一線近12000個日日夜夜,20多個春節都是在病區與患者度過。由他主持的楚雄克山病綜合性科學考察,在楚雄克山病發病機理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從細胞分子水平進一步揭示了克山病發生發展規律,并進而提出了克山病營養性生物地球化學病因學說,把克山病防治研究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大骨節病是一種兒童時期發生的骨關節炎,表現為關節增粗等不可逆的典型臨床癥狀。20世紀六七十年代,重病區兒童X線檢出率普遍達70.0%以上,最高可達90%。1965年9月,楊建伯毅然接受組織安排從事大骨節病防治與研究工作。40年風里來雨里去,他帶著助手們艱苦跋涉、不畏酷暑嚴寒,足跡遍布全國除西藏外的13個省、自治區的不同類型病區。他先后主持了永壽大骨節病科學考察,確認大骨節病的傳播途徑是病區產的糧食,致病因子載體為玉米和麥類等,病區分布在緯度和海拔為“反比例”聯系、一定程度的冷涼和相對潮濕變化的條帶間,系統證明了病區糧食的鐮刀菌T-2毒素是大骨節病的致病因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大骨節病診斷標準。這位著名流行病學專家和地方病學專家,起草了全國大骨節病防治策略。如今,已經92歲高齡的楊建伯,仍堅守在地方病防治戰線,為我國大骨節病徹底消除發揮著余熱。
孫殿軍,現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病因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他把地方病防治策略的研究成果均轉化為地方病防治實踐,納入地方病防治系列規劃中,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地方病的防治進程。他領導完成的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防治措施的落實,作為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典范,取得了巨大社會效益。他帶領團隊系統地開展我國高氟(砷)地區篩查工作,大幅度提高了我國飲水型氟(砷)中毒病區防治進度。
李健群、曾建芳、周曉農、汪天平、伍衛平、王謙、溫浩……這份名單還可以寫得很長很長,是他們為我國攻克地方病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突出貢獻。
3.增強地方病控制能力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曾經肆虐的地方病,在全國大多數地區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被消除得無跡可尋。
血吸蟲病曾流行于我國南方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目前,全國所有流行縣都達到了傳播控制或以上標準,上海、廣東、廣西、福建、浙江五省(區、市)已消除血吸蟲病,四川省達到傳播阻斷標準。
對于包蟲病,截至2016年年底,中央轉移支付包蟲病防治項目縣數298個,覆蓋人口數41184347人。2005—2017年,中央轉移支付包蟲病防治項目共投入11.16億元,用于開展防治工作。《防治包蟲病行動計劃(2010—2015年)》終期評估結果顯示:《行動計劃》得到較好的貫徹落實,基本實現了既定防治目標。全國流行區6~12歲兒童患病情況達標率、犬感染情況和家畜患病情況總達標率分別為96.64%、92.91%、92.77%。
我國曾是世界上碘缺乏病分布廣泛、病情較嚴重的國家之一。從1994年采取了普遍食鹽加碘策略,自2005年以來始終處于持續消除碘缺乏病狀態。大骨節病2015年評估顯示,95.4%的病區村達到了消除標準。總體上兒童大骨節病新發病情達到消除水平。
當前,全國70506個飲水型氟中毒病區村完成改水,改水率為93.6%。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率為94.1%,受益人口6150萬。另有4781個病區村還需要進一步改水或鞏固提升改水效果。全國有54343個飲水型氟中毒病區村兒童氟斑牙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占病區村總數的72.2%。全國飲水型砷中毒病區村改水率為95.3%,正常使用率為93.3%。
民康國富,民健國強。防治地方病是維護人民健康福祉的民生工程。今年,我國啟動實施了地方病專項防治三年攻堅行動,要基本控制和盡快消除危害人民健康的重點地方病,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基礎。(金振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