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危機與中國對策
盧布危機與中國對策
■賀江兵
俗話說: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美國跟石油生產大國沙特阿拉伯關于石油的戰斗,導致油價大幅下跌,卻重傷了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的俄羅斯。
近期,由于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致使俄羅斯盧布暴跌,俄羅斯股票大跌。而俄羅斯央行采取的過激的貨幣政策不僅沒有遏制這一局面反而加速了這一趨勢。
網上很多人在問中國該救誰,這簡直是庸人自擾。在我看來,中國應該救自己,我們已經浪費掉了一次轉型機會,這次應該借機轉型,產業升級和加快頁巖氣開發。
至于有評論說中國央行與俄羅斯貨幣互換導致中國大量損失,其說法很不科學,其對貨幣互換——貨幣掉期缺乏基本了解。
盧布暴跌與政策失誤
眾所周知,俄羅斯國內經濟和金融體系單一、脆弱,結構問題突出,再加上能源企業占國有經濟和整個經濟的比重過大,一旦石油行業出現問題,對其經濟甚至局勢將產生重大變故。當然,如果石油價格單邊一直上漲,俄羅斯的所有問題基本都能被掩蓋,其領導也可趾高氣揚傲視群雄。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也沒有只上漲不下跌的市場。
半年來,以紐交所期貨為例,國際原油價格從6月的106美元/桶跌至目前的54美元/桶,12月16日盤中曾跌破64美元/每桶。國際油價跌去一半左右。
導致國際石油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石油的戰爭。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陰謀論反對者,這里談的石油的戰爭其實跟陰謀論毫不相關。面對石油價格的下跌,石油出國組織(OPEC)并沒有采取減少石油產量抑制國際油價下跌的趨勢。
在美國金融危機后,美國加強了頁巖氣的開發與勘探,近年,美國技術日趨成熟。據介紹,美國頁巖氣成本更低、更環保,每桶石油能量的頁巖氣成本大約在40到50美元。石油大國中有國家希望降低油價讓生產頁巖氣企業無利可圖、甚至破產的意圖是有的。
受頁巖氣影響,今年8月,OPEC原油占美國原油進口總量的比例跌至40%,為每日290萬桶,是1985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1976年,這一比例曾達到88%的頂峰。美國對外 國原油的需求降低,美國是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凈進口國。
有人用陰謀論解釋是美國針對俄羅斯發動的石油戰爭,這是說不通的,假如美國真的能操縱國際油價,那么美國遇到金融危機之際,就會發動了,而不是在其經濟處于上升階段,美國是石油進口大國,高油價不利于美國經濟的恢復。
更何況,中國依然是第一大石油進口大國,美國打低油價是為了讓陰謀論者眼中“敵對國家”的中國獲得便宜油價?
第二,中國經濟增速下降。這一態勢已經明顯,石油進口第一大國炒作概念已經意義不大。
第三,美元走強。美國經濟強勁復蘇,其股市和美元走強,而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包括石油價格的下跌屬于正常現象。
伴隨著石油價格的下跌,俄羅斯央行和當局的政策卻失誤連連。首先,誤判每桶75美元見底,1500億美元護盤盧布全部打水漂。其次,因護盤失敗而在不恰當的時間放棄匯率管制,使盧布一瀉千里。最后,當油價繼續下跌,俄羅斯央行恐慌性拋售黃金儲備換美元,向市場傳遞緊張氣氛,加劇盧布崩潰。金價的下跌進一步確定了美元的強勢地位,從而導致石油的進一步下跌。
俄羅斯央行16日凌晨緊急宣布,將基準利率由10.5%直接提升至17%。這對俄羅斯盧布貶值未產生阻止作用,貶值依然在繼續。外匯市場對于俄央行的加息根本不買賬,次日,盧布崩盤貶值幅度一度超19%,隨后油價拉升令盧布貶值幅度收窄至5.7%。 但就大幅度加息而言也是災難性的,首先會提高俄羅斯社會融資成本,嚴重傷害實體經濟,如果油價暴跌把俄羅斯石油行業搞垮掉,那么其央行賭氣式的加息則進一步摧毀了其他行業。再次情形下,誰會對盧布產生信心?
對中國影響與借鑒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很難爆發俄羅斯式危機,中國不是石油輸出大國,相反是進口大國,石油價格的下跌對中國而來總體來說是好事;其次,中國外匯儲備與俄羅斯不可同日而語,中國外匯儲備越四萬億美元,足夠應對外匯方面危機;第三,中國高存款準備金率備受各界詬病,但是,這也是央行面對危機的彈藥,高達20萬億人民幣被央行凍結,足夠應對包括極端的銀行信貸危機在內的各種危機。
另外,中國受到的所謂損失可能被夸大了。有評論人士說:“10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8150億盧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在盧布下行時,以固定匯率互換貨幣無異于直接送錢。”
為了搞清這件事,筆者曾向多位熟悉貨幣互換(貨幣掉期)的分析人士和交易員請教,得到的答案并不一致,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絕非事實。一家外資銀行行長蔡先生介紹:貨幣互換是賺是賠,應該與不進行貨幣互換的情形對比,而不是在通過貨幣互換近端換入盧布后,遠端換出盧布與不換出盧布進行對比。如果中國拿到的盧布漲了, 到期以原來的匯率換回人民幣,等于盧布漲的部分再賠出去;如果盧布跌了,到期以原匯率換回人民幣,等于跌的部分再賺回來,總體總是不賠不賺。在他看來這是完全對沖,不陪不賺的買賣。
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熟悉對沖業務的鐘先生則認為,不能簡單分析和得出中國央行虧損的結論:第一,最大的可能是,這是一個框架協議,是一個額度規定,“比如一家銀行授信對一家企業貸款100億元人民幣,并不是一次把貸款放給這家企業,根據央行利率調整分別放出,不能說央行后來提高了基準利率原來的銀行就吃虧了。”
第二,中俄央行簽署的是三年協議,這期間俄羅斯盧布不是沒有升值可能性。
第三,中國央行完全有多種手段規避盧布下跌風險的措施,比如,中俄雙方可以再簽署補充協議做一筆同等額度的貨幣互換協議等。
中信銀行總行國際金融市場專家劉維明則明確表示:“各國央行在進行貨幣互換的目的之一就是規避匯率波動造成的損失。那種說盧布貶值對中國央行造成損失的說法是對掉期根本不懂的外行話。”劉維明對我表示,不能把盧布貶值看出中國央行就出現虧損,把盧布升值就看成中國央行賺錢了。其實,是一種對沖,對做交易的雙方央行來說,均不存在賺虧問題,而是對債券債務結算便利需要。
至于中俄石油協議,由于交易協議未公開,很難予以評論。
俄羅斯盧布危機對中國有很大的借鑒意義,盡管中國不可能爆發類似危機。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后,中國失去了一次經濟結構轉型的機會,被四萬億刺激和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救活了一批僵尸企業,以及房價泡沫繼續吹漲。而美國則完成了經濟結構轉型,最重要的是美國大規模研發頁巖氣技術和完成成規模開發。
當下,中國經濟雖然出現下滑態勢,但是,股市和宏觀層面與美國2009年有類似之處,中國也應該大力研究頁巖氣盡快完成成規模開發。中國是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油價的上漲會更加重中國經濟向好的難度。如果頁巖氣開發獲得成功,也必將擺脫經濟增長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另一條就是加快經濟結構轉型,而不是依靠貨幣政策刺激。
俄羅斯的另一個教訓是經濟結構單一,中國雖不存在類似局面,但是,要謹防走入這條不歸路。
對中國央行的警示也是明顯的,就是貨幣政策不宜幅度過大,過猛。當然,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應當加速,不能因為俄羅斯出現問題就裹足不前,因為,我們遇到的問題與俄羅斯完全不同。(作者為《華夏時報》總編助理、編委、金融部主任)
- 下一篇:換皮的馬甲,MT2登頂彰顯騰訊危機
- 上一篇:摩托回歸是新的開始還是另一次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