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銘智能高管擬減持 投資者生怨公司再陷信任危機
兩高管重啟減持計劃
12月7日,華銘智能發布公告稱,股東陸英計劃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4.5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0.18%);股東蔡紅梅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4.5萬股。
陸英現任華銘智能副總經理,持有公司股份98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0.71%,蔡紅梅現任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也持有98萬股。根據公告,兩人此次減持的原因均為個人資金需求。
今年5月份,2015年創業板上市的華銘智能三年解禁期滿。根據高管上市承諾,上市三年內不減持。三年之后,在擔任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超過其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25%。因此,此次高管計劃減持的上限數量正是按照每年25%的額度頂格減持。
在多家公司高管紛紛增持以示對公司未來發展信心的同時,華銘智能高管打算減持引發了投資者的關注,有中小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董秘提問:此番高管減持如何讓股民堅定信心持有貴公司?華銘智能回復表示:“小散:您好!上市快四年了,公司高管第一次發布減持預披露,請注意是公司高管,不是公司實際控制人,是上市超過三年,不是上市一年,高管的心意天地可鑒。”
上述回復不但沒有解除投資者的擔憂,反而引發投資者強烈不滿。有投資者改編回復以自嘲:“傻散:您好!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股票的買賣都是自愿的沒有誰逼的、要怪也只能怪自己愚蠢技不如人了”,還有股民評論:“高管無心經營,只想減持套現”、“董秘素質是要代表公司的”。
事實上,華銘智能并非第一次發布減持預告。7月9日,華銘智能首次發布減持預告,股東張金興、副總經理陸英和董事、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蔡紅梅擬在未來6個月內減持。此后股價逐步走低,不過在4天之后,陸英、蔡紅梅宣布終止減持計劃。
時隔4個月為何又重啟減持計劃?某上市公司董秘對《證券日報》表示:“如果當年不減持,25%的減持額度就作廢了,第二年的上限仍為剩余股份的25%。這種跨期減持計劃的額度歸屬2018年還是2019年得根據實際減持日期來看。”記者統計發現,12月7日公告減持計劃,除去15個交易日后,2018年正好還剩12月31日一個交易日可減持。
值得注意的是,張金興雖然不是高管,卻與實際控制人為親屬關系。《證券日報》記者查閱招股說明書時發現,張金興為董事長張亮的叔叔,張金興持有華銘智能股份556.64萬股,占總股本比例4.04%。此前,公司董事長張亮忽悠式增持曾重創了市場對華銘智能的信任,并遭深交所發函關注。
挫傷企業信用
2月1日公告顯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張亮計劃自2018年2月2日起6個月內,擬增持不超過275.52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2%)公司股份。
8月3日晚間,華銘智能稱實控人增持計劃已實施完畢,董事長實際僅增持2萬股,增持實際金額為55.78萬元,與原計劃的7000萬元上限相去甚遠,被投資者和媒體稱為“忽悠式增持”,涉嫌股價炒作。
就在增持計劃宣布后的2個月,4月25日,華銘智能精心運作近一年的第三次收購終于獲得證監會審批通過。然而蹊蹺的是重組獲批之后,遲遲未見股權過戶動作。
讓市場始料未及的是過會后又出現新危機。7月31日,根據重組進展公告,擬斥資16.65億元收購90%股權的國政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國政通”)主營業務出現重大風險:與其2017年最大供應商學信咨詢(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的合作生變,學信咨詢要求與學歷學籍核驗客戶直連,這意味著國政通很可能失去學歷學籍復核業務收入,而該收入2017年占營業總收入比例達高43.94%。
由于7月1日實行學歷認證免費政策是公開信息,6月份至7月份不少投資者在互動平臺提問董秘該政策對國政通的影響,然而,華銘智能卻回復未受影響,遭投資者質疑誤導股民。此外,值得注意的是,6月30日國政通和學信咨詢合作協議到期,但華銘智能卻7月31日才對外公告合作中止。業內人士曾對記者表示:“政府文件已經公開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延遲披露屬于信披違規,即信息披露不及時,標的方的重大信披事項,上市公司應該盡到勤勉調查的義務。”
而此后公告中,華銘智能一直未明確說明,所謂“客戶直連”是否意味著國政通與學信咨詢合作的學歷復核、學籍比對業務的終止。
時隔兩個多月后,10月18日,華銘智能發布關于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的公告。上市三年重組三次,屢戰屢敗,第三次重組以國政通賠償上市公司600萬元而告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