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腸道先天癱瘓 瘦成豆芽菜
武漢晚報訊(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薛源)出生就查出患有先天性巨結腸,保守治療仍無改善,1歲9個月大的恩施男孩童童(化名)重度營養不良,體重僅14斤。在武漢醫生的積極推動下,2018年底,他終于接受手術,目前已能正常進食和排便。
童童家住恩施鶴峰縣,出生后一直不排便,還嘔吐不止,被當地醫院診斷為先天性巨結腸。肚子鼓脹卻不能進食,孩子不停哭鬧。當地醫療條件有限,建議等童童長到1歲、體重增加后再做手術。
此后,家長在家為童童保守治療,用開塞露幫他排便排氣,但效果甚微。為此,家長不敢讓他吃多,青菜、肉類都不敢吃,導致童童營養吸收不夠,十分瘦弱,肚子也越來越脹。
堅持到1歲,原計劃帶童童做手術,卻正遇上童童爸爸出車禍,負債十幾萬。拿不出6萬元手術費,童童的手術因此擱置。
2018年5月,由湖北省兒科醫療聯盟等多家機構聯合舉辦義診,在鶴峰義診時,童童的爸爸坐著輪椅,抱著他趕到現場,找到武漢兒童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段栩飛。段栩飛判斷,童童的病情不能再拖,否則可能發生腸穿孔和腸壞死,甚至危及生命。他把手機號碼留給童童爸爸,答應幫他們申請救助費用。
當年12月18日,童童家長帶著東拼西湊來的2萬元錢,把他送到武漢兒童醫院做手術。段栩飛帶領團隊,采用腔鏡輔助技術,為童童切除病變腸管18厘米。術后,童童能吃稀飯了,可以喝110毫升牛奶,還可以自己順暢排便了,目前已經出院回家。
段栩飛介紹,先天性巨結腸是由于發病的腸管沒有神經節細胞,喪失正常的蠕動和排便功能,糞便、腸氣蓄積后導致部分結腸擴張、肥厚。這是嬰幼兒常見的先天畸形,也是引起寶寶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據統計,5000個新生兒中就會有一人患病,該院每年要為100多例巨結腸患兒手術。家長如果觀察到新生兒出生24—48小時內無正常排出胎糞,或僅有少量胎糞排出,并伴有腹脹、嘔吐等不完全腸梗阻癥狀要及時就醫,排除先天性巨結腸可能,早發現早治療。
- 下一篇:90后美小護 手繪暖心護理圖
- 上一篇:睡前堅持6個好習慣 讓身體越來越好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