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縮水業績下滑 信托公司增資迅速退潮
據了解,本次增資采取原股東等比例一次性增資的方式,股東持股比例沒變。增資后,光大興隴信托的注冊資本金增至64.18億元。
早在2016年,光大信托總裁閆桂軍曾對媒體表示,“為了保證明年各項創新業務的快速推進,我們希望2017年可以將資本補充至100億元。”目前來看,光大信托距離“百億俱樂部”的目標也還有段距離。
其背后,是信托業增資退潮。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共有13家信托公司完成增資,注冊資本增加總額約為216.25億元,較2017年同比下降29.94%。
業內人士認為,相對于上一階段,盡管信托業增資熱情有所下降,但是轉型需求仍在,未來一段時間,增資仍會繼續,但是會相對理性。
行業進入觀望階段
記者注意到,除了光大信托之外,近期還有東莞信托和華能貴誠信托完成增資。其中,東莞信托于2018年12月29日辦理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東莞控股此次向東莞信托增資12.125億元。12月26日,華能貴誠信托也完成了相關登記手續的變更,注冊資本金由42億元增至61.95億元。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共有21家信托公司完成增資,注冊資本增加總額364.95億元;2017年有18家信托公司完成增資,注冊資本增加總額308.65億元。
截至2017年年底,68家信托公司平均注冊資本為36.68億元,而在2018年上述近250億元的注冊資本金陸續落地后,業內信托公司平均注冊資本將達到40.31億元,超過40億元大關。與2017年相比,2018年僅華潤信托一家一次性增資50億元并進入“百億俱樂部”,并且注冊資本增加額大多集中在5億元~20億元。
實際上,2018年監管風向趨嚴,去杠桿和去通道持續,信托規模連續下降,信托行業的發展效益也同步下滑,因此信托公司股東的增資意愿不強。
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信托業資產規模以“季度萬億”的速度持續下滑,前三季度縮水3萬億元。與此同時,前三季度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47.66億元,同比略降1.15%;利潤總額494.43億元,同比下降10.72%。
除此之外,從2018年各家信托公司的增資情況來看,外部戰略投資者對信托行業的熱情同樣減少,實現增資的公司主要還是依靠利潤轉增和控股股東增資。“2018年信托業的監管背景和發展情況,可能會導致一些投資機構對是否進入信托行業持觀望態度。”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此外,對于2018年行業增資規模的減少,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表示,前期的增資潮可以支撐一段時間的業務發展,目前大部分信托公司的注冊資本已經“夠用”。“大規模增資帶來的邊際效應減小,信托公司對增資的需求減小。” 普益標準研究員吳紅麗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分析。
大規模擴張不現實
潮起潮落。信托公司的大規模增資,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
自2004年中海信托首次增資擴股開始,信托業有過幾輪密集增資潮。第一輪是2005年~2008年期間,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增資與個別公司減資并存。
2011年前后,信托業經歷過一輪增資潮。“增資基于業務增長需要。業務增長越快,風險資本占用越多,就越需要資本金的支持。”一位信托行業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事實上,增資潮的背后主要是資產規模增長需求和監管評級變化要求。
近年來,銀保監會先后多次出臺監管文件,引導或要求信托公司增強資本實力。早在2010年原銀監會就頒布了《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
按照監管層的要求,信托公司應當持續符合“凈資本不得低于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及“凈資本不得低于凈資產的40%”兩項指標。同時,資本實力是信托公司行業評級和監管評級中的重要考核指標。
此后的2016年和2017年,信托行業再度迎來新的增資潮。在此起彼伏的增資浪潮下,2017年底,重慶信托、平安信托、中融信托、華潤信托、昆侖信托及中信信托的注冊資本金均超過100億元。
“不同于以往單純契合行業政策對資本的監管要求,如今信托公司增資更大程度上是為了增強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提前布局防御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西南財大信托與理財所所長翟立宏彼時接受媒體采訪曾表示。
從被動迎合資本監管底線要求,到主動追求業務的規模性擴張,再到布局提升風險控制能力,2018年信托公司增資更多是契合“業務轉型”的需求。
“光大信托經過2016年和2018年兩次增資,增資的發展方向為加強主動管理能力,業務模式轉向基金化、證券化和資產管理化。” 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員方丁博士認為,隨著資管新規的推出,信托公司引進資本的需求將轉變為發展新的業務線條,增強在整個資管行業中的競爭力。
記者注意到,2018年因增資跨入“百億俱樂部”的華潤信托,在2017年年報中提及加大業務的覆蓋范圍及拓展消費金融業務和重點做好同業金融和財富管理等業務,而這些業務正是對資本金有著極大的需求。
此外,2018年,中融信托等多家公司將增資資金全部用于充實注冊資本,對此多家公司提及“提高抗風險能力”“配合戰略轉型”“形成新的效益增長點”“打造公司金融業務核心競爭力”等需求。
吳紅麗分析認為,在資管新規指導下,信托行業延續前兩年大規模擴張趨勢已不現實,2018年增資的信托公司,在業務開展過程中,較少地追求管理規模的大幅增長,更多的是注重業務質量,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行業實際需求合規開展業務。
轉型驅動
在2018年增資潮退之后,2019年信托業的增資會是什么趨勢呢?多位業內人士預測,2019年增資大潮恐難再現。
未來信托公司增資的內在需求是有所轉變的。方丁對記者表示,“對于能夠加強主動管理,發展更多業務線條的信托公司、增資的需求更加迫切,也能帶來更高比例的收益。哪家信托公司的增資需求更大,取決于哪家信托公司轉型開拓的步伐走得更快。”
躺著賺錢的時代已不再。嚴監管的背景推動著信托公司主動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邁入“靠能力掙錢”的行列中。方丁認為,“要以增強主動管理能力為主線,發揮信托行業優勢和公司自身優勢開展創新業務。”
“無論是開展新業務還是化解潛在風險,部分信托公司還是有增資需求的。”上述信托行業人士表示,2018年在市場整體環境影響下,出現了一些風險項目。現在有的信托公司遇到一些兌付問題,一個強大的資本可以使得公司有能力化解,也起到一個增信的作用。
數據顯示,信托風險資產規模和風險項目數量自2017年四季度以來持續增長,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風險項目個數為832個,規模為2159.73億元。
不過,吳紅麗則提醒,信托項目出現違約的根本原因是過去開展的項目效益不達預期,利用股東增資緩解項目風險作用不大,處置風險項目應主要從實際項目著手,強化資金多方回籠。
- 下一篇:萬達的大民生和“小目標”
- 上一篇:支付寶22.6億陸家嘴買樓坐實總部搬遷上海傳聞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