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足夠清醒,小米電動車就不會出現
筆者在的城市是個三線城市,熱烘烘的出來一輛知豆,號稱是回本利器,可以做城市的出租車。筆者煞是惶恐啊,真有一種革命正在燎原的趕腳。不過后來一想這家伙尺寸小的可憐,售價10萬多(除去補貼倒是便宜),要做出租車有什么優勢呢?對于出租車的需求,空間是要越來越大的,德國一直在用奔馳E,哪怕到了法國也是標致3008,日本都開始有奔馳S了,我們還在坐捷達就已經很委屈了。這丫要是來個知豆,豈不是更憋屈?稍微靠譜點的純電動出租車,也得是比亞迪E6,只不過E6的價格最起碼也得20萬以上,這還是補貼之后的。
有時候,我就在想,我到底需不需要一部純電動車,后來明確的否定了。這就像抵制促銷一樣,我認為促銷的商品往往都不是走俏的。很多次,我看到五折起的廣告就走進去,隨手挑一件,服務員笑瞇瞇的說“對不起,這件是新款,不打折的”。
好多人感覺純電動是個套,比方說電池,又貴又重充電還慢。他們還告訴我,市面上總有人思考純電動是不是環保的問題,說實話買車的時候誰還真的在意政策層面的東西啊?國家在發展純電動的時候似乎已經做好了環境污染的準備,畢竟在能源問題上,陣痛期是無法越過的。就像今天很多人聲討霧霾一樣,沒有霧霾哪有現在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啊。什么,美國沒有霧霾?那是人家早都過去好多年了。
不過,就算石油一直被宣傳還能使用50年,但轉而倚仗還可以使用幾百年的煤炭就真的好么?這,最多也就是一個權宜之計吧。可是,今天的政府似乎正在賣力的兜售著純電動呢。很多企業甚至煞有其事的舉起了環保的大旗。
或許這家店實力雄厚,又送補貼又送車牌,所以滿大街的叫賣聲攪的人心蠢蠢欲動,馬上要被這促銷的架勢給攻陷。與此同時,傳言四起,很多互聯網大牌也開始有有意向進軍汽車行業了,甚至名字都起好了叫“米斯拉 Model”。
轉載米斯拉的汽車公號,我感覺大家可以取關拉黑了。結合著最近樂視北汽聯姻做汽車的新聞,咱來看看小米純電動汽車的各種不靠譜。39999的純電動汽車,真的能夢想成真?
筆者在的城市是個三線城市,熱烘烘的出來一輛知豆,號稱是回本利器,可以做城市的出租車。筆者煞是惶恐啊,真有一種革命正在燎原的趕腳。不過后來一想這家伙尺寸小的可憐,售價10萬多(除去補貼倒是便宜),要做出租車有什么優勢呢?對于出租車的需求,空間是要越來越大的,德國一直在用奔馳E,哪怕到了法國也是標致3008,日本都開始有奔馳S了,我們還在坐捷達就已經很委屈了。這丫要是來個知豆,豈不是更憋屈?稍微靠譜點的純電動出租車,也得是比亞迪E6,只不過E6的價格最起碼也得20萬以上,這還是補貼之后的。
或許又有人說我不懂經濟了和互聯網思維了。小米要做純電動一定是超低價的回本利器。反正這么小的純電動車擔當出租車角色,我是決意不看好的。只不過小米做的很可能是免費模式,或者說是低價模式。比如小米研究出一款成本只要39999的純電動車。在某些地方,結合政府補貼真的可以能做到免費,再比如做出一輛79999元的純電動車,售價39999也很正常。因此,大家都看好小米純電動車的推出,仿佛小米電動車帶來了汽車普及的局面。
然兒讓我想不明白的是純電動汽車好歹也是個重資產項目,對小米這種無意涉及設計制造的互聯網企業會有吸引力嗎?
小米目前的產品群中只有手機是最為成功的,其他的譬如路由、電視機等等都是不需要搶購預約的。這也就側面反映了需求和供給的問題,目前能勾起人民購買欲的只有手機而已。小米沒有自己的工廠,做出的產品是爆款,通過電商打通銷售渠道,通過每周一次的搶購節約了廣宣支出,因此小米一直在做的就是輕資產和節約的路線。
只是汽車可以像手機一樣外包嗎?汽車外包雖然可以第一時間獲得可靠穩定的零部件也可以節省研發成本,但一旦切換供應商,同樣的技術會進行重復投資,而且汽車本身質量也難以控制,更何況面對越來越多的安全問題。
相對于手機來講,手機只需要一年的時間便可以完成研發和生產,并且可以在一年內完成盈利,而汽車需要更久的時間預測,也需要更久的時間研發。這點上,小米電動車絕不會在短時間為小米帶來那么多的利潤。或許電動汽車會像俄國一樣,為小米帶來拿破侖和希特勒似的噩夢。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因為汽車讓一直不關心生產制造的小米開始轉投重資產的模式。這是小米最不愿意看到的,生產純電動車需要自建工廠,需要調和更多的供應商開發進度。一旦供應商開發進度延緩,隨之而來便是巨大的經濟壓力。小米有必要去擔這樣的風險嗎?汽車可比手機有風險多了。
退一步講,如果小米可以在低價做出純電動汽車,那么這將意味著小米可能仍舊采用的是燃油汽車平臺為基礎,換裝電動的動力總成的車型。這應該被稱作“換芯純電動汽車”。這種汽車在結構上存在很多先天不足。
比如電池安裝,電動汽車的電池是方方正正的,不能像普通燃油動力汽車的油箱那樣隨意設計前后比重。如果不能隨意設計就會不可避免的造成,電池前面安多了前重后輕,后面安多了后重前輕。因此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換芯純電動汽車”在前后的平衡性上做的都很差,行駛性能和安全性能都降低了很多。從以往小米的發展道路上來看,小米以低成本的方式在汽車行業完成逆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即便成本大幅度降低,在品質以及做工上也肯定沒有傳統汽車廠商優秀。
如果小米汽車真的誕生,我認為可以解釋通的唯一一點就是政府補貼。
可以說純電動汽車的痛點有兩個:底盤和電池。如果為了節省成本,底盤可以通過逆向采用傳統燃油汽車的底盤,但電池這一關是無論如何避免不了的。目前束縛純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只有電池。電池技術一日未得到突破,純電動的輝煌就永遠是空中樓閣。就目前而言,電池的成本依舊是純電動汽車廠商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在整個純電動汽車中,電池的成本占到了絕大多數,這就意味著純電動汽車的成本很難壓縮,電池永遠掌握在別人手中。只要電池核心技術在別人手里,自己的命脈也就被別人捏在手里。
電池技術的“突破”大都是紙上談兵,沒有真正的量產產品都是胡扯。不僅特斯拉需要大規模采購松下的電池,就連戴姆勒、寶馬、通用這些傳統大佬也都在不斷的整合電池供應商。因此,電池的成本如何下降成為當務之急。如果需要電池成本下降,滿足未來小米電動車更換電池的需求,小米只能像特斯拉一樣建造自己的電池工廠。說什么都好,你讓小米自建工廠,小米就更沒有可能進軍純電動汽車行業了。
如果你不能明白上面的道理,我們可以參考下特斯拉。
特斯拉采用了自上而下的發展方式,也就是初期發展高端純電動汽車,然后發展小型普及型純電動汽車。前期特斯拉Model S利潤較高,但是產能依然阻礙了它的發展。沒有大范圍提高產能,特斯拉就已經陷入了盈利困難的怪圈。在采購松下電池的兩次交易中,松下提高了電池價格,特斯拉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從一開始,特斯拉就在困難里掙扎,雖然其中依靠加州政府的EV指標補貼暫時性的獲得了盈利。但,在墻內,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在小米身上嗎?
如果小米還是清醒的,小米純電動汽車就不會出現。
- 下一篇:創業浪潮:春天蓬勃而來
- 上一篇:媽媽必知 5類食物損大腦 孩子一吃就變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