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區塊鏈”“虛擬貨幣”旗號的非法活動抬頭
日前,福建省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福建省處非辦”)發布了關于防范利用金融平臺公司名義開展非法集資活動的風險提示。福建省處非辦表示,各級處非辦在非法集資監測和排查過程中發現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類非法金融平臺,打著“一帶一路”、“支持三農”、“金融創新”、“區塊鏈”等旗號,通過編造“高收益、低風險”項目,發行“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
據了解,這些金融平臺公司不是真正的金融服務公司,而是通過假借國家政策,混淆互聯網金融、投資理財概念,虛構投資項目進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活動。
這些公司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公司名稱具有迷惑性。這些金融平臺公司名稱通常帶有“金融”、“投資”、“理財”、“資產管理”、“財富管理”、“融資擔保”等字眼,但均未持有金融牌照,有些金融平臺公司名稱故意與正規金融機構名稱相近或相仿,以此迷惑公眾。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還以ICO、IFO、IEO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或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進行虛擬貨幣炒作,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
二是操作手法具有隱蔽性,編造虛假投資項目。這些金融平臺公司一般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或“金融創新”的旗號,以訂立合同為幌子,編造高大上的虛假項目,承諾高額固定收益,騙取社會公眾投資。例如:某一家被查出的金融平臺公司通過假借“區塊鏈”、“ICO”等互聯網熱詞包裝成所謂的高科技、高收益項目,向公眾吸收資金,但實際上該項目是子虛烏有的。
三是以虛假宣傳造勢。這些金融平臺公司在宣傳上舍得下血本,采取請明星代言、請名人站臺、請“專家”開研討會或在著名報刊上刊登專訪文章、雇人散發傳單、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制造虛假聲勢,騙取公眾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監管部門對于打著“區塊鏈”、“虛擬貨幣”名頭來非法集資行為進行了有力打擊,規范市場秩序,力度空前。
去年1月13日,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布《關于虛擬貨幣交易風險的提示》,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監測發現,隨著比特幣等虛擬數字貨幣市值增長顯著、兌換交易活躍、場外交易升溫、分叉盛行,部分企業炒作區塊鏈技術概念,以多種形式發行代幣。
2018年8月24日,銀保監會等五部委發布《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再次提示ICO非法集資風險。因為有一些不法分子以ICO、IFO、IEO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或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以IMO方式進行虛擬貨幣炒作,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地方上,北京、深圳、海南、上海等地2018年也相繼發布了關于虛擬貨幣非法集資相關的風險提示,主動抵制和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ICO”及其變種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行為和活動。(記者 邢 萌
- 下一篇:比特幣為何不能成為一般貨幣
- 上一篇:展現古城文化魅力 香業時代新風采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