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審直播給中國司法帶來了什么
截至2019年2月19日,全國各級法院依托中國庭審公開網累計直播案件庭審超過249萬余場,網站總訪問量超過145億次。僅用兩年時間,庭審直播量從7.7萬場增加到超200萬場。
這一數字背后,是近年來中國司法公開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廣度。如今,無論身處何地,只需一臺電腦、一部手機,通過互聯網就可以“旁聽”全國不同地方、不同轄區的人民法院庭審。在中國庭審公開網上,既可看到云南省南部的景洪市人民法院庭審,也可以直接感受“最北人民法院”——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法院的法官風采。
有學者將庭審視頻直播比喻為陽光司法“塔尖上最耀眼的明珠”,認為庭審視頻直播是司法公開最典型和最生動的方式。庭審直播給中國司法帶來了什么?近日,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律師、基層法官、旁聽群眾等,聽他們說自己眼中的“庭審直播”。
“全覆蓋”彰顯司法自信
2016年7月份,中國庭審公開網上線試運行,最高法院宣布對所有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在該網站實行互聯網直播,標志著人民法院庭審公開工作進入新階段。同年9月份,中國庭審公開網正式開通運行,要求全國各級法院在該網站公開庭審活動。到2017年12月份,全國3520家法院實現全接入、全覆蓋目標。
你可能有所不知,中國庭審公開網庭審直播不僅突破了200萬場,而且還以每天平均1萬場以上的速度持續遞增。中國庭審公開網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政務類視頻公開網站和全國日均網絡流量最大的政務網站。全國法院已有9萬余名員額法官在中國庭審公開網直播案件庭審,年直播50場以上的法官超過1萬名。
以江蘇法院為例。近年來,江蘇法院緊盯庭審公開這一審判公開核心環節,推進庭審直播。2018年3月下旬,江蘇省高級法院發出《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全面開展庭審網絡直播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級法院“以直播為原則、不直播為例外”,實現所有案件、所有法官、所有法庭全覆蓋。近期,江蘇高院在“微法院”平臺中開發了庭審直播功能,公眾觀看江蘇法院庭審直播將更加方便。
“只有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以及離婚訴訟或者涉及未成年子女撫養、監護等五類不宜擴大受眾范圍的公開審理案件,才可以不實行庭審網絡直播,這為辦案人員提供了清晰指引。”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與信息技術處處長劉坤告訴記者,江蘇法院還將庭審直播的前提條件由征得當事人同意,轉變為需要當事人書面申請不直播并審核同意后才能不直播,清除庭審直播“外部障礙”。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主任李亮介紹,從中國庭審公開網境外訪問情況看,各大洲訪問量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亞洲(超過6億次)、北美洲(超過5億次)、歐洲(超過2億次)、大洋洲、南美洲、非洲。中國法院的庭審公開工作獲得了國際社會普遍關注。
“庭審直播極大地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庭審直播體現的是法庭、法官及其他相關法律共同體的底氣,凸顯了司法隊伍專業的職業形象,彰顯了司法自信,更增加了司法他信。”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劉徐州指出,法庭上的監控鏡頭是伸進法庭的探照燈、顯微鏡,使法庭上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跨時空被定格、被放大、被細讀,這種特殊的全民圍觀場景必然使人們深惡痛絕的司法干預、司法腐敗難以藏身,使審判人員恪守公平公正,力求審判專業精準。唯其如此,才能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公平和正義。
增強庭審程序“儀式感”
近年來,北京西城區法院把庭審網絡直播作為法院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之一,實現庭審直播常態化。
“庭審直播有利于加強庭審程序的‘儀式感’,使得法官更在意庭審效果,從而促使法官重視庭審駕馭能力的提高。”作為一名基層人民法院的法官,北京西城區法院金融街法庭審判員高亢對庭審直播頗有感受,人民法院庭審直播申請審批流程簡單便捷,信息化技術探索使得庭審直播的推進沒有給一線法官帶來額外工作負擔,因此更具實效性。
高亢說,通過庭審直播,可以更好發揮人民法院對社會公眾的普法教育功能,以非常便捷和低成本的方式,向社會公眾提供了解法院工作的窗口。關注法院工作的群眾,也可以非常便捷地學習到有關司法程序的基本。
“審判公開原則是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利于保障程序公正、實現實體正義及樹立司法權威,也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婁秋琴律師認為,這項原則雖然一直在提倡,但在以前的司法實踐中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有的法院沒有專門公告場所,在公告方面也比較隨意,很難準確獲悉開庭情況;有的法院對旁聽人員的數量和身份實行限制,有時故意安排小法庭并以座位不足為由變相限制人數,有時要求登記旁聽人員身份信息,僅限家屬或者朋友,不允許新聞媒體進入,導致審判公開并不徹底,等等。
婁秋琴認為,推行庭審直播制度,通過電視、互聯網或者其他傳媒對公開開庭審理案件的庭審過程實行圖文、音頻、視頻直播、錄播,有利于真正貫徹落實審判公開制度,不給司法機關留下任何借口和理由破壞公開審判。
“司法裁判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涉案當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傷害。”北京市地平線律所律師胡永平表示,法院將案件庭審面向社會直播,有利于遏制審判權的濫用,促進司法公正。庭審直播是完全公開的方式,其受眾廣泛,且網絡傳播信息具有及時性及擴散性,這些都會無形中督促法官更加注意程序的合法性,做到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從而最大程度上實現程序公正,進而保障裁判的實體公正。
實現公平正義“看得見”
“前不久,我在網上觀看了一件機動車交通事故糾紛民事案件,原被告雙方在法庭上充分表達了各自看法,并當庭提交了相關證據,主審法官充分聽取了控辯雙方意見,并對相關法律問題當庭作出了解答,隨后作出擇期宣判決定。”這是家住江西撫州市東鄉區小璜鎮珊背村村民湯滿堂對庭審直播的觀后感。
湯滿堂告訴記者,以前覺得人民法院庭審很神秘,通過“旁聽”庭審直播,讓他更加了解庭審過程,感受到法庭審判的真實氣氛。對自己來說,有效降低了法院“神秘感”,提高法律素養和法治意識。通過現實案例直觀體會法律規定和應用,對個人在社會上的言行舉止起到指引作用。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熱點案件可以庭審直播,推動法治中國建設。”湯滿堂說。
公正是評判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標準。“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聶樹斌案再審改判、顧雛軍案再審、甘肅白銀殺人案等一批重大案件公開庭審,引發了廣泛關注。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孫華璞大法官審理的‘原審被告人張文中詐騙、單位行賄、挪用資金再審案’,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裴顯鼎大法官審理的‘顧雛軍案再審’等,將公開庭審變成了一堂糾正涉產權和企業家冤錯案件的法治課,必會在中國法律史和司法史上留下標志性的記錄。”胡永平說,重大案件的庭審公開充分展現了人民法院直面問題、勇于擔當、實事求是、捍衛公正的堅定信念。
劉徐州認為,庭審直播破除了司法神秘主義。這一不同于司法裁判公開的司法公開形式使真實而莊嚴的庭審程序、庭審構成、庭審過程等近距離全方位地呈現于公眾面前的屏幕中。對一般公眾而言,昔日充滿神秘、只有特定人群才能接近的司法實踐盡收眼底,一覽無余,是極具獲得感的“視聽福利”。對多數公眾而言,看直播就是在上一堂生動的公開課,法律知識得以提升,法治精神得以涵化。
李亮告訴記者,在已經公開視頻直播的百萬數量級庭審中,從未出現過一起所謂“負面輿情事件”,反倒是庭審直播有助于維持法庭秩序,促進當事人之間達成調解或和解,有助于讓司法工作贏得群眾支持,幫助社會公眾了解、理解法律、培育法治思維,推動構建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法治社會。
近年來,各地法院有針對性地開展知識產權、職務犯罪、非法集資、合同糾紛、依法行政類案件等公開庭審,進一步豐富了人民群眾收看庭審和參與司法互動的渠道。正如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去年8月份發布的《人民法院庭審公開第三方評估報告(2017)》指出,我國司法公開逐漸從傳統庭審旁聽的“現場正義”,擴大到電視直播和網絡直播的“可視正義”及移動互聯網時代“即視正義”。
2018年4月份,中國庭審公開網啟動《大法官開庭》欄目,通過數場直播大法官開庭案件的庭審,取得了超乎預期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據了解,《大法官開庭》首期直播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審理的迪奧爾公司商標行政糾紛案。多個直播平臺的關注人群近6000萬人次。其中,中國庭審公開網及入駐平臺觀看人數達到678萬次,最高法院微博累計關注人數超過1400萬人次。
讓司法窗口更加敞亮
“人民法院主動擁抱新媒體、利用網絡資源力推公開,讓司法窗口更加敞亮。”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蔡曦蕾認為,庭審直播作為司法公開的一種新形式,不僅能夠有效保護影響性訴訟中的法官權威,還能夠向社會傳遞司法正義的價值理念,塑造理性的法治思維和觀念。
蔡曦蕾指出,司法公開與其他利益也會存在一定沖突,例如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等,客觀上存在公開的范圍與限度,由此蘊含著選擇性公開的風險。真正意義上的司法公開,必須“讓公開成為原則,不公開成為例外”。長遠而言,則是在呵護公眾對司法的信心。
作為全國四級法院統一的庭審公開平臺,中國庭審公開網自開通以來,不斷優化完善平臺功能,加強直播規范化建設,以庭審視頻直播為主,進一步豐富公開形式,加大庭審公開覆蓋面,提升公開的質量和效果。
2018年11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司法公開的意見》,推動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更加成熟定型,提出31條具體舉措。其中明確,擴大庭審公開范圍,推進庭審網絡直播工作,通過對更多案件特別是有典型意義的案件實行網絡直播,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促進提升司法能力,深入開展法治教育。
同時,這份《意見》提出四項具體要求,一是進一步深化人民法院基本情況、審判執行、訴訟服務、司法改革等方面信息公開,建立完善司法公開內容動態調整制度,推進司法公開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全方位拓展司法公開范圍;二是健全司法公開形式,暢通當事人和律師獲取司法信息渠道;三是加強人民法院白皮書工作,加強人民法院政務網站建設管理,深化司法公開四大平臺建設;四是落實司法公開工作責任制,完善評估督導和示范引領機制,加強業務培訓和調查研究,健全監督體系,加強法治宣傳教育,以有力組織保障提升司法公開效果。
李亮表示,在服務、保障全國各級法院不斷加大庭審公開工作力度的同時,中國庭審公開網將更加注重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等訴訟參與人的個人信息保護,更加注重人民群眾的用戶體驗和獲得感。
“司法公開無異于一場程序革命,其對于法治的意義非同尋常。或許在具體行為規范上還需繼續完善,但未來的路徑無疑是清晰的,司法活動將變得史無前例地公開透明。”蔡曦蕾說。(記者 李萬祥)
(原標題:直播案件庭審超過200萬場,網站總訪問量超過145億次——庭審直播給中國司法帶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