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網路” 促進可持續脫貧
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很多兩會代表委員都圍繞完成精準脫貧目標、更好實現可持續脫貧介紹經驗、獻言獻策。
雖然具體思路和做法千差萬別,但一個帶有共識性的看法是,幫助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認識到其擁有的資源,并讓這些“死資源”通過公路和“網路”進入市場,變成能夠帶來持續性收入的“活資本”,對于實現可持續脫貧至關重要。
還是那句話,要致富先修路。只是這里說的路,不再是單純的公路,而是公路和“網路”的融合之路。有了這新路,路這頭的人們會更愿意走出去,路這頭的資源會更便利地進入市場,而路那頭的人也會更愿意看過來、走進來。
技術的快速發展、商業模式的連續創新,讓包括網絡支付平臺、電商平臺、直播和短視頻平臺等在內的線上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網路”的信息負載和“帶貨能力”越來越強。經由這新路,好山好水、鳥獸蟲魚、瓜果蔬菜、歌喉舞姿、說笑搞怪等等都能進入市場,都能發現“意想不到”的利基市場,甚至搞起“粉絲經濟”、發展特色產業。事實上,這也是為什么這些年數字扶貧、電商扶貧和流量扶貧等新扶貧模式能夠大顯身手的重要原因。
與需要大量政府投入的線下基礎設施不同,線上基礎設施更需要平臺和用戶的投入和創新,更擅長為各種資源匹配到各自的“長尾市場”。更重要的是,由于互聯網平臺企業在幫助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接入和玩轉互聯網的過程中,也能獲得新內容、新流量和新用戶,使得它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扶貧這件通常被視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公益工作,整合進開拓“下沉市場”的業務工作當中。換句話說,與傳統企業相比,互聯網平臺企業對大規模用戶、多樣化內容的需求,讓它們更擅長也更有動力去創造各種資源資本化的機會,進而讓線上基礎設施普惠更廣泛人群這一進程獲得內生動力。
長期以來,國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貧困地區的道路、通信等線下基礎設施建設,在幫助人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線下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一定水平后,鼓勵線上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創新,促進線下和線上基礎設施形成合力,不僅能提高線下基礎設施投資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更能為實現可持續脫貧,促進共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盧陽旭)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