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餐廳不只是“機器人炒菜”
2018年10月15日,一家由機器人充當送餐服務員的盒馬機器人餐廳現身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為顧客帶來一種用餐新選擇。新華社記者 方 喆攝
只需在屏幕上點一點,就能完成選桌、點菜、結賬等一系列流程。一個個造型可愛的機器人將美食送餐到桌,后廚空無一人只有巨大的機器臂膀不停地翻炒……已往只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如今隨著一家家智能餐廳的出現變為現實。智能餐廳究竟什么樣?為什么會引得商業巨頭紛紛布局?未來發展又如何?
智能餐廳正流行
已經成為上市公司的海底撈,并未安于現狀,總想換著花樣吸引顧客。2018年10月,海底撈開了一家“智慧餐廳”。
走進餐廳,等位區巨大的屏幕引人注目。掃描屏幕中的二維碼即可參與海底撈自主研發的小游戲,還能實時看到排號情況。從漫天飛舞的櫻花、到白雪皚皚的雪山、再到浩瀚無際的星空,全方位的環繞式投影可變換不同場景,給足了顧客新鮮感。
智能菜品倉庫,是一個0°至4℃的恒溫倉庫,“配菜機械臂”根據訂單內容從倉庫中抓取相應的菜品。如何精準識別菜品?靠的是餐盤底部的RFID(射頻識別)芯片,上面記錄著菜品信息,能幫助餐廳及時發現并處理過期菜品。
除此之外,店內配備了多臺智能送餐機器人、智能洗碗機等高科技設備。
除了海底撈智慧餐廳,京東、阿里巴巴、甚至房地產公司碧桂園,都紛紛布局智能餐廳。機器,正在漸漸取代餐飲行業服務人員。
大數據助力餐廳
貼心的服務,一直是海底撈的王牌。換上一臺臺冰冷的機器人,會不會反而令其失了顏色?
眾所周知,機器人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失誤,更可以解放人力。業內人士表示,解放出的人力可以從事無法被機器代替的工作,例如與顧客溝通等工作。
智能只是手段,體驗才是目的。基于大數據的分析,是餐廳智能化的關鍵所在。一體化的數據分析平臺,從連鎖門店收集用戶信息進行數據分析,為不同門店提供相應的運營規劃建議。
北京市民小黃說:“我之前去過一家智能餐廳,店內只有1個機器人,走路速度特別慢,根本起不到提高上菜速度的目的。”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烹飪機器人、智能餐廳仍處于初級階段。智能的社會餐飲服務,包含信息收集處理、服務、加工以及后續呈現等內容,而非簡單的“機器人炒菜”“機器人送餐”。
互聯網時代,提高用戶體驗才是企業更好地贏得用戶的王牌。無論是用機器代替人力,還是用大數據判斷用戶心理,都是餐飲行業提升用戶體驗的方式。
降本增效促發展
中國的餐飲行業,從改革開放至今,經歷了從追求溫飽向追求精神滿足轉型。餐飲業營業額連續20多年實現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行業前景一片光明,市場空間巨大。
此番多家企業布局智能餐廳,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表示,科技進步、用工成本增加、高技能人才緊缺、社會對公共餐飲服務需求的增長等加速了餐飲機器人的發展。
京東X未來餐廳負責人唐思宇表示,餐飲行業持續面臨著人力成本上升、運營效率的挑戰和消費者多變的體驗需求,機器人和智能技術的應用能有效削減成本、提升效率,并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
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32家活躍的中國公共服務機器人企業中,僅在第二梯隊有穿山甲、眾德迪克2家專注于送餐機器人,目前尚無專注于烹飪機器人的企業上榜。
唐思宇表示,烹飪機器人技術在持續進化,但應用還處于早期階段。無論是技術應用定位、技術穩定度,還是實際運營中的人力配合等需進行更多嘗試。但是,為運營降本增效是餐飲技術發展的大方向,技術應用范圍的逐步擴大將是大勢所趨。(記者 徐佩玉)
- 下一篇:墨子號:樹起量子通信中國標桿
- 上一篇:5G越來越近,還有哪些改變生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