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傳播 政企醫研媒探索融媒體時代新思路
人民網北京3月7日電 (尹莉娜)3月7日,由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2019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在京舉行。“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已經連續舉辦四屆。
“融媒體背景下的健康傳播探析”專場論壇
當日,在人民健康與“趣頭條”共同舉辦的“融媒體背景下的健康傳播探析”專場論壇上,與會嘉賓一致認為,面對融媒體時代的機遇與挑戰,社會各界需互相融合凝聚力量,探索健康傳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將科學、權威、有價值的健康知識傳遞給更多人。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電視臺副總編輯徐滔,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付鳳環,北京胸科醫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李亮,中國傳媒博物館館長、中國傳媒大學廣播產業研究所所長、教授潘力,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于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吳尊友,“趣頭條”副總裁、“趣頭條”研究院院長柳霞,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宣傳中心主任仰東萍,北京協和醫院宣傳處常務副處長陳明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教授劉健參加本場論壇。
融媒體時代下的健康傳播 挑戰與便利并存
“融媒體時代,以移動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興媒體具備信息碎片化、渠道多元化、表達個性化的特點,易于傳播、分享和互動,這給健康傳播提供了便利,與此同時,也帶來渠道管控難、信息生產和發布門檻低、辨別難度高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電視臺副總編輯徐滔分析指出。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于丹表示,當下,每一個人都不僅是信息的使用者,同時也是信息的二次傳播者。健康謠言等虛假信息的傳播,給人們帶來惶恐和困擾,這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作為移動內容平臺“趣頭條”的公共事務副總裁、“趣頭條”研究院院長,柳霞指出,從新媒體平臺的角度來看,伴隨國民健康意識的增強,公眾對健康類資訊的閱讀需求正逐年走高。“在一些地區,謠言信息、假冒偽劣產品仍然困擾著人們,因此,如何為人們提供更準確、更權威、更有效的健康信息,這個問題值得關注和思考。”
醫媒融合 建立健康傳播的權威陣地
在當前傳播形勢下,媒體和醫院成為首先迎接挑戰的健康傳播主體。付鳳環認為,醫院與媒體應主動融合形成傳播合力,建立起權威的健康信息傳播陣地。
“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人,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專業的健康信息制造者和傳播者。醫院要培養更多的醫學科普傳播人才,讓醫生群體成為健康信息生產的主力軍。”付鳳環建議,要從學醫階段就培養學生的科普意識,長期鍛煉科普能力。
李亮則認為,針對融媒體背景下的健康傳播工作,媒體應該主動尋找和醫療機構的結合點。他說,“專家權威和專業的知識,老百姓可能聽不懂。這就需要媒體在科普宣傳時與醫療機構和專家多溝通,找到老百姓接受的方式,讓專家把復雜的問題講得清晰簡潔,把大道理變成小道理。”
醫生普及健康知識 是情懷更是責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教授劉健是一名醫生,同時也是一個自媒體作者。他在論壇上講到,對于醫學專家而言,要在完成門診、手術、科研和教學等多項任務之余,投入時間和精力到科普工作之中,并不容易。
因為心懷責任和情懷,劉健堅持運營健康科普公眾號“健哥說”。“做科普的初衷可能來自情懷,但要堅持做下去,靠的是責任。”劉健說。
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宣傳中心主任仰東萍看來,健康科普是增進醫患溝通交流的一座橋梁。論壇上,她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歷,曾經有位網友在她個人的科普公眾號下留言稱,罹患骨腫瘤的父親輾轉多地求治無果,希望仰東萍幫尋求專家診治,仰東萍看到留言后立即與患者取得了聯系,幫助他們尋醫問診,多年過后,患者家屬仍不忘對她表達感激之情,讓她深受觸動。
“醫生做科普,不僅僅是傳播個人影響力,更是為了與患者有更多的交流,通過更多的途徑幫助到患者,這對于增進醫患交流、改善醫患矛盾,是非常有幫助的。”仰東萍說。
探索傳播新思路 讓健康科普年輕化
促進健康科普傳播,要從“娃娃”抓起。中國傳媒博物館館長、中國傳媒大學廣播產業研究所所長、教授潘力提出:一方面,更多健康書籍和主題演講應當走進校園;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博物館的平臺推進健康科普傳播工作,讓全國的大學生群體參與,把健康科普的故事講好。
要推進健康傳播年輕化,需要創新的思路和做法。論壇上,北京協和醫院宣傳處常務副處長陳明雁分享了該院舉辦科普大賽的做法。陳明雁介紹,北京協和醫院在2016年舉辦了首屆科普能力大賽,首次把電視綜藝節目的賽制引入到科普大賽中,這一創舉讓以往枯燥的科普大賽變得生動有趣,引來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迎接融媒體時代下的健康傳播新挑戰,社會各界正在為共同的美好愿景而探索和發力。正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吳尊友在論壇中所言:“當下,百姓對健康的渴望和需求越來越強烈,融媒體在引導生活方式的健康傳播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把正確的健康知識傳遞出去,不僅拓寬了生命的寬度,也將延長生命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