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夜夜-国产乱人视频-国产成人愉拍精品-亚洲男同志**可播放xnxx|www.waedb.com

歡迎來到中國凈化門戶網! 會員服務| 無圖版| 手機版|
您好,歡迎! 隱身 | 商務中心 | 資金0 | 積分0 | 退出
用戶名:  密 碼:  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動態 » 正文

亂象難禁 征信App存泄露隱私隱患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3-16  來源: 北京商報   瀏覽次數:523
核心提示:第三方個人征信在生活場景中的普及應用,也催熱了個人征信查詢業務。但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央行明確無授權的情況下,仍有不少
 第三方個人征信在生活場景中的普及應用,也催熱了個人征信查詢業務。但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央行明確無授權的情況下,仍有不少App明確標注直連官方征信中心。另有部分App在輸入銀行卡賬號和密碼時才能獲得查詢權限。分析人士認為,這類App很有可能收集個人信息后交易給非法機構,衍生出新的“買賣”,導致信息泄露。

  亂象難禁

  央行征信中心官網首頁標注,“征信中心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應用程序提供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服務,敬請廣大用戶注意”。

  但提供個人征信查詢的App仍未絕跡,通過安卓應用商店輸入“征信”后,跳出多款標明個人征信查詢的App。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這些App名稱中普遍帶有“征信”二字,如查征信、安牛征信查詢、征信報告等。打開一款名為“征信報告”的App,該平臺有一款自制查詢信用分的項目“有魚分”,登錄“有魚分”之后,需要輸入姓名、身份證才能查詢。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上述信用分報告并不能與央行征信報告對接,只是通過審核用戶的資質提供貸款服務。在上述App的評論區可以看到,有多條用戶留言顯示并沒有查到自己真正的征信報告信息。另一款名為“征信查查”的App只有在輸入銀行卡賬號和密碼時才能獲得查詢權限。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認為,通過相關征信App查詢個人征信可能會被第三方平臺私下保存,導致信息泄露,也可能導致相關信息被賣給其他機構,引來一堆騷擾電話,影響個人生活工作。

  存泄露個人隱私風險

  據了解,目前,個人信用報告的正規查詢渠道有三種:在央行各分支機構現場查詢;通過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代理點查詢;登錄央行征信中心官網查詢。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市場上的第三方App本身無法與央行直連,查詢的方法其實是用戶在App上填寫自己的個人信息,App通過抓取技術幫助用戶進入央行征信中心的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進行查詢,并在收到征信報告后為用戶有重點地在App上展示出來。

  部分個人征信查詢App明確標注直連官方征信中心、權威可靠。上游財經專家顧問江瀚表示,個人征信App的數據并不會來源于央行征信中心,因為央行征信只接入了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信托公司、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個人征信App一般是采用自己的一套征信評分體系,但也不排除通過某些金融機構間接接入央行征信系統的操作可能。

  此外,還有許多查詢用戶網貸征信記錄的App。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一款名為“安牛征信查詢”的App需要付費29元后才能查詢,征信報告中有7項風險信息掃描,包括網貸黑名單、欺詐風險名單等。雖然并未有任何逾期記錄,但記者的名字仍存在于網貸黑名單、高風險關注名單當中,與客觀事實不符。報告下方提醒,用戶可以優化風險,但也同樣需要5元手續費,如果按照要求填寫,用戶信息、通訊錄權限等核心的個人信息就相當于給了App。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第三方征信的數據能應用到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但第三方征信數據多數不受傳統銀行的認可,并不能作為申請貸款時的依據,此類App有假借查征信報告收集個人的信息的嫌疑。針對用戶個人信息保護以及隱私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安牛征信查詢,但并未有人接聽。

  應加大居民信息泄露危害教育

  3月6日,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小組討論時指出,機構從事征信業務,需要嚴守信息保護底線,下一步將對打著信用的名義在做征信業務的進行治理。“目前很多征信機構、互聯網公司以及金融科技公司信息泄露事件較為普遍,影響很大。”

  實際上,監管早已注意到市場上的App代查征信亂象。2018年5月,央行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就指出,運行機構和接入機構要健全征信信息查詢管理,嚴格授權查詢機制,未經授權嚴禁查詢征信報告,規范內部人員和國家機關查詢辦理流程,嚴禁未經授權認可的App接入征信系統。2018年5月17日,央行重慶營管部再次提到手機App查詢個人信用報告潛藏風險,授權查詢要慎重,不建議在App查詢個人信用報告。

  監管應該出臺更加嚴厲的監管處罰措施,加大居民征信泄露危害教育?!墩餍艠I務管理條例》第36條規定:“未經國務院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批準,擅自設立經營個人征信業務的征信機構或者從事個人征信業務活動的,由國務院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50萬元罰款在高額利潤面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應該加大具體的處罰措施。此外,目前互聯網客戶普遍對個人征信泄露危害并不了解,建議監管在宣傳教育方面多下功夫。”王詩強說道。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環保網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18006642號-1 | 流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