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示范孕婦學校提供免費教育課程 都教些什么?
孕產期是一個特殊時期,了解相關保健知識,有助于孕產婦順利度過妊娠、分娩以及產后階段。近日,北京市衛健委公布了最新的24所示范孕婦學校,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北大人民醫院、北京友誼醫院等。
據了解,北京市衛健委將規范孕婦學校管理工作納入年度婦幼健康工作績效考核,并進行動態管理,對嚴重違反相關規定、整改不合格者,取消其稱號。
記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北京市所有助產機構都開設了孕婦學校,達到130余家,孕婦們均可以在醫院得到免費健康教育授課服務。不過,不同的醫院流程和具體要求或有所不同。
在佑安醫院的婦產科門診區域,醫院貼出了二維碼,有意向的孕婦只要掃描二維碼,就能查找課程表和老師的情況,根據需要參與聽課。
北京婦產醫院的孕婦學校則主要針對建檔孕婦。建檔時醫護人員會向準媽媽們告知孕婦學校的存在,并在網上公示每天課程。在醫院官網的醫療服務板塊,今年6月的孕校建檔課程已經貼出,備注中提示,需要取得建檔憑證并登記成功方能參加,準媽媽們可以在東院區門診大廳的京醫通一代自助機(綠色)點擊“孕婦學校預約”模塊進行課程預約。
■ 貼士
孕婦學校都教些什么?
記者從北京市衛健委老年與婦幼健康服務處了解到,2017年,北京市編寫出版了《北京市孕婦學校標準課件》,包含15套課程,涵蓋國家及北京市婦幼保健惠民政策、孕期不適緩解方法、產前檢查主要內容、孕期生活方式、孕產期心理保健、孕期營養、孕產期運動、自然分娩、產褥期保健、母乳喂養、新生兒保健等。通過對孕婦學校老師的逐級培訓,各孕婦學校均可在孕婦學校學習到以上內容。
其中,示范孕婦學校的標準更高,要求孕婦聽課率達到70%以上、對師資滿意度和課程設置、環境滿意度達到95%以上等。
■ 追訪
“特殊媽媽”在孕婦學校放下糾結
成為示范孕婦學校的醫院中,除了婦幼保健院,還有不少大型三甲醫院,北京佑安醫院是其中之一,其開設的孕婦學校也具備感染性疾病防控的特色。
2017年3月,全女士通過試管嬰兒技術懷上了一個小男孩。全女士是高齡產婦,攜帶乙肝病毒,在佑安醫院建檔之后,便進入醫院的孕婦學校開始了“求學路”。
“當時最在意的就是母嬰阻斷,特別怕把乙肝病毒遺傳給孩子,懷孕期間在醫院上了很多課。”她回憶,母嬰阻斷可以通過吃藥來達成,但對于母乳喂養她一直心存糾結,都知道母乳喂養對孩子的成長最好,又擔心因為自己攜帶病毒、被孩子咬破乳頭出血后將病毒傳染給孩子,上了課之后才知道病毒低載量、有規范治療的情況下,風險其實極低,之后才開始放心喂養母乳,孩子出生后,他們帶來醫院做過篩查,一直都很健康。
韓女士也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和全女士相比,韓女士面臨更多外界的不理解。2017年,韓女士懷上二胎,原本因病情打算不要,但出于宗教信仰,最終決定將孩子生下來。由于攜帶乙肝病毒,公公與丈夫對韓女士的態度一向不好,在佑安醫院建檔、加入孕婦學校,對韓女士來說是一種心理寬慰。
“在外面一聽有大三陽,覺得和你吃個飯都會傳染,像遇到瘟疫一樣。但在醫院里大家都是病友,相互之間沒有排斥,老師們也不歧視我們,把我們當朋友。”她說,上課后知道母嬰阻斷可以讓孩子被感染的幾率降到極低,因此走出了心理糾結,也不那么在意別人的看法了,遺憾的是離開醫院的環境,生活中的歧視卷土重來,仍讓她受到精神上的傷害。雖然她的各項指標控制得很好,母乳喂養并沒有什么風險,由于家人不支持,最終沒能完成母乳喂養。
北京佑安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張莉莉告訴記者,由于??漆t院的特殊性,來醫院就診的乙肝、丙肝等疾病的準媽媽較多,2009年開始,醫院就逐步開展了準媽媽們關心的相關課程。十年中,醫院的課程逐漸完善,每周都有正式授課,除了孕婦學校標準要求的授課外,還著重就孕產婦心理、母嬰阻斷、感染性疾病能否母乳喂養等開設特色課程。
“這些準媽媽會覺得自己和‘正常’媽媽不一樣,內心往往有自卑感,我們會特別關注對她們隱私的保護。”她說,為了更好地答疑解惑,學校根據是否建檔、不同病種、不同病毒載量情況,為上課的孕婦建微信群。
■ 案例
35年從“候診課堂”到“掌上學校”
北京婦產醫院疾病預防控制與院內感染處副主任費秀珍告訴記者,婦產醫院的孕婦學校早在35年前就出現了雛形。當時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對于獨生子女的孕育和撫養,家長們十分關注,但卻缺少相應的知識和獲取知識的渠道。婦產醫院分娩量極大,感受到此類需求的迫切,從1984年開始,便開設了“候診課堂”——說是課堂,其實是利用孕產婦產前檢查等候的時間,在候診區為準媽媽們見縫插針地傳授諸如孕產期運動、新生兒洗澡、疫苗注射等知識,并沒有專門的教室,課程設置也不像現在這樣有著較系統的體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孕婦學校”也逐漸擴大。1992年,北京婦產醫院成為中國首批愛嬰醫院之一,留出了一個大教室每周對孕產婦進行授課,有了新院區后,門診區也騰出空間,能容納一百多名孕婦同時聽課。
她感受到的最大的變化之一,是授課的手段越來越“高科技”。早年間,醫院的“教材”是一張張健康教育處方,之后慢慢有了教室、模具、幻燈片,到現在則用上了平板電腦、APP、微信群。為了跟進孕婦的“上學”進度,原先,護士們會在孕婦的建檔冊子上做記號,現在,孕婦們在網上進行預約,大夫們也在信息系統中記錄她們的上課情況。
醫院開設的課程也隨著準媽媽們的需求發生了變化。二孩政策放開后,來婦產醫院建檔的危重產婦比例提高,高齡生產、妊娠合并高血壓、妊娠合并糖尿病、剖宮產再孕、剖宮產再孕經陰道分娩等情況增多,醫院便在授課中增加了這方面的知識。此外,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孕產期用藥安全受到關注,于是學校也增加了安全用藥的課程。
“每年我們都會發很多問卷,對她們進行需求調查,調整授課的內容。”她說,隨著授課體系的完善,現在醫院從周一到周五幾乎都設有課程,錯過了工作日的孕婦,也可參加周末的大課堂。
“我們要求每位孕婦都來上課,不能把忙作為理由。”她說,一位沒有并發癥的建檔孕婦,孕期大概要聽13-16次課,除了孕婦,課堂上往往還會迎來孕婦家屬和其他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