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慢抖”是帕金森早期主要癥狀 治療宜早不宜遲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人類認識帕金森病已逾200年。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專家認為,公眾應更多關注帕金森病,提高對帕金森病的預防意識和辨別能力,做到早期診斷、治療,有效緩解病程,減輕帕金森病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痛苦和負擔。
“僵、慢、抖”是早期主要癥狀
帕金森病并不罕見,可見于從青少年到老年的各個年齡段,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比例逐漸增高。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李建宇介紹,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多發于中老年人群,我國6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約為1%至2%。
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在自己住所的樓上觀察到了幾個鄰居肢體抖動、走路姿勢前傾、動作緩慢,最早系統地描述了這種疾病。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副教授王含說,當年詹姆斯·帕金森觀察到的主要運動癥狀如今仍是帕金森病的診斷門檻,隨著病程的進展,患者逐漸會出現走路不穩、容易摔倒等其他癥狀。
如何早期識別帕金森病?專家認為,其早期首發癥狀主要是“僵、慢、抖”。王含介紹,動作緩慢是帕金森病最關鍵的表現,包括刷牙、打雞蛋等精細動作不靈活,走路時手臂不能自如擺動,寫字變小,表情變平淡等。很多患者會手部顫抖,但也有些患者僅有肢體的僵硬感,被稱為非震顫型帕金森病。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帕金森病學科帶頭人王茂德說,帕金森病還可出現認知障礙、精神異常、睡眠障礙、感覺障礙,以及情緒低落、焦慮、便秘等非運動癥狀。
治療宜早不宜遲
“帕金森病可能是多個基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李建宇說,其確切病因目前仍不明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腦外傷等均可能是影響因素。
專家表示,作為慢性病,帕金森病多數患者的病程都在10年以上,需要終身治療。盡管尚無根治方法,但及時規范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治療“宜早不宜遲”。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胡永生說,帕金森病患者若能早期發現并及時規范治療,可基本恢復正常生活。藥物治療是帕金森病首要的治療手段,手術是藥物治療的有效補充,出現藥效減退等副作用時是進行腦起搏器手術的最佳時機。
王茂德提示,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療時常常會陷入兩種極端:有些患者不愿及時吃藥,主觀上認為拖延用藥時間可以延緩藥物的耐藥性,但事實上,目前業內認為帕金森病治療應“早發現、早治療、早受益”。
“另一種極端的患者則是一心求快,拼命吃藥。”王茂德說,有些患者感覺自己癥狀加重后便自行增加藥量,起初僵硬、遲緩等癥狀會有所改善,但不久就會由“不動”變為“多動”,還可能伴隨煩躁、幻覺等副作用,導致遠期治療效果越來越差。
運動有助預防
王含說,目前研究認為體育鍛煉、咖啡因對預防帕金森病或有幫助,太極、瑜伽、探戈等活動也被證實可以延緩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進展。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體育鍛煉仍然是普適的健康法則,對于帕金森病也不例外。
“在我國,帕金森病仍存在就診不及時、延誤診斷率高、治療率低的狀況。”王茂德說,由于帕金森病起病隱匿,早期很難察覺。建議高危人群重視健康檢查,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中老年人。其他高危因素包括長期在化學工廠或有毒環境工作者、懷疑有肌張力或動作協調性有障礙者等。高危人群尤其要加強體力活動鍛煉,包括肌力鍛煉、關節鍛煉、平衡功能鍛煉等,并多參加社交活動,鍛煉語言功能。
專家表示,適當的運動有助于預防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患者也應在康復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力所能及的鍛煉,延緩運動功能減退。建議患者在清淡飲食的基礎上,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記者林苗苗、藺娟、俠克)
- 下一篇:春季多風 請多喝水
- 上一篇:隱匿性抑郁癥常常表現為軀體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