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做征信和老百姓啥關系?
不要認為征信是很神秘的國家專營,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主流都是私人企業做征信,監管部門需要做的是盡早明確游戲規則并保護好老百姓的隱私。
2015年元旦剛過,央行就發通知,對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騰訊旗下的騰訊征信等八家機構開放個人征信業務。“征信”這個東西和老百姓的生活有啥關系?其實還真是關系挺密切的。
先來聊聊之前的征信是怎么回事吧。估計很多人都模模糊糊知道央行那里有一個記錄著每個人信用狀況的系統,它就是央行征信系統,只是日常生活似乎和它沒什么關系。申請信用卡額度有高有低也沒見征信記錄有啥作用,老百姓也不開公司不上法庭不拖欠農民工工資,更沒啥可記錄的猛料。
所以,很多人第一次對自己的征信記錄的深刻領悟,是辦理個人房貸到了最后一步,到央行一查征信系統,發現自己有信用卡逾期還款記錄,房貸慘受影響。
這就是咱們國家個人征信系統不能讓人滿意的現狀。央行作為整個金融體系的核心,記錄企業的信用狀況是效果很不錯的,但是面對好幾億個人用戶,就顯得有點忙不過來,最好是多些機構一起幫忙。
還是以信用卡逾期影響房貸這件倒霉事為例,如何才能讓征信系統變得更好?
首先,我們會希望征信系統收錄的數據更多。信用卡逾期之所以屢屢成為麻煩,還是因為征信系統中記錄的數據太少了。如果沒有其它關于這個人的數據來支撐,你還真不好對著孤零零的一個信用卡逾期記錄判斷他是不小心還是有意為之。央行作為金融核心記錄的權威信息當然很重要,可同時也需要阿里、騰訊等等每天和海量用戶打交道的企業提供自己領域內的用戶數據,才能準確反映一個人的信用到底怎么樣。
第二,我們還希望征信系統判斷標準更靈活。信用卡逾期確實是很糟糕的事情,但忘記還款這事真的很難杜絕。如果刷卡消費很多,逾期又只是偶爾幾天,通融一下不是什么壞事。問題是人行征信系統只管記錄不管判斷,只要被記下信用卡逾期一次,管房貸的銀行就可能找你麻煩。如果能有一個信用打分機制綜合考慮信用卡逾期等記錄,如此慘痛的領悟或許就能少一點。
第三,我們更希望能在征信系統里攢人品。例如咱們這樣兢兢業業工作的老百姓,平時生活工作中比那些莽夫更謹慎更收規矩,只要這些信息能夠記錄下來就可以證明我們更值得信賴,配得上更高的貸款額度或者更低的貸款利息。這甚至有可能成為一種社會風氣的導向,起碼讓更守規矩的人在信用評分上得到應有的獎勵,以免讓不守規矩的莽夫產生有便宜不占大蠢蛋的逆向激勵。
美國的“FICO”就是這樣一個全球最著名的信用打分私企。大部分美國人都會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分數,高于一定標準,申請信用卡或辦貸款就會一路順風;低于一定標準,相同的申請就可能困難重重,需要比分數高的人多提供一大堆材料。并且這個“FICO”信用分包含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日常生活中的購物出行、電費水費甚至地鐵逃票都會成為影響信用分的因素。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覺外國人更守規矩,并不是全部因為他們道德崇高,而是整個信用環境都在鼓勵大家守規矩。
中國的征信市場當然也可能達到“FICO”這樣的效果。除了央行征信系統之外,隨著阿里、騰訊這些國內最有創造力的互聯網企業加入,個人信用會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個人標簽。今后的人們不會直到信用卡逾期影響房貸才發現征信體系的存在,而是從平時生活中就開始有意識地為自己積攢信用,良好的信用又會反過來帶給大家更多方便。除了需要注重保護個人隱私,多幾個為大家信用記錄操心的企業不是壞事,私企進入征信市場更是值得鼓勵的好事。
實際上,征信帶來的便利已經在很多企業部分實現了。移動聯通的號碼用久了,手機也會有個額度,允許欠費之后繼續使用;阿里的花唄和京東的白條,就是用剁手黨們自己的消費數據,直接授予無抵押的信用額度先拿貨后還錢;包括銀行的信用卡,現在也對三天左右的逾期給予寬限。不要認為征信是很神秘的國家專營,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主流都是私人企業做征信,監管部門需要做的是盡早明確游戲規則并保護好老百姓的隱私。
最后教給大家一個小竅門。“FICO”當然是很好的東西,可是如果你看到P2P之類的網站上有人拿它給自己臉上貼金,就該多長幾個心眼。“FICO”這套信用打分機制之所有在美國好用,是由于他背后有三大互相獨立的數據來源作支撐。換到仍然缺乏個人信用數據來源的中國,如果不下功夫尋找靠譜的數據源,專靠“FICO”這個打分標準吹牛,當然是值得懷疑的沒信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