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好身體的“后天之本”
常看中醫的人,對于“藥引子”并不陌生。“藥引子”是引藥歸經的俗稱,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他藥物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發揮“向導”作用。最早提出“引藥歸經”學說,對于中藥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等進行深入認識和探討的就是金元時期著名醫家張元素先生。
張元素是河北易水人,他不僅提出了中藥性味歸經理論,得到李時珍稱贊,臨床還十分強調保護臟腑功能,尤其注重扶養脾胃,還因治好了同時代名醫劉完素的傷寒病而著稱于世。據《金史》記載,金代名醫劉完素有一次帶眾弟子上山采藥,遇狂風驟雨,回府后即暴病,惡寒發熱、嘔吐不食、久治不愈。恰逢張元素途經此地,便前去劉府探望,希望能為劉完素診病。起初,劉完素并不愿意讓年紀尚輕、沒有名氣的張元素為他問診,張元素并不介意,認真地為劉完素診脈,問過所用方劑,指出之前用藥太過寒涼而傷了脾胃,便開具了新處方。一劑下肚,劉完素即感周身愜意,三劑過后,大病獲愈。自此,張元素醫名大震,民間便流傳著“完素傷寒元素醫”的佳話。
“甘屬土味,與脾相配”,張元素主張以甘味的藥物扶養脾胃,創制了枳術丸、白術散、加減沖和湯等健脾消積的方劑,尤其是枳術丸一方,至今仍為臨床廣泛使用。枳術丸有健脾和胃、理氣消積等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胃部脹滿、飲食減少、面色無華、腹脹腹痛等癥。臨床上使用這個方子,也可適當加味,如脾虛重者可加黨參、山藥、茯苓等,氣滯明顯者可加木香、砂仁、陳皮等,飲食不化者可加入麥芽、山楂、神曲等。
結合現代,張元素“以甘扶養脾胃”的理論應得到借鑒,中醫學認為,“脾胃乃人體后天之本,凡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大家要重視脾胃健康對于防病治病的重要性。針對老百姓而言,泡制簡單的促消化代茶飲、堅持按摩具有健脾消食功效的穴位,也能收到張元素枳術丸類似的保健效果。這里給大家推薦兩個方法。
1.喝山楂陳皮大棗飲。山楂干、陳皮、紅棗適量,三味食材洗凈后放入茶杯,加適量開水浸泡10分鐘即可飲用。需要提醒的是,泡茶時千萬不可把鮮橘皮當陳皮,鮮橘皮不僅不具備陳皮的藥用功效,而且表面可能還會有農藥殘留。另外,大棗、山藥、藕、蓮子、百合、芋頭、蘿卜、荸薺、豌豆苗、茼蒿、春筍、香椿等平甘溫補的食物,也有健脾養胃的作用,平時飲食中可多加搭配。
2.按揉足三里和中脘穴。足三里穴具有促進胃腸蠕動的作用,對于胃脹氣較重者尤其適用;中脘穴可以促進胃酸分泌,改善消化不良。建議每天起床和睡覺前,按揉兩個穴位50~100次。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