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漳縣藝人創制“鹽畫” 讓食用鹽擁有藝術“細胞”
經過多年探索不停嘗試,甘肅省定西市漳縣藝人汪航將鹽和樹脂、顏料融合,獨創制作出鹽畫,讓平常的食用鹽擁有藝術價值。劉玉桃 攝
中新網蘭州5月10日電 (記者 劉玉桃楊艷敏)拿一把食用鹽,添加一些樹脂便可以作畫。走進甘肅省定西市漳縣藝人汪航的工作室,滿屋子墻上都是“雪景圖”,畫中的樹葉、道路、屋頂、田野,到處都被潔白的雪覆蓋,純凈美麗,而這些“雪”卻是我們平常吃的鹽。
汪航一手端著一個碗,碗里是調制好的鹽,一手拿支毛筆,便在已繪制好底稿的紙上作起畫來。看似簡單,汪航告訴記者,因為鹽易融化,不好粘連,她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研究出來。
圖為汪航正在作畫。 劉玉桃 攝
“蛋清、淀粉、各種膠,只要能想到的辦法都嘗試了,都不行,最后偶然的機會發現樹脂竟然可以讓鹽粘在一起。這才有了突破。”她說。
10多年前,在當地一家鹽廠上班的汪航,突發奇想:“鹽除了吃,還能做什么?”熱愛畫畫的她,很快開始把鹽和畫聯想到一起,開始慢慢摸索用鹽作畫。“第一副作品是用鹽作出‘厚德載物’四個字,很簡單,但那已經非常開心了。”汪航回憶。
圖為用鹽制作的“雪景”鹽畫。 鐘欣 攝
后來,經過三年多地探索,不停嘗試,除了白鹽,汪航還發明了彩鹽,將鹽和顏料熬制后,制作出色彩絢麗的鹽畫。
鹽畫可在木板、墻面、紙絹等上面任意作畫,可表現山水、人物、花鳥等內容。制畫過程中,通過熬制、晾曬、黏貼等一系列科學嚴密的工藝流程,達到防腐、防潮,不變型、不褪色效果,作品也具有立體感強、觀賞效果好、保存時間長等特點。
汪航說,鹽畫是一種民俗藝術,具有藝術觀賞性和收藏價值。它在繪畫領域也是一個新的突破,創新了鹽的新用途,提升了鹽的藝術價值。
2010年,汪航的彩鹽工藝畫獲得國家專利,2016年被列入甘肅省定西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圖為汪航用彩鹽制作的“飛天”。 劉玉桃 攝
如今,她的作品眾多,有純白的雪景系列,有彩色的敦煌壁畫、卡通人物等。因畫面立體感強、色彩艷麗、圖像逼真,創作手法新穎,受到消費者青睞。現在她帶領2名徒弟,每年創作鹽畫220余副,可贏利近20萬元。
為了將鹽文化發揚光大,也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鹽畫,汪航經常培訓、教授學生制作鹽畫。她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鹽文化的創新中,賦予悠久傳統文化新的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