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開放政策加快落地生根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論壇年會獲悉,銀行保險業各項開放措施正在陸續落地,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也表達了在華進一步發展和擴大投資的意愿。下一步,銀保監會將進一步優化外資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條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的經營范圍。與此同時,京滬粵等地快速推進“地方版”金融開放政策的落地生根。
高水平金融開放不斷深化
我國金融開放進程正不斷推進,論壇年會釋放出的信號顯示,開放不會止步,更多的開放舉措還在路上。
銀行保險業方面,繼2018年宣布15條銀行保險業開放措施之后,中國銀保監會又在2019年5月1日宣布12條新的對外開放措施。這一輪開放措施包括在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基礎之上進一步放開外資銀行、外資保險公司持有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保險機構的持股比例水平,并大幅削減對外資設立機構的數量限制,以及擴大了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的經營業務范圍。
“我國銀行保險業這一輪新的開放措施覆蓋范圍廣,力度大,將進一步顯著提升中國銀行保險業的開放度和國際化程度,彰顯了中國通過對外開放來促進金融業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也彰顯了中國愿與世界各國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全球經濟穩定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論壇年會上表示,目前,各項開放措施正在陸續落地,市場、國際反應非常積極,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表達了在華進一步發展和擴大投資的意愿,并已有多家外資金融機構提出準入申請。
王兆星表示,將進一步優化外資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條件,按照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原則,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持續優化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的準入條件,不斷地擴大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的經營范圍和空間。吸引更多具有專業特色和專業競爭優勢的外資銀行進入,進一步豐富我國的金融市場主體,不斷改善金融供給。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也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不斷深化金融業的改革開放,支持資本項目便利化的政策試點、跨境人民幣支付清算等政策在北京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出席論壇年會的業內人士均表示,金融擴大開放,在引入更多外部競爭的同時,實際上也全面提升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水平。
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表示,“當年入世之初,大家都擔心狼來了怎么辦,但實踐證明,中國的金融并沒有因為對外開放而丟盔卸甲,反而在同強者的競爭中逐漸發展壯大。我們這一代金融從業者都親身見證了這一歷程。通過對外開放,中國銀行業吸收全球先進的經驗為我所用,實現了經營管理理念的更新,現代公司治理的確立,風險控制體系的完善,創新發展能力的增強和員工隊伍素質的提升。”
地方版金融開放政策紛紛落地
在開放整體推進的同時,多個地方也在推進“地方版”金融開放政策的落地。記者從論壇年會獲悉,北京把金融業開放作為新一輪服務業高水平開放的重點,目前正在推動多個開放舉措實質落地。
北京市市長陳吉寧表示,今年1月底,國務院批復同意北京繼續開展和全面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北京把金融業開放作為新一輪服務業高水平開放的重點,正在實施的177項開放舉措中,涉及金融業的有47項,占比超過1/4,涵蓋資本賬戶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外匯管理等方面。“我們希望通過對標國際的先進規則,提升開放型經濟體制,積累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在全國金融業更高水平開放中立標桿、做示范。”他表示。
與此同時,與會的監管層人士也表示將推動一些開放試點政策在北京這樣的重點區域落地。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證監會也會積極支持和配合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推動證券期貨行業的雙向開放戰略在北京落地。除了核準瑞銀證券作為全國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之外,也將推進其他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在京新設投資機構,并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金融機構“走出去”,逐步提高跨境金融服務的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易綱也表示,推動支持金融業發展和試點在金融街落地,推動外資、外匯政策在金融街先行先試,不斷地吸引國際化元素,支持外資金融機構拓展業務,指導開展專業性的國際合作。
實際上,除了北京之外,上海和廣東等地也正在積極打造各自的地方金融開放樣本。上海最近正爭取在去年推薦三批開放項目的基礎上,再向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推薦第四批項目,并將探索先行跨境資金自由收付。《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指引(2019年版)》日前也正式發布,涉及14類金融類企業,梳理列明67項管理措施。
門要“開”得大也要“關”得上
金融高水平開放對金融風險防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與會的監管部門人士表示,要不斷完善與開放水平相適應的監管方式和方法,確保開放穩妥有序。而與會的金融機構人士也表示,將全面地提升主動管理風險的能力。
王兆星表示,要不斷提高我國開放和監管水平,在開放中維護金融的安全穩定。他說,“在金融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銀保監會繼續加強監管的制度建設、能力建設,不僅要確保把門開得開,開得大,而且也確保金融的安全穩定。”
他特別指出,開放對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必須加強監管的制度建設。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過程,實際上是金融監管從數量、非審慎監管向質量、審慎監管轉變的過程,也是從注重事前審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監管轉變的過程。在減少機構準入數量限制的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的審慎性監管,以確保引入機構具有優秀的專業能力、良好的風控能力和充足的資本實力。他強調,銀保監會將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同時學習借鑒國際上成熟的監管實踐,補齊監管制度短板,更好地完善資本監管、行為監管和功能監管,確保監管能力與對外開放水平的相適應。
劉桂平表示,金融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其經營管理水平以風險管理能力為邊界,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下,金融業面臨的風險更加復雜,防控風險的要求更高。要全面地提升主動管理風險的能力,不斷強化底線思維,增強合規意識,筑牢風險控制的底板,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記者 張莫
- 下一篇:完善存款保險制度有利于防風險
- 上一篇:加碼金融科技 銀行數字化轉型提速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