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藥品集采政策廈門率先落地 藥價下降惠民生
5月28日,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患者林先生拿到了他的治療藥物,罹患肺癌的他一直在使用一款價格昂貴的肺癌靶向藥物,而讓他感到慶幸的是,這款藥物最近大幅降價,加上醫保報銷一部分,如今自費的部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這次藥品降價,也讓林先生了解到一個新的名詞——“4+7”帶量采購。正是這一政策,讓多種疾病的常用治療藥物降價過半,減輕了患者的藥費負擔,讓他們不再為“看病難、看病貴”而憂心。廈門是“4+7”集采政策首個落地的試點城市。
藥價平均下降過半
患者受惠力度大
2018年11月,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采購目錄共31個品種,試點地區范圍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4個直轄市和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7個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簡稱“4+7”城市)。最終25個通用名藥品中選,價格平均降幅為 52%,最高達96%。
廈門是“4+7”政策集采試點城市之一,也是首個落地的試點城市。今年3月15日,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福建省平臺上完成了中選藥品的首單采購;隨后,3月18日,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開出了國家“4+7” 城市集采中選藥品的第一張處方,當地患者率先享受到試點改革的紅利。
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病院執行院長柯明耀(右二)/ 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供圖
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病院執行院長柯明耀表示:“4+7帶量采購是一個多方共贏的政策,不僅能解決藥價虛高的問題,減少患者藥費負擔,降低醫保資金壓力,還能夠通過保證采購量,實現藥企的利潤。落地兩個多月以來,4+7帶量采購的執行效果明顯,最重要的是,藥價下降為患者帶來了切實的優惠。”
以林先生所用的易瑞沙(吉非替尼片)為例,這款阿斯利康生產的原研藥是此次集采中標的唯一一個肺癌靶向藥,該藥此前一盒的價格為2280元,而通過此次4+7帶量采購,其降幅達到76%,每盒費用僅為547元。
以每月三盒用量舉例,患者用這款藥的費用,由6840元降到平均1600元;再加上醫保政策傾斜,患者先行自付比例由原來的40%降為0%,在一盒藥547元的基礎上,患者直接享受65%-96%不等的醫保報銷,最終藥價明顯減輕了患者的負擔。
“這一價格與印度仿制藥相比也極具優勢,讓以往那些冒著風險去海外購買非法‘神藥’的患者也能夠選擇正規渠道的抗癌藥,提升治療的安全性,降低用藥帶來的經濟壓力。”柯明耀說。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主任葉峰表示:“近年來,國家層面加快抗癌藥品醫保準入談判,讓患者能夠用上此前望而卻步的創新藥。此次4+7 帶量采購,把如今已經在醫保體系里面的比較成熟的產品通過政策集中采購,以量換價,降低這些藥品的價格,進一步解決了抗癌藥可及性和普及性的難題。”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主任葉峰(左一)/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供圖
兩個月完成過半協議采購量
擴大試點讓更多患者受益
“帶量采購”是此次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的一大特點,確保藥品進入醫院并獲得優先使用,也被業內解讀為此次集采試點成敗的關鍵。
在4月16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介紹,截止4月14日24點,25個中選品種在11個試點地區采購總量達到了4.38億片支,完成了約定采購總量的27.31%。
試點城市的采購情況同樣超出預期,以廈門市為例,根據廈門市醫保局官方數據,帶量采購正式落地兩個月來,截至5月15日,廈門25種中選藥品采購總數量為1267萬(片/支),已完成該地區協議采購量的59%。
在柯明耀看來,這個數字應該說超出了預期,也消除了大家之前對醫院采不采、用不用的擔心。據葉峰介紹,他所在的科室第一個月就幾乎完成了全年的協議采購量,“此次集采的中選藥品都是以通過一致性評價為質量托底要求,中選產品的質量可靠,價格下降,患者認可,臨床上實際需求量也就上去了。”
“帶量采購政策的執行不是強制,而應該是一種導向,臨床用量的提升其實是患者和醫生雙向選擇的一個結果。”柯明耀表示,“我們的醫生在為患者提供用藥方案時,會將選項交給患者,患者可以選擇中選藥品,也可以使用未中選的原研藥和其他同類藥。但大部分患者都會選擇同等療效下價格更加實惠的中選藥品。”
近日,福建省政府發布文件,明確自6月1日起全省跟進“4+7”帶量采購,成為全國首個以省為單位推進“4+7”的省份。福建省醫保局藥械采購監管處負責人張勁妮接受本網采訪時表示:“福建之所以選擇全省聯動,一方面是因為‘4+7’成效明顯,全省聯動可以讓更多患者受益;另一方面,福建長期以來堅持‘三醫聯動’改革,為全省聯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目前來看,4+7帶量采購的執行效果是顯著的,我們非常歡迎這樣惠及患者的政策。我們也希望下一輪集采可以擴大試點范圍,讓更多擁有成熟品種的治療性藥物能夠入選,讓更多的患者群體能夠獲益。”葉峰說。(鄧睿)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