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整形亂象應著力從宏觀層面治理
近日,有媒體記者暗訪發現,武漢一家微整形工作室店主不但四處出診進行微整手術,還開設3-5天微整速成班課程。雖沒任何從醫資質,但學員只需交6800元,經培訓后便可開一間微整工作室,按進價10倍給顧客打針,便可輕松年入過百萬。
此次記者的暗訪調查很深入細致,所見所聞也讓人感到觸目驚心。但客觀而言,類似的暗訪調查給人以似曾相識之感,這些微整形工作室的做法其實已存在多年,無非是通過一些老套路來賺錢而已。這方面的亂象成為頑疾,或許與過于看重微觀細節,很少從宏觀層面思考問題有關。
微整形之“微”,可以解讀為技術含量不高的一些醫療操作,比如皮下注射、埋線等。由于這些操作的難度不大,因此很容易走向生活化、大眾化,其結果是,生活美容與醫學美容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生活美容機構甚至私人工作室也干起了醫學美容機構的事。所謂醫療資質等內容,早就因為這個“微”字被拋在腦后,且不僅從業人員如此,就連接受服務的顧客同樣如此。
但從宏觀層面思考,就會發現,問題不僅僅出在這些非法從業人員身上,還關系到整個產業布局等宏觀命題。試想,假如一位顧客要想獲得祛紋、線雕、皮下填充、埋線等醫學微整形服務,其能如何選擇?或許你會建議其選擇正規的醫學美容醫院,接受正規的醫學美容手術服務,可在一座城市里,正規的醫學美容機構往往沒幾家,且這些機構主要關注的是更容易賺錢的大手術,對這類微小手術看不上眼。即使這些正規機構愿意提供這類微小手術,價格也可能十分昂貴。
正規服務無法滿足巨大社會需求,非法服務就會填補空白,假如不在供給側作重大調整與改革,微整形亂象就會持續存在。既然微整形需求如此旺盛,不妨多培育一些專門針對微整形的醫學美容機構,并針對這些機構出臺專門的管理舉措。地里的莊稼多了,雜草就難以生存,微整形領域的生態環境,就會逐漸恢復平衡。
還應該看到,醫學美容與生活美容雖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有必要在機構名稱上作出更易辨識的更改,在服務范圍等方面也作出更清晰的界定,使生活美容與醫學美容因界線清晰而無法跨界。
- 下一篇:全國226城參保人可領“電子社保卡”
- 上一篇:一份測試 自查大腦老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