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養老?晚年養老三個選擇
年紀大了,在哪里養老?在家養老,一定是絕大多數老人的答案。幾乎沒人愿意離開家、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和社會交往圈。然而,意愿與現實往往無法一致。現如今,我國的家庭結構已經和西方國家非常接近,即:生育率降低,結構趨于小型化。平均每戶低于3人,城市空巢獨居老人占比已達50%以上。面對這樣的現實,構建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為此,國家提出了未來中國社會化養老問題解決的基本思路及大政方針,可以概括成: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用更形象的表述,就是“9073”模式:90%的人選擇居家養老;7%的人選擇社區養老;3%的人選擇機構養老。這也描述了一種生活方式:剛剛退休的年輕老人,多半在自己家里繼續生活(60~75歲左右);超過75歲后,一部分老人出現自理困難,可通過社區提供的支持服務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從而繼續在家中生活;當出現生活能力明顯下降,需更多照護時,可選擇進護理型養老機構。
居家養老。就是老人住在家里,由別人提供服務,與大家熟知的家政服務較相似,但又存在區別:家政主要是做飯、保潔、帶小孩等基本生活服務,而居家養老服務更趨專業,如給老人洗澡,送醫送藥、上門巡診、特殊營養配餐、健康定期評估、紓解情緒問題等。也就是說,很多家政干不了的專業化服務,是居家養老服務的主攻方向和核心內容。如果家中有病后或失能失智的老人,就更需專業的照護和護理服務了。這種服務的難點在于人力成本過高,導致高價位,一般老人難以支付。目前,各地政府為鼓勵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提供了很多減稅和補貼政策,未來趨勢應該是“政府補貼+使用者付費”的雙重支付模式。同時,隨著服務量和服務規模的不斷擴大,這種服務能通過規模化逐步降低運營成本,價格也會逐漸進入合理區間。
社區養老。主要是指老人走出家門,到所在社區的相應設施中享受服務,如吃飯、娛樂、健康管理、失能老人日間照料等。社區服務,讓老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繼續生活,是一種被廣泛認可和接受的方式。社區服務的價格,在政府提供免費場所及一些購買服務的基礎上,一般也能被老人接受。
機構養老。進入養老機構的,目前多半是高齡、空巢獨居的老人,平均年齡80歲以上。事實上,機構養老對老人益處很多。第一,不用自己做飯、打掃衛生,生活負擔減輕很多;第二,跟同齡人在一起,形成社交群,避免居家孤獨;第三,能享受專業服務資源;第四,減輕子女負擔,也讓子女放心。
在哪里養老,取決于年齡、經濟狀況、文化背景、個人喜好、子女意愿、周邊服務資源等諸多因素。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及早規劃晚年生活,使個人意愿與資源配置更吻合。▲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