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家長請盡量控制情緒
孩子生病家長著急上火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許多人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家長的不良情緒,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指責、爭吵與不合作,都可能讓孩子處于緊張焦慮狀態,而這種狀態非常不利于孩子疾病的恢復,反而容易成為孩子疾病加重的助推器,甚至成為孩子頻繁生病的根源。專家建議,一旦為人父母,不僅要學習很多育兒新知識,了解一些相關疾病知識和預防方法等,還要加強自身心理素質的修煉,努力讓自己更加成熟,遇事鎮靜不慌亂,再面對孩子生病就會逐漸從容了。
■ 北京新世紀婦兒醫院兒科主任 陳英
孩子一生病,家長難免著急,有的干脆全家亂成一鍋粥,互相指責。但從我多年的臨床工作中發現,孩子生病時家長的情緒、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吵,都可能讓孩子處于緊張焦慮狀態,而這種狀態是非常不利于疾病恢復的。也就是說家長的不良情緒,不僅沒有幫助孩子好得快一些,反而成了孩子疾病加重的助推器。
不僅如此,有的時候,父母關系不好、爭執、互相詆毀,甚至還是孩子生病的根源。
焦慮緊張的父母會讓孩子病情火上澆油
記得有一次在急診,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一頭沖進診室,說:醫生,孩子有高熱驚厥史,現在發燒退不下來,上次就是燒了20小時抽風了,現在發燒第18小時了,我該怎么辦啊?一邊說一邊看手表掐時間。
孩子當時體溫38.8,精神狀態挺好的,已經5歲了(五六歲后高熱驚厥的發生率會大大降低),但手抖得很厲害。我摸了一下孩子的手并不涼,不像是寒戰,覺得可能是過度緊張(媽媽一直在旁邊焦躁地說抽風的事)。于是我握著孩子的手說:孩子不要怕,不會發生媽媽說的情況的,你放松就好了。
孩子的手馬上不抖了,體溫也并沒有再往上升,面色也逐漸好看了。孩子來之前已經吃了退燒藥,醫生要做的就是在做完必要檢查后囑咐孩子多喝水,果然,不一會兒孩子的體溫就降下來了。
再問這位媽媽孩子上次驚厥發生的時間,媽媽說是兩年前,因為太害怕了,所以孩子每次發燒她都會非常擔心。我和這位媽媽說:“看您的緊張只會讓孩子更緊張,這種緊張會讓孩子體溫升得更快,也許反而會觸發高熱驚厥的發生。所以孩子生病時,媽媽先要努力鎮靜下來,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快恢復”。
這位媽媽聽進去了我的話。但我知道,這種改變不是一天兩天所能完成的。做了家長就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不但要了解一些相關疾病知識,比如說熱驚厥的發病特點,預防方法等等,還要加強心理素質的修煉,就會逐漸從容了。
當著孩子面爭執的父母會讓孩子病情加重或遷延
門診中也經常遇到爸爸媽媽,或者姥爺姥姥當著醫生的面就爭吵起來,有的爭吵貫穿整個就診過程,有的甚至每次就診都吵鬧個沒完。而這種家庭的孩子或者總是生病,或者生病了總是反復,或者孩子生病了恢復得很慢。
其實,孩子生病大人們都著急心疼,但著急的方式一定不能是互相指責對方沒帶好孩子。孩子已經生病了,爸爸媽媽就是再不滿、再累、再工作忙,也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脾氣爭吵。此時,你們的對手不是彼此,都先放一放,我們要一致對付疾病。
孩子生病本身就十分難受,整個機體應該調動全身力量來對抗疾病。家長當著孩子面爭吵,會讓孩子緊張、敏感、哭鬧,這種情緒狀態會影響孩子的抗病能力,最終導致疾病好得慢,或者遷延反復。
家長意見相左各執己見可能是孩子生病的根源
我曾經碰到過一個6歲多的孩子,那個小朋友近一年中一直反復生病。按說五六歲的孩子免疫力逐漸增強生病應該越來越少,孩子也沒有其他伴發疾病或疾病的誘發因素,這么頻繁生病并不合情理。
后來避開孩子追問父母的情況,了解到兩個人這一年關系不好分居兩地,生活觀念相差特別大,在帶孩子的各個方面都意見相左。而且一個人相信中醫,另一個人相信西醫,兩人都覺得對方的想法難于理解。
孩子在這種氛圍當中努力適應,但性格內向孤僻,情緒消沉、睡眠不好、焦慮緊張、自責。這種生活環境,可能就是孩子反復生病的原因。
在生活中家長意見相左,互相斗氣甚至詆毀現象并不少見。比如媽媽說孩子不能玩得太累,爸爸卻說孩子太嬌氣必須鍛煉;一個人保護有加,另一個卻帶著孩子去拉練,這時孩子嬌弱的身體一練就病。
有的父母讓孩子少穿衣服,而老一輩給孩子穿得像個小粽子,孩子在穿衣脫衣間不停轉換,隨后生病。
姥姥帶孩子一周,每天生活規律身體好。周末父母帶孩子吃點喝點,一通足玩兒,瘋兩天,周日晚上病倒。
對于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容易生病的孩子,臨床治療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還是孩子的父母家人需協調好彼此的關系。畢竟孩子不是實驗品,也不是出氣筒,更不是大人們爭奪的對象。很好地協調家人的關系,才可能從根本上改善孩子愛生病的狀況。
為人父母,不僅要學習很多新知識,還要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遇事鎮靜不慌亂。其實,伴隨著孩子成長而完成自身的成長的確是件挺不容易的事,但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 下一篇:不可忽略的男性產后抑郁癥
- 上一篇:想減肥?試試16:8飲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