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需要高端用戶提高單用戶平均價值
小米進入中高端,是以進攻的姿態防守在中低端獲得的既有地位。但對華為等中國本土對手而言,機會窗口可能在2015年結束后關閉:屆時小米通過完全犧牲手機盈利,以服務收入補貼,就可在自身不虧損的情況下,將幾乎所有本土競爭者逼入虧損競爭境地。
摘要:小米進入中高端,是以進攻的姿態防守在中低端獲得的既有地位。但對華為等中國本土對手而言,機會窗口可能在2015年結束后關閉:屆時小米通過完全犧牲手機盈利,以服務收入補貼,就可在自身不虧損的情況下,將幾乎所有本土競爭者逼入虧損競爭境地。
今天,小米發布了兩款進入中高端市場的新品——5.7寸屏的小米Note標配及頂配版,價格分別突破了兩千元和三千元。對于這家素來以性價比著稱的中國手機公司而言,這一舉動顯得有些不尋常。
但對它的對手而言,應該會感到陣陣寒意——無論是韓國的三星,還是中國本土的對手華為。這里先不提蘋果了,一則這兩個價格離蘋果最低配置的產品仍然有一步之遙,再則蘋果似乎從來就沒有對小米的咄咄逼人上過心——否則為什么它仍然沒有拿出任何像樣的對應行動呢?
尹生(微信公號jia-zhi-xian)認為,小米此舉至少意味有4:
1,絕對不允許中國本土的對手在中高端形成品牌價值,比如華為過去一年在中高端的經營已經初見成效,而且在該細分市場建立灘涂陣地的戰略意圖也已經公開化,一旦形成氣候,華為就可以用該市場相對較高的盈利來補貼未來在低端的進攻,形成長期的攻守之勢。
2,對三星而言,小米向中高端的進攻,意味著它要么接招,以進一步的低端攻勢來回應,要么更加固守中高端,并從低端抽身(至少分心),而這正是小米想要的。
3,小米需要高端用戶來提高單用戶的平均價值。小米一直希望投資者將其看作一家互聯網公司,而互聯網公司估值的一種最常見指標是用戶價值。目前蘋果的單用戶價值大約在900美元,尹生在另一篇文章中曾認為小米的單用戶價值在300美元左右(與兩家公司的平均售價相應),如果它想繼續提高單用戶價值,提高產品的平均售價就是最直接的方式。
4,也是最重要的,小米整個商業模式的關鍵,是用戶必須對其產品產生強有力的依賴,否則其價值將大幅貶值,而依賴最終可能來自小米平臺上的獨家服務,但在平臺上的獨家服務形成氣候之前,它需要其他的差異化來源,而增加一點中高端的品牌印象,就是目前最好的來源,否則,一旦由于競爭等因素導致低端產品貨品化,而服務又尚幼小,整個商業邏輯就可能卡殼。
綜上所述,小米進入中高端,是以進攻的姿態防守在中低端獲得的既有地位。但對華為等中國本土對手而言,機會窗口可能在2015年結束后關閉:
一旦小米用戶達到一定規模,將可以形成以服務收入補貼產品銷售之勢。我的依據是:如果小米公布的數據可靠,截至2014年底小米一共售出大約8700萬部手機,如果小米能如愿在2015年將用戶再增加一個億,如果不計算用戶重復購買的情況,算上MIUI授權第三方使用時獲得的用戶,則屆時它的獨立用戶可望接近兩個億。
如果數據可靠,2014年小米通過應用分發創造的收入估計超過10億元,如果2015年小米能將每個用戶的分發收入再提高一倍(隨著小米生態鏈的成長,這是可能的),那么2015年將可望帶來接近50億元的分發收入,占全年小米收入的5%左右。
5%估計是小米和中國本土競爭者比較樂觀的凈利潤水平,那么,如果小米愿意,它幾乎可以完全犧牲掉手機上的盈利,通過服務收入來對其進行補貼,這樣它將可以在自身不虧損的情況下,將幾乎所有的本土競爭者逼入虧損競爭的境地。那時,小米將完全掌握主動權。
這也會讓三星處于非常艱難的選擇中:如果它不想盈利被拖累,將不得不放棄低端市場。它還需要算一筆賬,是從小米產業鏈中分得一部分(通過銷售零部件),還是和小米死扛——甚至不惜犧牲零部件的利潤。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出它哪一點像一家互聯網公司,這非常可能讓它錯失將產品的規模優勢轉化為平臺的規模優勢的機會。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小米公司能夠在中國智能手機增長放緩的情況,仍然通過海外擴張來保持60%以上的銷量增長——我一如既往地認為在國際市場華為更有機會——或者三星加速敗退,留出更多空間。同時,三星、谷歌以及那些已經基本放棄手機業務、但手握關鍵專利的公司,都可能成為攪局者。
另外,如果華為在芯片等產業鏈上的布局能夠盡快形成規模,這將為它贏得一些時間,但從根本上來看,它仍然必須正視小米的生態系統模式——它最終將徹底改變手機產品的定價基準。
若想閱讀更多尹生的互聯網相關領域的價值研究文章,請訂閱尹生的微信公號價值線(jia-zhi-xian),或前往尹生的福布斯中文網專欄。若需轉載,請署名并注明出自價值線。但申明:尹生的所有文章僅做一般性探討,不作為投資決策之依據,股市有風險,請慎重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