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自我保健日專家媒體座談會在上海舉行
本次座談會聚集了來自學術界、醫療臨床、行業協會以及大眾媒體在內的來賓和代表,活動圍繞“關注自我保健,普及合理用藥”為主題,邀請了上海市健康教育協會顧沈兵會長,上海仁濟醫院消化科陳勝良教授、復旦大學藥學院沙先誼教授,分別就健康素養與民俗健康新解、夏季胃腸道自我保健以及合理用藥與家庭常備藥的話題進行了專題科普。
國際自我保健日(International Self-Care Day, 簡稱ISD)于2011年由世界自我藥療產業協會發起設立,定于每年的7月24日,倡導全球民眾每周7天,每天24小時,時時刻刻關注自我保健,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自我保健與藥療指導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震表示:“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是自己。健康不再僅僅依靠衛生健康系統,國家將更加重視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傳播,讓健康知識、行為和技能成為全民普遍具備的素質和能力。我們需要整個社會的聯動,今天我們以‘國際自我保健日’的契機,搭建這樣一個跨領域的對話平臺,快速響應國家號召,將共建共享健康中國的精神落到實處。”
拜耳健康消費品醫學部負責人胡敏表示:“拜耳在中國已經走過136年的歷程,作為一家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拜耳一直不遺余力地支持和參與自我保健事業的發展,提供涉及多個醫學類別如過敏、止痛、咳嗽感冒、皮膚病、腸胃、營養補充品等的自我保健解決方案,開展科普工作,致力于促進社會公眾對自我保健的認知。拜耳深信,自我保健有助于促進個人的健康發展,也可以讓整個衛生系統具有更強的可持續性。我們將一如既往,與政府有關部門、醫療機構和其他組織持續合作,共同推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所提出的戰略目標的實現。”
本次上海市健康教育協會顧沈兵會長引用傳統醫學理論,將健康民俗的傳承與居民健康素養的提升緊密結合,解析了民俗養生在中國居民健康和疾病預防中的積極意義。
仁濟醫院陳勝良教授表示:“很多人認為胃的問題,應該‘三分治七分養’,如果有胃痛好好養胃就可以。其實這僅是胃病防治的一部分,如果出現飲食調理依舊反復發作的胃痛,應及時就醫。胃病的進展除了臨床癥狀外,胃黏膜也會出現相應的改變:正常-炎癥-萎縮-腸化生。如有胃痛,應及時就醫,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切不可因自身的原因而延誤病情。不同的胃病,用藥方案不同。”
復旦大學藥學院沙先誼教授在活動中介紹了合理用藥原則及家庭藥箱的配備建議。他指出過度用藥、用藥不足和錯誤用藥導致了稀缺醫療資源的浪費以及廣泛的健康危害,藥品的合理使用、居民用藥基本知識的具備,對減少因不合理用藥帶來的健康損害至關重要。他特別強調了家庭藥品儲備的的注意事項,并提供了家庭常備藥的選藥原則供參考。
與會專家就各自分享專題中的科普細節,與在場的媒體、行業協會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