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血脂異常人數已超4億,科學調脂不容忽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改變及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增加,“三高”問題也逐漸嚴重,僅血脂異常一項,患病率就高達40.4%。同時,血脂異常也不僅是老年人群的專屬疾病,患者群逐漸年輕化,成為30—50歲年齡段人群的“第一殺手”。血脂管理目前是我國國民心腦血管疾病防控的重點。
對于我國血脂控制達標率低的原因,胡大一分析,一方面是很多人不知道血脂異常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對相關的知識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則是很多人對長期用藥的安全性過于擔憂,認為“是藥三分毒”,不能堅持科學有效的治療。
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北京地區高速發展的15年間,77%的冠心病的增加要歸罪于膽固醇升高,安全、有效地管理血脂至關重要。”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內科主任趙水平說。
“血脂異常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與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危險因素一樣,會引發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胡大一說。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血脂達標的重要性。
胡大一指出,只要把血壓、血膽固醇同時降低10%,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就能降低45%。但在我國,“壞膽固醇”的總達標率還不足30%,極高危組的控制情況最差,僅為21.7%。
這一來自血脂異常調查研究的數據為我國國民敲響了警鐘。
研究證實,血清總膽固醇水平與血壓之間都存在著正向關系, 80%以上的高血壓患者存在其他危險因素,其中最常見的是血脂異常(>50%), 而血糖升高會引起一系列代謝紊亂及血管壁增厚,導致血管病變,一旦患者飲食不注意,就容易造成高血脂,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長期吸煙、酗酒也會改變血脂構成,使高密度脂蛋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增加、血清抗氧化作用減少,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心梗和腦梗的發生和發展。
不能照搬歐美的指南和做法
需要提醒的是,中國人的血脂管理有國人自己的特點,不能單純照搬歐美國家的指南和做法。
胡大一表示,近80%的國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都小于130mg/dL,這個基線水平普遍比歐美國家低,這也就意味著用在歐美人身上的高強度、大劑量他汀不適合我們中國人。
中國患者更適合中小劑量的他汀。“可能是由于不同人種的問題,使用同樣劑量的他汀,中國患者出現副作用的幾率也比西方人高。有研究數據顯示,用40毫克辛伐他汀,出現肝酶增高3倍以上和肌酸激酶升高的中國患者是歐洲病人的10倍。所以,中國患者更適合溫和且安全的調脂藥物。”胡大一說。
我國多個權威指南推薦,在開始調脂治療時應用中等強度他汀。中等強度他汀即為在市面上各種他汀常規1片的劑量。
最新研究顯示,由于遺傳學背景的差異,歐美人群和中國人群的體質及耐受能力不同,近80%中國血脂異常患者更適合中等強度降脂,不僅能有效控制血脂,且安全性更高,能達到長期服用。
“五駕馬車”齊頭并進管好血脂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把血脂異常和高血脂混為一談,認為血脂高就應該一降再降。事實上,血脂異常需要一個綜合調理、全面改善的過程。胡大一表示,有的指標要調低,如被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而對血管有保護作用的“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希望它高點更好。“因此,血脂異常的干預和治療重在一個‘調’字。”胡大一說。
如何科學調脂?
專家認為綜合調脂是管理血脂指標的關鍵。對于長期吸煙、酗酒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則更需要關注血脂指標、適當調脂,并定期進行健康體檢。
“綜合調脂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對患者進行多重因素的綜合管理;另一方面則是生活方式的控制和藥物的治療相結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陳紅說。
胡大一認為,要五駕馬車齊頭并進。“要加強極高危人群的血脂管理。急性冠脈綜合征、穩定性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病等均屬于極高危人群。這部分人群血脂達標率較低,停藥率較高,很多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出院后自行對他汀停藥。加強隨訪管理,提高患者他汀使用率,長期堅持,才可有更多臨床獲益。”胡大一說,還要加強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一級預防。一級預防是指對于沒有發生過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但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這些危險因素的人,加強血脂管理,從而更好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危險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