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死開,融合通信來了!
如果你要問當下的中國人,“你最離不開的手機應用是什么?”,我估計90%以上的智能機用戶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微信!”。這款2011年1月推出的即時通訊應用僅用了4年時間變發展了超過6.6億用戶,成為當之無愧的“移動社交之王”。除了用戶發展速度,微信還曾創下了若干個“前必無古人,后更有難者”的記錄。
目前,微信成為了集通訊、社交、電商、游戲、支付、生活服務為一身的超級APP,覆蓋了個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前文所述,微信正在成為一款人們“離不開”的應用。也正是這個原因,讓微信收獲用戶的同時,不斷招致同行們的“羨慕嫉妒恨”,這其中就有運營商的影子。
2013年8月,中國聯通廣東公司與微信合作推出“微信沃”定制 SIM 電話卡,用戶將享有多項獨家的微信特權。
當年同月,中國電信宣布合資成立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并發布新一代移動即時通訊社交產品“易信”。
2014年2月,中國移動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發表了關于融合通信的主題演講并發布了中國移動融合通信的路標:2014年上半年完成VoLTE所有的室外測試、現場測試,年底在全國范圍商用VoLTE,并實現融合通信RCS的試商用,2015年的上半年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融合通信RCS的商用。
我們看到,三家運營商對于微信等OTT服務的態度顯然是有明顯區別的。中國聯通是主動合作,中國電信則是聯合網易共同作戰,而規模最大的中國移動選擇了另辟蹊徑地融合通信。個人認為,不同的態度與策略并沒有高下之分,這與三家運營商各自所處的發展階段及競爭地位是息息相關的。
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移動選擇了一條最難走、但有可能是唯一有出路的道路。所謂“最難走”指的是,融合通信是對運營商現提供的話音、短彩信等通信服務的一次完整升級,背后是外人難以想象的巨量設備改造、優化、升級與聯調測試工作,涉及面之廣、工程量之巨、難度之大都將超越歷史水平;所謂“唯一有出路”指的是,中國移動終于正視自身不足,面向移動社交領域進軍了。作為與用戶距離最近的企業,在“怎樣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方面一直鮮有招數,融合通信能否打開移動社交的口子值得期待。
一、融合通信的業務形態:“三新”
所謂“融合通信”,就是把手機中原有的“通話”、“消息”、“聯系人”這三個主要入口從運營商的層面直接與手機整合形成“三個新”。
第一個新就是“新通話”,它將構成基于VoLTE的全新通話體系,徹底改變現有基于軟交換的64K語音系統,把傳統的話音系統構建成為豐富的、高質量的、多媒體的通話系統。第二個新是“新消息”,是在手機中直接提供融合的消息界面,支持多種媒體格式的消息交互和群組通信,同時還能兼容傳統短彩信功能,滿足用戶不同的使用情況。第三個新是“新聯系”,把社交關系、個人愛好、個人狀態展現在“新聯系”中,更加豐富地表現每個人的社交需求。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更清晰的通話、更好用的消息以及更方便的聯系。
在我看來,融合通信的“三新”事實上是兩個層面的創新。第一個層面是老舊通信服務的升級,主要包含“新通話”與“新消息”,都是在原有的話音和短彩信業務基礎上的產品升級;第二個層面是企圖通過電話號碼建立基于強關系的移動社交入口,即“新聯系”。
二、融合通信的發展方向:社交化
正如上文所述,中國移動推出的“融合通信”中的“新通話”、“新消息”是原有服務的升級,真正吸引人的還是“新聯系”,因為這無疑將打造基于運營商碼號體系的社交入口,而“入口”早就被無數次證明為互聯網界的“風口”,誰先搶到,誰就賺到。
要論述這個觀點,就要引出“人以群分”的論據了。自遠古時期,人類為了生存安全、繁衍進化以及交流協作,就保持了族群而居的生活習性并且延續至今。可以說社群是人類進化發展自然形成的社會現象。在傳統社會中,成員通常根據愛好、生活方式、共同語言、交通方便等因素形成社群。而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打破了時空限制,人們可以自由交流。因此,社交化是符合人性、符合趨勢的,這也正是微博、微信等移動社交媒體繁榮發展的深層次原因。
但互聯網社交有一個“痛點”:缺乏信任機制。曾有某咨詢機構調研,有80%以上的網民對“網友”心存芥蒂。缺乏安全感的社交更多像是在“刺激”、“娛樂”,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社交才會更有質量。
因此,利用好電話通訊錄入口,打造基于熟人體系的社交網絡將顯然更有吸引力。而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運營商多年來建立起了一套安全可靠、可信賴、可管理的碼號體系——手機號碼。要知道,這可是多少互聯網服務商夢寐以求的資源。不妨回憶一下,微信之所以能夠與微博分庭抗禮,不就是依靠微信與手機號捆綁后造成的“熟人社交”嗎?從人性角度出發,比起陌生人,普通用戶也更愿意與熟人、半熟人在一起分享、交流。
因此,我斷定基于電話號碼打造熟人社交勢必將成為融合通信的重要切入點。這也將成為運營商區別于一般互聯網公司提供的社交軟件的核心競爭力。
三、融合通信的關鍵問題:計費
根據融合通信白皮書介紹,流量將成為各類通信業務的核心,傳統的語音、短信等也將優先使用流量通道。如此一來,中國移動面臨著一個十分現實而又迫切的問題——如何計費?
在2014年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移動高層領導提出了“三條曲線”的概念,第一條曲線是話音和短彩信業務,正在走向衰落;第二條曲線是指流量業務,正在伴隨著4G網絡建成而快速增長;第三條曲線則是指數字化服務,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根據2014年10月發布的中國移動2014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前三季度中國移動語音和短彩信業務繼續下滑,總通話分鐘數比上年同期下降0.3%,短信使用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0.2%。而移動網絡數據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長98.6%。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傳統通信業務發展進一步受移動互聯網的沖擊越發明顯,流量業務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移動業務收入的第一拉動力。因此,如何在流量上做文章顯得更加重要。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2014年以微信電話本為代表的OTT企業紛紛推出了“免費電話”產品,蠶食運營商話音收入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而根據筆者實測,所謂“免費電話”不過是營銷噱頭,通過流量計費算起來也并不一定能讓用戶占到便宜。所以說,與其讓互聯網競爭對手推出流量計費的產品,不如自己主動出擊,推出以流量為主的計費策略。這不但符合技術發展的趨勢,也符合商業發展的潮流,更是用戶歡迎的選擇。
四、融合通信還要考慮清楚的幾個問題
除了上文講到的社交化和流量化之外,融合通信還面臨著幾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可以說,這些問題如果不考慮清楚,這款被予以厚望的產品前途堪憂。
1.業務名稱:這樣高大上真的好么?
不知道你注意過沒有,中國移動推出的產品通常都有種“神秘”、“高大上”、“有逼格”的氣質,比如:IMS、MAS、ADC……包括現在的融合通信。從業務名稱來看,用戶幾乎無法猜到這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而這,顯然是不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品規則的。業務名稱是產品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如果無法吸引人,當然也很難獲得用戶親睞。
我斗膽為中移動融合通信起個有話題性的名稱就叫“任信”,傳播起來更加方便“因為任信,電話隨意打”“因為任信,流量隨意刷”“因為任信,所以任性”,好聽、好記、好傳播,同時也更接地氣。
2.推廣方式:線上線下?從小到大?邀請內測?
一款產品能否得到市場的認可,除了產品品質和體驗本身,還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市場推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調動渠道資源,如何宣傳推廣,如何積累口碑,如何引發事件都考驗著傳統運營商。
值得重視的是,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今天,融合通信這款產品想要取得階段性的勝利比如要把握好產品切入市場的時機和節奏,比如在4G網絡快速發展用戶紛紛選擇換機的時候,再比如用戶對微信等互聯網產品產生審美疲勞的時候,或者是某些重大社會事件發生的時候,如果錯過了發展良機,沒跟上發展步調,產品本身又無法帶來更多差異化的價值,結局是可以想象的。
3.維護支撐:誰來做?怎么做?
按照互聯網世界的玩法,產品的更新迭代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融合通信還應關注維護支撐的問題。當年紅極一時的飛信之所以逐漸淡出,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在于維護支撐能力的薄弱。其中深層次的問題不便討論,但就產品維護本身,現有的方式顯然并不適合一款產品的快速迭代與更新。
4.產品運營:好產品是運營出來的。
自從融合通信白皮書發布以來,業界一直認為中國移動正在以微信作為“叫板”對象,無論是產品功能還是界面都有不少模仿的影子。這就牽扯出另一個問題,產品到底可以解決什么問題?在這方面,中移動應盡快拋棄“競品思維”,轉向“用戶思維”。多從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為用戶解決問題,同時把這個信息以某種恰當的方式傳達給用戶,這恐怕是要運營好融合通信這款產品的關鍵之一。
五、融合通信要處理好的四個關系
除了以上幾個問題外,我還注意到中國移動此次推出的融合通信不單是移動的產品,更希望“三新”能夠成為產業共識、行業共識。因此,除了自身還應當處理好幾個關系。
1.處理好與終端廠商的關系:怎么原生?
要說融合通信最重要的一個賣點便是終端原生(Native),也就是說在終端中自帶融合通信功能。這與終端預裝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原生的方式與終端硬件的配合將更加協調、更加順暢,體驗也會更好。然而,要終端廠商配合原生融合通信其實并不容易,弄不好還會影響終端本身的銷量。因此,如何發揮產業號召力,建立風險分攤利益共享的機制將是此舉關鍵。
2.處理好與競爭對手的關系:互聯互通?
行業評論家笨手蛇曾撰文指出,“產品相對封閉的特點是比較明顯的。盡管中國移動擁有龐大的移動用戶群。個人認為這種封閉性帶來的缺陷也將在商用后從實際效果上表現出來。這個和iMssage必須都是iPhone用戶的道理類似,體驗并不夠好。”因此,如何處理好三家運營商的競合關系,構建開放互聯的業務關系也顯得十分重要。
3.處理好與設備廠商的關系:異廠家互聯是難題
融合通信涉及運營商的網絡改造升級,要保證端到端的業務體驗不出岔子,必須要做好全程全網的網絡測試與保障,因此要在多設備、多廠家復雜環境下做好異廠家互聯,而這顯然也是需要付出極大努力的。
對于眼下的中國移動,融合通信絕對是個好東西,但要做好是真不容易。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文:顧嘉 故事書創始人,非典型80后,TMT領域的觀察者、思考者、實踐者。以理想主義的情懷面對現實主義的世界;以完美主義的態度對待微不足道的事業。
- 下一篇:“感謝貝娜將光明留給我兒子”
- 上一篇:京東年會,劉強東7次暗諷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