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赫芬頓郵報”發表文章稱,在2014年11月10日亞太領導人峰會的演講中,奧巴馬表達了美中關系要上“新臺階”的愿望,這凸顯了與中國建立持久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性,以確保中國的崛起不會動搖國際系統的穩定。奧巴馬演講之后不久,美中兩國簽署了“里程碑”式的碳排放協議。盡管取得了這場勝利,但朝鮮的網絡攻擊及中國與俄羅斯簽署能源協議等事件,還是將更加緊張的美中局勢帶進了2015年。
雖然在未來的美中關系中,經濟相互依賴仍掌握著話語權,但最近的情況表明,安全事務將會重新定義2015年的美中雙邊關系。中國迅速增長的軍費開支導致南亞的安全形勢不斷惡化,這對美國的領導權構成了嚴峻的挑戰。美國的政策決策人總是在“必勝”與“恐懼”之間搖擺不定,他們在對付一個重新自信的中國時,無意中加劇了亞太地區爆發沖突的風險。
評估中國軍費增加所形成的威脅
2014年,中國的軍費開支繼續急速增長,五角大樓在2014年6月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的實際軍費支出超過了1450億美元。中國無人機項目的快速發展給華盛頓敲響了非同尋常的警鐘。中國公布的一款超精準激光武器系統,只需5秒的偵察時間即可在市區低空擊落一架輕型無人機,這更是坐實了美國的擔憂。
中國的軍事建設讓美國感到恐慌,也導致中國在太平洋的主要對手(日本、越南和韓國)競相增加軍事預算。中國聲稱,對中國軍事開支的評估之所以觀點不一,是因為民用開支和軍事開支的分類標準有所不同,但是這種說法無助于減少恐懼。
對于中國的軍費增長,美國的回應是增加太平洋地區的資源支出,其“重返亞洲”戰略計劃在2020年前將60%的海軍資產轉移至亞太地區。從表面上看,通過軍備集結來淡化中國的影響力看起來是有效的。但是,奧巴馬政府的軍事威懾手段,以及在中國到底是戰略伙伴還是重大威脅問題上的矛盾言論,將會嚴重危及中美軍事合作的前景。無論是奧巴馬對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主張的批評,還是他在2014年8月將中國形容成國際安全的“搭便車者”,這都有賴于“美國霸權”所累積的利益。有觀點認為,中國的軍費開支對太平洋地區的安全構成了重大危險,這種觀點值得質疑,因為有很多人嚴重懷疑中國軍事實力的真實程度和戰爭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