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鍋,先涮菜還是先涮肉真的重要嗎?
白露一過,就算是真正入秋了,溫度一降,總讓人想用溫暖的食物治愈自己,火鍋成為很多人的首選。跟常規的飯菜相比,火鍋的一大妙處在于吃到的總是“剛剛出鍋”的狀態,從而獲得最佳的風味和口感。
不過,所謂“菜紅是非多”,關于吃火鍋,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講究”“秘笈”甚至“禁忌”。比如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就有文章的標題是這樣的:“吃火鍋到底先涮肉還是先涮菜?這些順序很重要,大多數人都吃錯了……”
因為跟大多數人的吃法一樣,所以看到這個標題我就知道自己“吃錯了”。不過,對于吃飯,我從來認為“如何吃”遠遠不如“吃什么”重要。
先涮肉還是先涮菜,真的存在“對錯”么?
“最先涮土豆和紅薯”沒有科學依據
文中說最先涮的應該是土豆和紅薯,并且列出了三條理由:
第一 “淀粉能在腸胃里形成黏膜”從而“保護你的腸胃”。
第二 “大量的膳食纖維”“可以幫你少吸收點脂肪和膽固醇”。
第三 “淀粉類食物可以增強飽腹感”“非常適合減肥”。
這三條理由乍一看似乎能夠自圓其說,但是呢:
第一條,吃飯的時候,不管是先吃還是后吃都會先進入胃里,然后再慢慢排空進入腸里。不管是淀粉、蔬菜還是肉類,最后都是要經過消化并且與腸壁接觸才能夠吸收的。如果淀粉在腸胃里形成的“黏膜”阻隔了其他食物與腸壁的接觸,那還能吸收么?
第二條,根據營養成分數據里的數字,土豆的膳食纖維含量為0.7克/100克,紅薯高一點,也只有1.6克/100克。膳食纖維固然對人體健康有諸多好處(除了“幫你少吸收點脂肪”純粹是一廂情愿),但土豆和紅薯實在算不上“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膳食指南推薦人體每天攝入的膳食纖維為25克,哪怕是吃上幾百克土豆和紅薯(還想不想吃別的了?),攝入的膳食纖維也很有限。
第三條,“淀粉類食物可以增強飽腹感”,完全是“隨口一說”。跟肉類相比,淀粉類的食物消化快,飽腹感低,反倒是不如瘦肉類食物有利于減肥。當然,多吃一些它們,有助于后面少吃一些肉和海鮮,對錢包更加友好倒是真的。
食材中涮出來的嘌呤大部分留在火鍋湯中
然后,文章說接下來應該先涮蔬菜,這樣可以“巧妙地避開嘌呤”。
這是可以自圓其說的。因為海鮮和肉類中確實有比較多嘌呤,在涮的過程中會跑到湯中,后來涮菜的時候就會被帶到菜上。而先涮菜的話,湯中還沒有嘌呤,等到涮肉的時候,嘌呤進入湯中也就不會被菜帶走。
從數字上來說確實如此。但湯中的嘌呤畢竟只是來自于那些肉和海鮮,最后涮菜也只不過是菜上所沾的湯中帶來一些,食材中涮出來的嘌呤大部分還是留在了湯中,攝入的只是一小部分。如果跟其他的烹飪方式相比——比如說蒸、炒、烤等等,大多數的嘌呤并沒有機會離開食材,而會被吃掉。吃火鍋的時候不管是先涮還是后涮,許多嘌呤還是留在了湯中沒被吃掉,吃掉的嘌呤總量反而還會低一些。
這個“先涮什么后涮什么”的所謂“正確順序”,是從“健康吃火鍋”的角度出發的。且不說這么做是否真的“更健康”——反正所說的那些理由都沒有多強的說服力,更重要的問題在于:為什么要吃火鍋?
當然是為了吃得愉悅。如果在不太影響愉悅的基礎上可以“更健康一些”,那嘗試一下也沒啥不好。但如果“更健康”這點都并不靠譜,卻會大大影響美味,那么也就完全不值得去“講究”了。
先涮菜可能會影響肉的味道
事實上,先涮肉還是先涮菜主要是對風味會產生影響。
先涮肉
涮肉的過程中會把嘌呤涮進湯里,除此之外涮進湯里的主要是蛋白質以及一些游離的氨基酸。總體而言,對于湯的風味不會有太壞的影響,甚至許多肉還會有好的影響。涮完肉再涮菜,對于肉和菜的風味都沒有多大影響。
先涮菜
而先涮菜的話,很多蔬菜中都會有一些草酸、多酚、生物堿、維生素等進入湯中。這些物質往往有不好的味道,涮過蔬菜——尤其是綠色蔬菜的湯,再去涮肉的話,肉的味道實在是“大有不同”。
其實,吃火鍋最大的“不健康因素”是涮什么、吃多少。只要控制好了食材的種類和量,先涮什么后涮什么,實在是不值得糾結——真正需要考慮的,可能只是先涮哪個后涮哪個能讓所有的食材都好吃。
- 下一篇:中秋節遇上“秋老虎” 吃月餅更要適量
- 上一篇:識別這些蛛絲馬跡 助您防患“胃”然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