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百花綻放的消費春天
2018年11月12日,在“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上,大屏幕顯示“雙11”全天成交額。 |
2019年6月11日,第五屆亞洲消費電子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包括5G、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和汽車技術等相關領域的最新電子科技創新技術成果在展會期間集中呈現。 |
2019年4月13日,顧客在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購物。 |
近日,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舉辦的時光博物館現場展出供銷社場景,家長帶孩子參觀自己小時候買東西的柜臺。 |
2019年5月19日,在揚州瘦西湖風景區,一名游客在拍照游玩。 |
2019年2月3日,“2019武侯祠成都大廟會”開幕。截至正月初六17:30,共有83.25萬人次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逛廟會、過大年。圖為廟會上身著漢服起舞的少年。 |
從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和收音機“三轉一響”,到汽車、手機、電腦、電冰箱“新四大件”,在產業升級中不斷更新換代的“四大件”濃縮了中國家庭消費從溫飽到小康的變遷;
從供銷社、小賣鋪和百貨大樓門前的排隊長龍,到京東、淘寶、拼多多平臺上井噴的流量,在經濟發展中不斷進化蛻變的消費場景,彰顯了中國人的消費選擇從“有什么買什么”到積篋盈藏難以取舍的變遷;
從棉布、面粉、煤炭等生活必需品到香車、美酒、美妝等“新國貨”名品,在物質繁榮中不斷涌現的國產品牌昭示著中國人消費產品的極大豐富和消費自信的成長成熟……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消費領域發生了歷史性巨變,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流通方式創新發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逐步顯現。消費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結構優化調整,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貨品極大豐盈、品質優質上乘、門類多元齊全、技術含量與日俱增……中國的消費品不僅能充分滿足國內居民需求,更以昂揚之姿、以“新國貨”之名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而中國的消費市場,也以其巨大的體量和無可估量的潛力吸引著全球目光。70年來,中國消費領域取得的成就,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生活,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和可能。
從“三轉一響”到“黑科技”
“四大件”,折射消費變遷
本報記者 李 婕
有些經典詞匯,帶著深刻的時代烙印,總能輕易地串聯今昔,“四大件”就是其一。
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和收音機,這出了名的“三轉一響”,象征著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在1956年,平均每百戶城鎮家庭僅擁有自行車6.7輛、機械手表10只、電子管收音機2.7部。當時像這樣的耐用品,是一個家庭的稀罕物。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舊日稀缺日漸豐富,新的潮流又開始引領風尚。改革開放后,“三轉一響”已經普及,電視機成了千家萬戶的新期盼。北京市民老夏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買了一臺夏普的小彩電,周邊鄰里都來圍觀,“電視少,彩色電視更是稀奇,來看電視機的比看電視節目的多!”畢竟到1980年,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電視機僅32臺,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電視機僅0.4臺。
當時鐘撥轉到2018年,不僅冰箱、洗衣機、彩色電視機在城鄉居民家庭普及,空調、熱水器、移動電話、計算機、汽車也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一個家庭的必備早已不是“三大件”“四大件”,而是“需要哪些件,處處買得著,家家用得好”。
既然件件都有了,可還缺個啥?如今的“四大件”已有了新的內涵。
——是升級的“四大件”。一個現代家庭基本少不了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和空調,看看市場上的選購熱點:電視機要4K高清大屏的、洗衣機要滾筒除菌的、電冰箱要雙開門大容量的、空調要靜音且調溫均勻的……“四大件”更高級、更講品質了。
——是新晉的“四大件”。近年來,智能綠色家電成了家庭“新寵”。空氣凈化器、凈水器、洗碗機、掃地機器人……這些圍繞健康生活、釋放“黑科技”魅力、幫助人們從家務中解放雙手的時尚新品,飛速進入中國家庭。
從一輛普普通通的自行車起步,“四大件”濃縮了新中國70年家庭消費變遷足跡。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家庭條件的改善聯手踩實了每個腳印,共同邁上百姓的幸福生活路。
從稀缺到尋常
“買全球”,渠道多有底氣
本報記者 孔德晨
在超市選購進口貨、找代購、海淘、海外直郵……新中國成立70年來,進口貨由稀缺到尋常,世界各地的商品走進百姓家中,中國人購買進口貨也有了五花八門的選擇和方式。
這種情形,在早些年是中國人完全想象不到的。即使到上世紀80年代初,誰家有一臺進口彩電,整棟樓都會投來艷羨的目光。細心的主婦,還會縫制一個漂亮的電視機罩,把這家中的“洋大件”好好保護起來。想買進口貨也不容易,不僅要到指定商店,還要通過僑匯券等購買。天津、深圳等地出現了專門買賣進口商品的洋貨市場。
隨著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進口貨的品種和數量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中國制造”突飛猛進,中國在200多個工業品類中做到世界第一,進口貨已不像當年那么眾星捧月,而是融入中國消費者的日常。
張欣怡是北京一位普通上班族,平時經常購買進口化妝品。“記得上學時,班上如果有同學家長出國一趟,回來一定會炫耀從國外帶回來的各種商品,這在當時是很稀罕的事情。”漸漸地,網購興起,買進口化妝品越來越方便。“我現在經常在京東的海囤全球上買進口貨。”中國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增勢喜人。2018年,中國增設22個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總數達到35個,同時大幅提高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免稅限額至全年2.6萬元,增加63個進口免稅的稅目。在京東海囤全球等跨境電商平臺上,時尚、美妝、母嬰、家居等商品直接從美歐等70多個國家采購,進口蔬菜、水果等生鮮類產品都能一鍵購全。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累計達成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進口商品不僅讓老百姓生活更加美好,也有利于產業結構、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中國消費者“買全球”,吸引著國外廠商為中國市場定制產品。澳大利亞一家蜂膠產品企業表示,通過與網易考拉合作,將蜂膠制成漱口水、肥皂等個護產品,成功打造了中國消費者喜愛的爆款。意大利一家皮包工廠為中國消費者做有別于歐洲市場的設計,為他們贏得了更多顧客。
“今天能夠輕松‘買全球’,是我們這代人的幸運。”張欣怡深有感觸。
從米面油到時尚前沿
“新國貨”,品質點亮自信
本報記者 楊俊峰
初秋的上海展覽中心里,參會觀眾端詳起手中的“墨水雞尾酒”——這是酒飲品牌“RIO”和文具品牌“英雄”跨界合作的產品;展館另一側,女孩子們則摩挲著手中的“故宮·潤百顏”聯名口紅……
這里是第三屆國際時尚消費品博覽會的現場。會場上,“馬利”畫材、“中華”鉛筆、“老鳳祥”珠寶等國貨品牌紛紛亮相,多個經典國貨以跨IP合作的方式,進入人們的視線。現場人頭攢動,折射出消費者對“新國貨”的追捧。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消費的物品主要是棉布、面粉、煤炭等基礎物資,國營商店柜臺常見的也是鋼筆、紙張、牙膏、肥皂、電燈泡等生活必需品供應,生產企業沒什么品牌意識,消費者更沒有品牌的概念。山西省朔州市的孫女士回憶:“我家是非農戶,當時每月一人能分到36斤糧,多余的糧票置換細糧來提高生活水平。我結婚生子之后家里沒有鍋,就用50斤糧票換了一口電炒鍋。那時候能買到想買的東西就很滿意了,不會去考慮牌子。”
物資短缺的情況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得到緩解,百姓的生活需求向耐用消費品過渡。國產品牌開始嶄露頭角,永久自行車、上海手表、蝴蝶牌縫紉機、紅燈牌收音機等紅遍街頭巷尾。
2015年,中國人均GDP上升至8000美元,中國居民進入了從溫飽向小康、從吃穿向住行、從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升級時代。與消費升級同步發生的是更多中國品牌的出現和消費者對品牌關注度的明顯上升,“新國貨”的概念逐漸為人們津津樂道,這些趨勢在電商平臺的運營數據中得以體現。
根據京東大數據的統計,2018年有更多高品質、高價值的中國品牌商品受到了消費者青睞;從2016年至2018年的人均消費金額來看,每個用戶在中國品牌商品上的花銷也在持續提升。今年的“6·18”全球年中購物節大促期間,京東平臺上手機品類的國貨爆品不斷刷新紀錄,vivo、OPPO等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00%。這些數據說明,現在的中國人不僅告別了缺衣少食,也更愿意為本土品牌埋單。在“新國貨”成為潮流的同時,中國人的消費自信也在全面展現。
從“買不到”到“挑花眼”
供給足,市場紅紅火火
本報記者 孔德晨
北京趙府街副食店已開業60余年。這家門臉不大的小店,曾是周圍千戶人家生活補給唯一的供應源。“那時候所有的東西得有票才能買。不單有肉票糧票,有限的副食也需要票。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副食店憑票打麻醬。”家住附近的程京回憶起往事笑道,“因為打完麻醬回家的路上可以用手指蘸著偷偷吃點兒,這在當時是極致的享受。”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生活資料嚴重短缺,農副產品以統購統銷為主,消費品實行調撥分配,大多憑證定量供應,市場處于全面緊張狀態。改革開放為國內市場發展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糧票、布票、肉票逐漸告別歷史舞臺,商品由短缺單一向供給充裕、品種豐富轉變,市場越來越繁榮,老百姓的消費也從“買不到”“買不起”轉向“買啥有啥”“想買就買”。
“品類太多了,站在貨架前,經常挑花眼。”70多歲的北京居民張大爺說。他家門口的中型超市飲料貨架上,果汁類、碳酸類、純水類、乳制品類、咖啡類、運動類、功能類,不同品牌、不同定位的飲料超過50種。
網購的普及更讓消費者可以足不出戶擁抱海量商品。“孩子學校排話劇需要買村民的服裝,我上淘寶一查,上百種演出服供選擇。剛剛下單了一套60多元的,兩天內到貨,真是想買什么都能買到。”朱女士感慨,她上中學時排節目,想買一套演出服,跑了好幾天的市場才買到。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飲料煙酒、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分別為19689億元和13707億元,是1952年食品和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的133倍和270倍。2018年末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洗衣機和電冰箱擁有量分別為97.7臺和100.9臺,而1981年分別僅為6.3臺和0.2臺。
收入增長是消費紅火的重要前提。新中國成立70年來,城鄉居民錢包鼓起,花錢更有底氣。1956年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僅為88.2元,2018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19853元,名義增長224.1倍,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28.5倍,年均實際增長5.6%。中國人的消費越來越旺。
從供銷社到“一鍵下單”
新零售,購物越來越爽
本報記者 楊俊峰
供銷社、小賣部、百貨商場……這些舊名詞,是否觸動了你腦海深處的記憶?無人店鋪、VR購物、京東、淘寶……這些新方式,是否在深刻改變著你的日常生活?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的消費場景發生了巨大變化,見證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百姓生活的豐盈幸福。
在計劃經濟年代,供銷合作社是人們購物的主要場所。1957年,供銷合作社形成了上下連接、縱橫交錯的全國性流通網絡,成為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要、進行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此外,遍布全國的百貨商店和國營小賣部也成為人們購買所需商品的主要消費場所。家住北京的孫女士清晰地記得:“我小時候跟姥姥一起去供銷社買貨,人們天不亮就起來排隊,抄著袖筒跺著腳,寒風里一站就是幾小時。”
1991年上海“聯華超市”的創辦標志著中國零售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自1992年允許外資企業進入零售領域后,中國形成了百貨、超市、便利店、專賣店等多種業態并存的格局。由此,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2000年初,中國進入專賣店與現代百貨時期。有意思的是,這一時期,吸引人們消費的方式也開辟了新的空間。廣東珠江頻道在1992年開播了中國大陸第一個電視購物節目,1995年,中國大陸第一個專業購物頻道——北京BTV電視購物走入大眾生活。
2003年淘寶成立,中國進入電子商務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網絡覆蓋范圍的擴大,尤其是國家對農村地區網絡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大,網上零售持續擴容,成為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現在,網上訂貨、電子支付、送貨到家等發展迅速,隨時隨地的網購正在成為國人的日常。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8年全國網上零售額90065億元,比2014年增長2.2倍。其中,實物商品零售額70198億元,增長1.9倍,年均增速約30%。
從老字號商鋪林立到商業綜合體的繁盛,從百貨商店柜臺前的擁擠到網購鼠標點擊的人氣,從實體經濟規模擴張到虛擬經濟的模式延展……零售業的發展見證了中國人消費場景的更新換代。隨著物質繁榮和科技發展,消費場景的變化依然在持續,這為中國人帶來了更豐富的消費選擇和更方便的消費手段。
從物質消費為主到休閑娛樂消費興起
享服務,為幸福生活買單
本報記者 李 婕
聚會挑家好餐廳,下班看場好電影,平常健身房“擼鐵”,假期國內外旅游……大眾餐飲、文化娛樂、休閑旅游、健康養生,今天,許多年輕人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生活方式。
“年輕時連旅游這個詞都沒有聽過。”內蒙古赤峰市的孫老70多歲了,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年代,他對服務消費的變化有著深刻體會。“年輕時第一次去北京,坐的是硬座火車,住的是幾元一夜的招待所,吃飯是飯館里千篇一律的面條,根本沒有什么可選的,哪里比得上今天。”
新中國成立之初,人們對于滿足吃穿用度等基本生活需要的實物有著極大需求,物質消費是很長一段時間的主題。而隨著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和市場供給的長足進步,人們對于滿足健康、休閑、享受等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務有了更多需求。服務消費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新興力量。
餐飲消費火爆。節假日,許多網紅餐廳門口總是排起等位的長隊;不論是春節年夜飯還是尋常的小聚會,許多人選擇去餐廳。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餐飲收入超過4萬億元,是1952年的3029倍。
外出旅游熱門。春天踏青賞花、夏季清涼避暑、秋季遍賞紅葉、冬季暢游冰雪;還有親子主題、郵輪度假、遠程自駕,各類旅游方式不一而足,出游熱情高漲。2018年,中國人均出游已達4次,國內旅游人數超過55億人次,是1994年的11倍。
文娛需求旺盛。物質生活富足了,精神不能“缺鈣”。簡單的“買買買”之外,更多人熱愛走出門去看一場演出、聽一場歌劇、逛一逛展館、品一品茶藝。以人氣火爆的電影院來說,中國電影市場規模穩居世界第二。
教育培訓、家政、育兒、養老等服務成為城市家庭爭相消費的熱點。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從繁忙的家務中解放雙手,越來越多的家庭樂意為幸福買單。
“社會進步了,科學技術發展了,生活水準提高了;收入增加了,有支付能力了,消費領域更寬了。我們感到很幸福,好滿足!”孫老說。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