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構建新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 服務健康中國建設
新中國走過了70年的光輝歷程,創造了無數人間奇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人民健康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到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期望壽命接近77歲,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到6.1/‰、18.3/10萬,達到或接近中高收入國家水平。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建立了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健康需求比較適應、世界上規模最大、水平較高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在保障人民健康的偉大事業中發揮了基礎性的關鍵作用。
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困難局面下就把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集中力量建設城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構建起我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基本架構,在消滅以傳染病為主的重大疾病和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提供了成功的中國實踐。改革開放以來,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衛生健康服務需求,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完善和發展,我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逐步健全,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水平持續提高。國家制定系列政策措施推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發展,形成了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中心、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較為完整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以及以大型醫院為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兩級衛生服務體系。2003年非典后,政府特別加強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央、省、市、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得以建立和加強。經過幾十年發展,逐步建立健全了由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組成的覆蓋城鄉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
2009年開始新一輪醫改,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建設邁上了快車道,各項改革扎實推進,成效顯著。新醫改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作為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內容;以提升服務能力為導向、完善運行機制為核心,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網底進一步夯實;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步伐明顯加快,探索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全面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深入開展,分級診療就醫格局開始形成;覆蓋全民的公共衛生服務網絡不斷強化,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逐步得到落實;健康服務業受到空前重視,社會辦醫活力正在有效激發。同時,積極響應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整合型衛生服務”(People-centered integrated health care,PCIC)的全球戰略,改革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向建立以強大的基層衛生服務為基礎、以人為本和注重質量的一體化的新型服務提供體系轉型,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衛生健康服務。這一時期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最為迅速、成效最為巨大的時期,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日益得到滿足。
經過70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體系完整、水平較高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我國醫療衛生資源總量顯著增加,質量水平不斷提高。與新中國成立初期 、改革開放初期和新醫改之前 相比,截至2018年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已達99.7萬個,分別增加約111倍、4.5倍和11.9%;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6.83人,分別增加約6.3倍、1.4倍和75.1%,其中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2.59人,分別增加約2.9倍、1.2倍和56.0%,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2.94人,分別增加約48倍、5.3倍和1.3倍;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6.03張,分別增加約27倍、1.7倍和98.4%。截至2018年底,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中的大學本科及以上人員占比分別為36.2%、55.4%和21%。二是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不斷增強。衛生人力資源區域間分布差異不斷縮小,從2008年到2018年東西部地區之間的差異,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從1.33人縮小為0.3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從0.48人縮小為0.4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從0.54人縮小為0.1人;東中部地區之間的差異,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從1.11人縮小為1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從0.46人縮小為0.4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從0.45人縮小為0.4人。醫療衛生服務利用更加方便可及,第五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90.3%的家庭離最近的醫療機構在3公里以內,其中63.9%在1公里以內,80%以上的居民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醫療點。三是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結構不斷健全優化?;鶎俞t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網底作用不斷增強,基本實現村村有衛生室、鄉鄉有衛生院、每個街道都有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千人口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數1.81人。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8034個,床位27.44萬張,較2008年分別增加57.02%和87.18%;每萬人口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數從2008年的4.36人增至2018年的6.34人。社會辦醫迅速發展,2018年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數45.9萬所,其中非公立醫院2.1萬家,2008-2018年均增長11.6%;床位數176.5萬張,占總床位數的比例從2008年的7.7%增至2018年的21%;人員數286.96萬人,占比從12.1%增至24.3%。
盡管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體系完整、水平較高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但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獲得優質高效的衛生健康服務更加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構建新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仍面臨諸多新挑戰。一是人民群眾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多層次、多樣化的衛生健康需求日益增長,對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提出新要求。二是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仍需要下大力氣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三是構建新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需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展望未來,站在70年輝煌成就的新起點,面對新時代的新挑戰,不斷滿足人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健康服務需求,要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推動優質高效、協同整合的新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進新時期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二要持續增加衛生健康資源供給、優化結構,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三要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四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建設優質高效、協同整合新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體制機制。
(作者系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備注:
鑒于數據可獲得性,本文“新中國成立初期”均指代1950年。
鑒于數據可獲得性,本文“改革開放初期”均指代1980年。
本文“新醫改之前”均指代2008年。
相關閱讀
- 下一篇: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從0到1史詩般的跳躍
- 上一篇:食鹽包裝袋應印刷健康提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