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醫成風濕疾病治療最大障礙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和診療技術的進步,風濕病患者就診率近年來越來越高,雖然少藥的局面有所改進,但‘缺醫’的問題仍是風濕界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日前,在由健康報社主辦的風濕免疫學科發展專家研討會上,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曾小峰表示。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風濕性疾病的患者有2億多人,其中類風濕關節炎有500多萬,強直性脊柱炎約有500萬人,紅斑狼瘡有120多萬人,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人群。然而,風濕免疫專科醫生卻只有6000多人,醫患人數差距很大。
除了專科醫生少,醫院的科室設置也存在問題,全國2427家三級醫院,設立獨立風濕免疫專科僅770家,不到1/3。即便是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大城市,很多醫院也沒有專門的風濕免疫科。
在曾小峰看來,風濕病患者只有在專業科室,才能得到早診早治,且規范化治療,病情才能得以緩解,致殘率才能降到最低。
“大多風濕病患者都是疼痛持續半年以上才來就診,中重度占到77%左右。”山東省棗莊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教授王凌介紹,根據中國首個全國范圍多中心、前瞻性類風濕關節炎直報(CREDIT)項目的調研最新結果顯示,我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不夠,普遍存在知曉率低、就診率低、治療率低的“三低狀況”。該病致殘率高,類風關患者兩年致殘率達50%,3年致殘率達70%;規范治療率低,只有不到44%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得到了比較規范的治療,患者的緩解率僅有17.7%。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教授劉毅認為,這與“缺醫少藥”分不開,更與患者對疾病缺乏了解,治療依從性差有直接關系。風濕病往往需要終身服藥,“但棘手的是,很多患者太過著急,經常是才吃了幾天藥,覺得沒效果,就隨意換藥,甚至放棄正規治療,轉而相信所謂能根治的‘偏方’,無謂花費了大量人力財力。”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教授蘇茵強調,患者和家屬必須意識到,風濕病是慢性病,治療時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
風濕病得不到規范治療,還有一個原因是風濕病患者年平均經濟負擔超過15萬元,遠高于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常見慢性疾病。曾小峰呼吁,對于一些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有效藥物,應盡早將其納入醫保,惠及更多患者。
- 下一篇:讓特困供養老人“老有頤養”
- 上一篇:快餐店多的地方心臟病高發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