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國醫院互聯網影響力排行榜”發布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錢偉在介紹研究背景時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百姓對醫療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與此同時,我國醫療資源,尤其是優質資源,一直相對短缺,且主要集中于大城市。這一供需矛盾急需新技術、新模式加以應對。于是,“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創新逐漸興起。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允許依托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鼓勵運用互聯網技術提供安全適宜的醫療服務,提高醫療健康服務的可及性。
在政策的加持下,“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各種實踐撲面而來,正在迅速改變我國醫療的面目。為了更好的把握現狀并為未來參考,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醫院互聯網影響力課題組”,進行專項研究。該中心副主任、課題組組長陳秋霖說,公立醫療與互聯網第三方平臺的結合,以及患者在互聯網平臺上的真實行為軌跡,為評估公立醫療機構對互聯網的融入程度提供了一個視角。該中心以這個視角,運用大數據分析的方法,對中國“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推進成效,做了一次評估研究。
該研究選取主流互聯網醫療第三方平臺——好大夫在線為樣本,數據覆蓋全國9852家公立醫院,509.4億次患者瀏覽軌跡,5700萬名患者的在線問診記錄,3.1億次醫患交流,429.8萬條患者在醫院就診后的線上評價。
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基于以上海量數據,研究得出“2019全國醫院互聯網影響力排行榜”。
此研究發現,互聯網已貫穿于就醫的全流程,醫療機構與第三方互聯網平臺的結合,不僅創造了新的看病問診場景、極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而且為患者節省不少時間和金錢成本,改善了醫療資源不平衡的狀況。在互聯網平臺的幫助下,患者可更有針對性地選擇醫院和醫生,避免重復轉診;患者也能合理安排流程,不必盲目地前去排隊等待;患者還能在線上完成復診和隨訪,減少路途奔波和額外的花費。
數據顯示,互聯網醫療服務供給量不斷增加,患者在網上獲得服務的可及性越來越高。好大夫在線平臺上,可提供在線問診服務的醫院最近一年增加了4.5%,開通服務的醫生增加了9.14%,總量超過了21萬名。
從服務深度上來看,《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后,患者不僅可以網上咨詢醫生,還可以在網上完成復診、開藥等診療級需求。2019年好大夫在線平臺的線上處方量增長了35%,政策的推動作用開始顯現。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增長并非是暴漲甚至倍增,而是一種良性增長。對于關乎患者生命安全的診療級服務,行業自身仍保持審慎探索的態度。
與此同時,線上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從提供服務的醫院醫生資質來看,上榜醫院、科室主要以國家級醫療中心和臨床重點專科為主。截至2019年10月,線上服務量排名前三的醫院分別是北京協和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從線上服務的患者滿意度來看,排名前三的是北京協和醫院、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此研究還發現,互聯網不僅是患者的好朋友,也是醫療機構的好幫手。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正在積極擁抱互聯網。
“醫療是信息嚴重不對稱的行業,因此口碑極其重要,人們更多地是通過醫生、醫院的口碑來做出選擇。互聯網是口碑傳播的加速器。醫生、醫院通過提供優質的診前診后在線服務,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形成好的口碑,好的口碑通過互聯網加速傳播和擴散,有效提升醫生、醫院的互聯網影響力。”陳秋霖說。
數據顯示,線上服務量排名前100的醫院中,86%的醫院,在患者瀏覽量排名中也進入了前100,這說明醫院的線上服務量越多,獲得的患者瀏覽量越大,醫療機構在目標患者中的知名度越高。
此外,按照患者去醫院就診后的網上評價進行排名后發現,線上服務量越多、線上服務滿意度越高的醫院,患者到醫院就診后的評價口碑也越好。線上服務量排名前100的醫院中,78%的醫院,在患者診后評價排名中也進入了前100。
中國醫學論壇報副總編輯鄭桂香女士總結說,隨著醫療機構與互聯網第三方平臺不斷地融合互補,老百姓獲得的線上線下就醫服務正在形成完整的閉環,互聯網為緩解就醫難問題,給出了一個新的解法。
- 下一篇:短視頻直播助力部分非遺技藝傳承
- 上一篇:數字化古籍:走出深閨待人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