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施策提升財政資金支農效能
不同地方在農業現代化水平、投入資金、自然條件等方面存在差異,不能一味簡單地從投入量上做加法,而應根據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優化配置投入要素,動態調整支出結構,提高投入管理水平,高效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這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增加農業農村投入,尤其是財政資金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快速增長,我國農業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然而,筆者近日在調研中發現,部分地方農業農村投入過度追求總量指標,存在投入與產出不匹配現象,少數地方甚至為了凸顯政績,忽視本地實際和市場需求,頻繁增加或更換主導產業,盲目上馬新的農業項目,結果過多的投入沒能帶來相應的產出,反而造成資金和資源的浪費。
農業農村投入對“三農”事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毋庸置疑,但投入并非越大越好,關鍵還要結合產出看效率。近年來,中央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要求要確保農業農村投入適度增加,著力優化投入結構,創新使用方式,提升支農效能。筆者認為,在對待農業農村投入問題上,各地要把握“度”,追求“效”,不能把總量指標作為衡量投入情況的唯一標準,而應在關注投入總量的同時,提高投入效率,避免出現投入冗余。
農業農村投入包括勞動力、資金、生產資料、農業科技等多種要素的投入。投入效率與投入要素、規模、結構及當地的自然環境都有很大關系。只有各投入要素達到最優分配時,支農效能才能最高。不同地區即使在自然環境相同、投入規模一致的情況下,如果投入結構或者比例不同,最后的產出效率也會有高低優劣之分。
現實中,不同地方在農業現代化水平、投入資金、自然條件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各地不能一味簡單地從投入量上做加法,而應根據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優化配置投入要素,動態調整支出結構,提高投入管理水平,以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用高效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財力相對薄弱的貧困地區,“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顯得尤為重要。要看到,有些地方盡管投入總量并不高,但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管理科學,同樣可以達到最優效率。
各級政府應建立相應的問責制度,通過完善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強化農業農村投入的效率。各地在尋求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效率的途徑時,應當對自身發展階段和環境影響因素做出綜合考量,然后精準施策。對于當前投入效率較高的地方來說,產出增加比例已大于投入比例,可以通過擴大農業生產規模、加強農業科學技術運用、完善農村配套設施等方式,帶動更大產出和投入效率提升。相比較而言,投入出現冗余的地方則需及時調整發展思路,從增加要素投入轉變到各投入要素的內部優化上,在保持一定投入規模基礎上,對農業結構、資源配比等調整優化,力爭實現投入效率的最優化,滿足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