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用工總量下降結構改善
|
國家統計局12月6日發布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顯示,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工業企業從業人數呈現下降趨勢。統計局有關負責人分析,目前中國正處于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用工人數出現下降,是適應這一進程的正常調整。
普查結果顯示,中國工業經濟規模擴大,總量穩步增長。2018年末,全國共有工業企業345.1萬戶,與2013年末(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相比,年均增長7.4%;資產總計139.3萬億元,年均增長5.8%。
分區域看,東部地區聚集效應明顯,粵蘇浙魯四省合計占全國比重超過一半。
2018年末,東、中、西部地區工業企業戶數分別為242.3萬戶、61.3萬戶和41.4萬戶,分別占全國的70.2%、17.8%和12.0%。其中,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占比居前四位,分別為16.9%、15.0%、12.5%和9.2%,合計占比超五成。同時,東部地區工業企業戶數占全國比重較2013年末提高0.9個百分點。
據分析,工業企業聚集在東部地區,主要受區位優勢、產業規模、營商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2018年末,東、中、西部地區工業企業資產總計分別為80.2萬億元、30.6萬億元和28.5萬億元,分別占全國的57.6%、22.0%和20.5%。上述4個大省依然占絕對優勢,江蘇、廣東、山東、浙江占比分別為10.9%、10.7%、8.6%和7.2%。東部地區資產總計占全國比重較2013年末提高0.5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工業企業用工下降,但結構呈現積極變化。2018年末,中國工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以下簡稱工業從業人數)為11521.5萬人,比2013年末減少2504.3萬人,下降17.9%,年均下降3.9%。工業從業人數變動情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主要行業中汽車制造業保持增長,鋼鐵煤炭行業降幅明顯。2018年末,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7個行業從業人數比2013年末下降,4個行業保持增長。從業人數增長的行業中,除去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外,主要行業中僅汽車保持增長。2018年末,汽車制造業從業人數比2013年末增長5.0%,年均增長1.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分別下降47.5%和43.2%,年均分別下降12.1%和10.7%,在主要工業行業中降幅居前。這充分體現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進一步反映了淘汰落后產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效果。
二是先進制造業用工比重上升。從業人員在行業間的分布出現了積極變化,逐漸由傳統的原材料制造、高耗能行業向先進制造業轉移。2018年末,原材料制造業、高耗能制造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分別比2013年末下降2.4和2.1個百分點,而裝備制造業比重則上升4.8個百分點,占比達到39.2%,反映了制造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取得成效。
三是絕大多數地區從業人數下降,區域分布穩中有變。2018年末,在31個地區中,除西藏外其余地區工業從業人數均比2013年末下降。其中,前五位用工大省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從業人數合計比2013年末下降13.8%,年均下降2.9%。
工業從業人數區域間分布穩中有變。2018年末,東部地區工業從業人數占全國工業從業人數比重為62.2%,與2013年末持平;中部地區比重為23.9%,提高0.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比重為13.8%,下降0.3個百分點;長江經濟帶比重為44.9%,比2013年末提高1.9個百分點。上述區域間分布變化,反映了“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效果。此外,京津冀地區工業從業人數占全部工業比重從2013年末的6.8%降至2018年末的6.1%,下降0.7個百分點,體現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采取的一系列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政策措施取得成效。
- 油價跌勢“崩盤”!11月24日調整后92號汽油,11月25日麥價如何?
- 點燃數字引擎!2024滬港數字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橋舉行
- 順豐沖刺港股IPO,10月旺季營收勁增高達241億元
- 因提供誤導性信息,聯儲證券經紀人被罰!3家券商經紀業務5天共收5張罰單
- 世界鋼鐵協會:10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512億噸 同比提高0.4%
- 臨高開展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會
- “持續是一種信仰”中國太保壽險2024年藍鯨協會年度峰會圓滿召開
- 業績增速連年下降,航空工業、中國電科的供應商今日申購 | 打新早知道
- 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文化+科技”行業最新政策培訓會舉辦
- 人保健康:因傭金數據不真實等被罰22萬元,年內收多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