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著頸椎卻“死了” 這幾招幫你趕走慢性勞損
頸椎上掛著“大秤砣”
今年7歲的小峻(化名)是個小“電子迷”,每天抱著爸媽的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不撒手,一看就是兩三個小時。有一天,小峻從沙發上起身去上廁所,卻感到突如其來的一陣頭暈目眩,差點沒站穩。
小峻媽媽一下子慌了神,孩子平時都好好的,這是咋了?可別是大腦出現啥毛病了。小峻被家人帶到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去就診,做了半天檢查卻沒發現異常。看著總喊難受的小峻,媽媽著急得不行,后來經別的家長提醒,才想起孩子可能是頸椎出了問題。
“小峻是我接診過的年齡最小的頸椎病患者。”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頸肩腰腿痛醫院骨傷科門診主任孫士飛說,由于小峻長期保持一個姿勢低頭看手機,頸椎上就像掛了一個十多公斤重的大秤砣,由于受力過大,導致外周肌肉痙攣,才引發頸部的疼痛。
每到寒暑假,頸椎出現問題的學生并不少見。“大多不愛戶外活動,長時間玩游戲、看手機,導致頸椎出現慢性勞損。”山東省立醫院推拿科主任王強說,因為頸椎出現問題前來就診的,一般能占到推拿科門診總量的1/3以上,其中得有30%-40%是年輕人。
頸椎病呈現明顯的低齡化,此前多見于四五十歲以上的中年人,現在35歲以下的青壯年也不少見。“發病年齡大約提前了十歲。”王強表示,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也顯示,頸椎病已成為困擾全世界約10億人的常見病。
慢性勞損是罪魁禍首
年輕人的頸椎什么時候變得如此脆弱?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臨床表現為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由于頸部位于身體的“交通要道”上,是大腦和其他部位連接的關鍵,一旦出現“堵塞”,很容易影響腦部及神經系統。孫士飛介紹,頸椎病又具體分為局部型(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食管壓迫型和混合型等七種類型,每種分型的癥狀也不盡相同。
其中,年輕人患病最多的就是頸型頸椎病。“一般表現為頸部活動受限,頸肌僵硬,頸部兩側有明顯的壓痛感。”孫士飛說,神經根型也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頸椎病,患者常常有頸肩部位的疼痛,同時胳膊會有疼痛麻木的感覺,癥狀重時會覺得就像針刺刀割一樣疼痛。
王強介紹,慢性勞損是引發頸椎病的“罪魁禍首”,頸部肌肉、韌帶、關節囊的損傷,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腫,發生炎癥改變,形成骨質增生,從而影響周圍神經及血管。
特別注意的是,手機“低頭族”與頸椎病的關系就在于姿勢不良,不良的姿勢會使頸部肌肉處于長期的疲勞狀態,更容易發生損傷。
而幼兒的頸椎尚未發育完全,平時如果不注意,比如翻跟頭、打鬧等,也會損傷頸椎。
“動起來”才能去病根
雖然頸椎病很常見,但只要在平時多加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王強表示,首先應注意保持正確的頸部姿勢,對于頸椎來說,受力最大的姿勢是向前彎曲,長時間維持一個動作,尤其是低頭,頸椎的生理曲度會發生改變,從而壓迫刺激神經或血管。
“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頸部肌肉一直處在收縮狀態,久而久之必然會發生慢性勞損。”王強建議,每隔1小時左右就應該起身活動,舒展身體,這樣能有效緩解肌肉勞損。
同時,睡眠習慣也要注意。“趴著睡,枕頭過高、過硬均不合適。”孫士飛介紹,可以推薦使用蕎麥皮做的枕頭,這種枕頭軟硬適中,而頸椎病患者則可以用蕎麥皮做的圓形枕。
冬季寒冷,醫生提醒,頸部應避免強烈的寒冷刺激,注意對頸部的保暖。
如何康復呢?加強鍛煉,強健頸部肌肉才是有效預防和改善頸椎病的根本辦法。慢跑、打羽毛球、游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關鍵要持之以恒,每次應量力而行,避免受傷。
頸部保健操也是很好的康復訓練,王強就經常給恢復期患者推薦頸部保健操。“第一個動作是拿捏肩頸部肌肉,右手捏左肩,左手捏右肩。第二個動作是仰頭,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圍內盡量向后仰頭。第三個動作是聳肩。第四個動作是擴胸運動。最后一個動作是二、三、四項聯合起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