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出版前后
有關朱镕基在進入國務院前的經歷,大陸至今罕有專著提及。本次推出的新書,正是系統地記錄了他于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擔任上海市市長、市委書記期間的言論、照片等,亦是對這段歷史的珍貴呈現。
按照計劃,8月12日上午9時30分,由人民出版社與上海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新書《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發儀式。已經退休整10年的前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將因其第三本新書的推出,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焦點。
盡管朱镕基本人一如既往的低調,按計劃將不會參加首發式,但是屆時會有不少專家作為嘉賓受邀亮相首發式現場,其中或有朱镕基的老部下、老同事。
與此同時,在上海、深圳、廣州等地的新書銷售現場,也將同期舉行相應的首發儀式。此前,人民出版社已經在2009年和2011年出版了《朱镕基答記者問》和《朱镕基講話實錄》兩本(套)著作,記錄了朱镕基任職國務院副總理、總理的12年間,接受的采訪、演講和發表的講話等。
不過,有關朱镕基在進入國務院前的經歷,大陸至今罕有專著提及。本次推出的新書,正是系統地記錄了他于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擔任上海市市長、市委書記期間的言論、照片等,亦是對這段歷史的珍貴呈現。
正如與上一本書在書名上的近似,新書與《朱镕基講話實錄》有承接關系。人民出版社人士介紹,早在2003年年底朱镕基卸任總理后,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便已開始,至于新書的正式運作,則始于《朱镕基講話實錄》出版并熱賣之后。兩本(套)書在時間上的銜接,涵蓋了朱镕基政治生涯的幾乎全部重要時期。
也正因如此,《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的出版是否成為朱镕基“講話實錄”系列的最后篇章,引人關注。
300萬字中挑出30多萬字
與上一套書發行前,朱镕基親自攜樣書至母校清華大學高調推介不同,在此次首發式之前,該書始終未泄露出半點消息。絕大部分海內外媒體均只能在8月12日新書發布會現場或稍早獲知細節,保密工作可謂做足。
如前所述,該書其實早在2011年《朱镕基講話實錄》出版后就已開始運作。權威知情人士透露,該書先是由朱镕基身邊工作人員、有關方面的專家以及人民出版社抽調的兩名編輯共同組成文稿編輯組,對其當年在上海履職時,于各個場合發表的講話、談話的音像資料、文字記錄進行搜集、整理與編輯。
早在上海時期,朱镕基就以即席講話聞名。據多位當年跟隨其工作的人士回憶,朱镕基經常在講話前將準備好的講稿發到與會人員手中,然后現場即席演講,主要內容雖與講稿無出入,但是增加了很多個人風格,或幽默或嚴肅,喜怒形于色,令人印象深刻。
各種即席講話散見于各種場合,許多并無文字記載,僅有錄音或錄像。加之朱镕基的出書原則是由秘書班子代筆起草的講話書面稿、已公開的政府工作報告等一概不收。所以,工作人員需要將大量視頻、錄音等原始資料整理成書面文字,而最終形成的原始文稿近300萬字。
經過長達近兩年的整理、核實、刪減等大量工作,近300萬字的原始文稿最終被挑選出30多萬字的內容入書。
挑選工作令編輯組成員的水準倍受考驗。一方面,由于朱镕基在上海任職期間正是上海經濟發展提速期、政局多變期,而朱镕基在經濟、金融、民生、廉政反腐等方面均亮點頗多;另一方面,作為一方父母官,朱镕基這一時期的講話中,很多內容涉及非常具體的工作,如百姓吃穿住行等。故如何舍取需反復權衡。此外,由于發生年代較為久遠,很多內容,還需要征求當事人的意見。
而據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介紹:文稿挑選本著朱總理提出的“做減法、不做加法”的原則進行。全部出自朱镕基當年講話,未添加任何新東西。
除了篇幅上的精挑細選,入選的講話中,如果涉及同一問題在多個場合都講到過,為了精煉,也會進行相應的刪減。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挑選階段,朱镕基本人也曾給出意見。而最終挑選出的內容亦獲得其認可。
本書編輯組經過近兩年的編輯、整理、核實,于今年5月下旬,最終定稿30多萬字,編輯組根據朱總理的指示,將書稿送中央領導同志以及各部門、各地區負責同志征求意見。7月初,編輯組對反饋回來的意見進行了認真研究,提出采納建議,報朱總理同意后,對書稿進行了修改完善。同時送至出版社,開始該書的正式編輯加工階段。這一階段,該書的基本內容已經不再作變動,出版社編輯的主要工作是對文稿中的人物、數據、名稱、史實作進一步核實,并對文稿中的文字、語言差錯進行校對修改。
該書的責編之一、人民出版社歷史與文化編輯部主任楊美艷表示,如果形容該書的出版是舉全社之力一點也不為過。楊美艷介紹,為出版該書,社里特別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內又劃分為編輯、出版、發行、宣傳四個小組,抽調各部門精英人手參與運作。前后共有近20位責編和相關領域專家,用20多天時間,對文稿進行了三輪審讀校改。
楊美艷表示:雖然此前文稿編輯組已經對其中內容進行過核實,很多更來自朱镕基本人的回憶,但是本著不出錯誤的原則,對其中一些數據、人物和名稱再度核實,核對結果發現,文稿幾乎沒有什么錯誤,令大家不由得對朱镕基的記憶力表示驚嘆。
而在編校過程中,出版社本著保持朱镕基原有風格、保證口語原汁原味的原則,主要從出版規范入手校正。例如“做”與“作”的使用、“它”與“他”的使用等,均由專人經過反復推敲后,作出了統一的規范。歷時2個月,這項工作終于全部完成。
由于書中絕大部分講話為首度披露,內容帶有解密性質,故按照大陸領導人著作出版流程,該書經歷了嚴格的送審程序。
不過據相關人士介紹:由于各方面對書稿的編輯考慮周全和嚴謹,送審過程十分順利,僅反饋回一些細節上的修改意見。
直到首發式前半個月,審查程序才全部走完。7月30日,人民出版社正式接到同意出版的批文,終于可以爭分奪秒,在北京、上海兩地數家印刷廠開足馬力,確保8月12日的新書在全國同步上市。
絕大多數內容為首次公開
《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主要收錄了朱镕基于1987年至1991年被調任上海,擔任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書記期間的講話。盡管至今已逾20年,但新書所記載的這段經濟、政治的歷史意義重大,亮點頗多。
“朱镕基總理當年面臨的經濟形勢,與今天面臨的問題頗有相似之處。朱總理當年有關經濟問題的講話,值得好好研究,對當下也頗有啟發意義。”
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在接受《鳳凰周刊》獨家訪問時評價稱。
“朱镕基的能力是得到鄧小平同志特別認可的。”黃書元認為,朱镕基后來能夠迅速進入中央工作,主持全國大局,與其在上海期間的出色政績有很大關系。
因此,以最真實的面目回顧朱镕基當年在上海處理各種經濟問題的歷程,成為此次新書最大的亮點之一。
盡管如此,黃書元并不認可《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在當下出版是有特殊的考慮或是背景的說法--每次朱镕基在人民出版社出書,都會有媒體向其詢問,出書的背景是什么,為何是在此時出書。
“領導者們想把自己在職時期重要的、有價值的講話保留下來,并傳播出去。但是一般不會想通過講話影響當前局勢。比如朱镕基總理的這本書,所有內容都是20多年前的,當時哪里知道今天形勢發展如何?”
從朱镕基退休后的出書歷程來看,資料整理工作從其2003年退休即已開始,而《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的編輯工作從上一本書出版后旋即開始。前后過程銜接緊密,當時早已提前運籌而非臨時安排。
新書的編排頗為平實,僅在開篇附一編輯說明,介紹該書大體情況并向該書出版過程中提供過幫助的人士致謝,沒有序言、后記。正文也未進行細致分類,而是忠實按照時間順序來編排篇目,共收錄了106篇講話、對話、信件、批復和題詞等,還有83張照片以及9件信件、批示和題詞的影印資料。內容涵蓋了朱镕基任期內開發浦東、改革國企、改善民生等對上海乃至全國的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事件。
上述講話等文獻絕大多數為首次公開發表,不少內容甚至是首次形成文字記載。
人民出版社人士介紹,由于朱镕基的講話通常涉及多個問題,很少僅就一個話題展開論述,因此難以歸類。這也成為以完全按照時間順序的“講話實錄”形式呈現的重要原因。
新書首印或達百萬冊
如以往出書一樣,此次新書問世,朱镕基仍然不著一字。對于當年各種場合的講話的重新編輯處理,也是堅持只刪減,不增加。
盡管如此,朱镕基“超級暢銷書作家”的地位依然牢固。
2009年,朱镕基退休后首本著作《朱镕基答記者問》出版時,首印50萬冊,但最終銷量竟然超過130萬冊。期間出版方人民出版社不得不一再加印,反響之熱烈,令出版方頗有些措手不及。
待到2011年第二套新書《朱镕基講話實錄》出版,熱潮絲毫未有消退。由于《朱镕基講話實錄》一套共4冊,高達196元的定價比單冊的《朱镕基答記者問》59元的定價高出3倍多,因此,人民出版社方面對銷量的估計一開始過于保守。首印的印數與上次一樣,仍是50萬-60萬套左右。
等到新書上市,其熱銷程度竟然絲毫未受價格拖累,暢銷程度甚至超過前者,再次令出版方大感驚喜。又是一再加印后,銷量至今已超過120萬套。
“目前大陸出版界,銷量達到10萬冊就算暢銷書。”一位出版界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年銷量超過百萬冊,至少可以在單類別年度暢銷書排行榜中名列前五。
此次《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推出,出版方依舊高度重視。據接近人民出版社的人士介紹,新書首印很可能直接高達百萬冊,以免再次供不應求,反復加印。
版稅將全部捐作公益項目
朱镕基歷來關心自己書籍的價格。據媒體報道,前兩本書推出前,他都曾對定價提出意見,要求出版社在不賠錢的情況下盡量降低價格,“讓老百姓都能買得起”。故前兩套書的售價均低于花費同等成本出版的書籍的價格。
此番出版新書,朱镕基仍延續堅持以往意見,故最終定價為66元(精裝本95元)。據介紹,與第一本《朱镕基答記者問》相比,新書圖片全部彩色印刷(部分為黑白照片),紙張質量上乘,頁碼也大幅增加(新書接近600頁,《朱镕基答記者問》為457頁),但是只貴出7元錢,如此定價已將利潤壓至最低。
發行量方面,由于前兩本書的銷量均很快突破百萬,出版界專業人士據此分析,此次新書發行量突破百萬套應該難度不大。
如此驚人的發行量,巨額版稅自不待言。《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將是朱镕基退休后的第六本書(前五本分別是《朱镕基答記者問》一本、《朱镕基講話實錄》一套四本)。只要此次銷量突破百萬套,六本書的總銷售量即可輕松突破700萬冊。
據出版界業內人士介紹,出書作者的版稅通常按照“圖書單價×印數或銷量×版稅率”的公式計算,目前,大陸出書的一般版稅率約在6%至10%之間,暢銷書作家則普遍高于這個稅率,有的高達20%。加印或再版的圖書,版稅率還可高于首次印刷。
不過知情人士介紹:朱镕基本人始終堅持按照規定的版稅率計算版稅,從未提出特殊要求。故他出書的版稅率應該在目前出版界普遍規定的6%至10%之間。但即使按照10%的版稅來計算,朱镕基退休后的版稅收入或將接近幾千萬元。
面對如此“巨款”,朱镕基在第一本書出版后就已表示,不管稿費多少,自己不拿一分錢,全部捐出去。
知情人士介紹,早在第一本書出版時,朱镕基就已決定將不斷增長的版稅收入用于公益事業,并且已經在著手進行。目前,在朱镕基的親自主持下,已經成立“實事助學基金會”。版稅收入也陸續捐給該基金會,將用于助學扶貧類公益項目。
國務院前總理朱镕基的新書《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出版前夕,《鳳凰周刊》成功邀請到該書編輯組成員魯靜女士,接受獨家專訪。
作為朱镕基退休后三部作品編纂工作的全程參與者,在近100分鐘的談話中,魯靜女士詳細解讀了新書內容、亮點,揭秘該書編輯過程及出版前后的艱辛,并動情回憶了她本人參與編纂三部作品的6年間,與朱镕基本人及其身邊工作人員接觸、共事的點滴。
魯靜,人民出版社馬列編輯二部(重大項目部)主任,副編審,歷史學博士,朱镕基作品編輯組成員,全程參與《朱镕基答記者問》《朱镕基講話實錄》《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三書的編輯出版。
1
三部作品一脈相承
記者:能說說6年來,朱镕基總理三部作品的出版歷程嗎?
魯靜:我是2007年11月借調到編輯組工作的。編輯組的主要任務是在圖書正式編輯出版前的文稿整理、挑選、核實等編輯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在這一系列圖書出版過程中,編輯組擔當了作者--朱镕基總理--助手的重要角色。編輯組由首長秘書、有關方面專家和我們人民出版社兩名編輯組成。
朱總理系列著作的出版,是一項持續、連貫、一脈相承的工程。自2003年他正式從國務院總理的崗位上退下來以后,身邊的秘書和工作人員就已經開始著手收集他全部工作歷程中的講話、文章等資料;同時,將朱總理在各個不同時期形成的影音資料轉錄為文字。然后按照不同時期、不同內容,分門別類進行整理。朱總理身邊工作人員前期的辛苦工作,為日后系列著作的出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因為有了這些材料,編輯組工作才得以從容、有序、順利的開展。
之所以第一本書選擇出版《朱镕基答記者問》,是經過考慮的。編輯組成立起初,對于先出哪一本后出哪一本,并沒有一個特別具體的規劃。面對浩如煙海、堆積成山的材料,面對一位經歷如此豐富、貢獻如此巨大的共和國總理,如何選好切入點,是擺在編輯組面前的第一道難題。1998年3月朱镕基正式當選為國務院總理,兩會記者招待會上,與記者之間的精彩答問,其語言之犀利、情感之真摯,給中國給世界各國聽眾都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此后,在各種場合的講話、發言更是精彩不斷。編輯組反復研究討論,最后征得朱镕基總理本人同意后,將《答記者問》作為朱镕基系列著作的第一本奉獻給廣大讀者。
一套共四冊的《朱镕基講話實錄》,是編輯組工程最浩大的一次選文。朱镕基同志在國務院擔任副總理、總理前后共12年,匯總的資料達1500萬字。經過反復權衡取舍,最終選出123萬字成書。
2011年9月,《朱镕基講話實錄》出版后,反響非常熱烈。當時,就有很多朱镕基總理的老朋友、老同事以及讀者提出,希望再出一本收錄朱镕基在上海工作時講話的書。于是,從當年年底開始,《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這本新書就正式開始運作。
實際上,這三本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基本上體現了朱镕基總理政治生涯的傳承,從中我們不僅能夠讀到朱镕基總理治國理念的形成發展過程,更能夠體會到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偉大進程。
2
內容編排體現朱镕基思想變化歷程
記者:能否為讀者介紹新書內容的一些亮點?
魯靜:這本書亮點很多。閱讀時你會發現,朱镕基同志在總理任內引起轟動的講話,其中很多思想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影子,與他當年在上海所講的都是一脈相承的。從中可以清晰地把握朱總理治國理念、從政思想的形成發展脈絡。
譬如,有關浦東開發的講話。對上海乃至全國都影響深遠的浦東開發,是朱镕基任職上海期間正式啟動的。從書中收錄的幾篇相關講話中可以看到,朱镕基如何在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以及時任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等指導下,承上啟下打開浦東開發局面的。
再如,與民生有關的講話。朱镕基到上海任職以后,首先把著眼點放在關注民生上。他主要抓了三件事,一個是“菜籃子”工程;一個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還有一個是推進住房制度改革。以狠抓“菜籃子”工程為例,朱镕基在談到把解決市民的副食品供應作為工作的突破口時,事先向李瑞環同志請教了兩次,又請熟悉情況的老同志出面主持制定改革方案,結合上海的實際情況,從抓好副食品生產基地所需設備的生產、改進副食品的供應體制、抓好副食品的加工和儲藏幾個方面一步步規劃,布置實施,處處體現出改革和求實的精神。朱镕基對民生關注的程度,令人感動不已: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市委的絕大多數干部家中還都沒有獨立洗澡的條件;你很難想象,作為一市之長,他可以細致到親自考慮解決市民的用氣、用煤問題,經常為此急得睡不著覺。
朱镕基剛到上海就職的時候,正是上海發展最困難的時期,一方面是財政滑坡,另一方面是城市建設欠債太多。而那個時候,正是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關鍵階段,朱镕基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江澤民同志領導下,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班子成員一起,帶領1200多萬上海黨政干部和群眾艱苦奮斗,齊心協力,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等等,這自然也是本書的亮點。
對上海人來說,朱镕基是個外鄉人。所以從講話中可以發現,他從來不用領導居高臨下的口氣和上海市民溝通,而是用非常謙虛、低調的方式,讓人感覺他時時刻刻把自己當做一個上海人,完全融進了上海。例如,他經常說“我們上海人如何如何”這樣的話。
本書的重頭戲還包括朱镕基有關金融、股票、證券方面的講話,反映了他在推動金融業開放與發展方面的舉措。1990年12月19日,中國大陸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這也是在他任內成立的。
再有就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梢哉f,上海的很多城市建設是在朱镕基任職期間推進和完成的。他對城市垃圾處理、交通與街道秩序,以及出租車、賓館、商店等服務都親自過問,并經常深入基層一線解決實際問題,提倡通過開展優質服務,改善投資環境,樹立上海國際化城市的形象。
讀完此書,不難發現,朱镕基從來不是站在某一個點上考慮問題,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來看待每一項工作。這一點對于每一位國家公職人員開展工作,甚至對于我們每一個普通百姓為人做事,都是值得認真學習和借鑒的。
記者:對讀者閱讀有哪些建議?
魯靜:本書沒有前言和后記,除了在開篇附上一篇編輯說明,對本書內容進行概述,正文全部收入的都是朱镕基同志的講話和圖片。
遵循作者本人的意見,本書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讀者可以看到朱镕基同志在上海的真實工作歷程以及其思想發展過程,同時真實地反映了這段時期上海改革開放和發展的歷程。可以感受到,朱镕基對很多事情的思考,也是有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的。同時,這本書也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補充。
如果想仔細了解朱镕基在某一方面的改革歷程的話,可以把相關篇目單提出來,按照時間順序閱讀。比如與住房改革有關的講話,從第一篇讀到最后一篇,就會發現是有一個思想變化脈絡的。
還有浦東開發開放,如果有讀者想研究浦東開發的這一專題,可以按照時間順序讀完相關篇目,從而了解朱镕基在上海任職期間推出浦東開發開放整體思路的過程。
當然,閱讀這本新書最好和《朱镕基講話實錄》聯系起來,會有助于了解他治國思想上的這種傳承和發展過程。
記者:朱镕基在上海任職期間,經歷了1989年政治風波。這方面選文是如何考慮的?
魯靜:由于是按時間順序選文,1989年肯定也在其中,是朱镕基在上海工作期間若干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此段時間的文稿選擇并無特別的考慮,只是遵循全書文稿選擇的統一原則,選擇了反映朱镕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尤其是在江澤民同志的親自領導和關心下,與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同志一起,共同發揚民主,廣泛依靠群眾,維護上海穩定的歷史事實。
3
可成地方官員的必讀書
記者:新書的內容,對于當下有哪些借鑒意義?
魯靜:這本書可以稱得上是地方官員的必讀書。通過一件件具體的事例,讀者可以詳細體會到為官一方應該如何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雖然本書表述的是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的事情,但是朱镕基同志的基本工作方法、工作思路,放在當下仍然而且永遠有著普遍意義,絕不存在落伍和過時的問題。比如本書反映的重點之一,民生問題,時時、永遠都應該是地方官員必須關注的。朱镕基在上海的工作經歷就是一個實踐的范本。
看過書中收錄的照片,可以發現,朱镕基一到上海就深入到老百姓中去,訪貧問苦,考察菜市場、食品店、施工工地等等。他自己的衣著十分樸素,到了工地和工人們一樣隨意地披上件大衣,到一線參加勞動時就穿雙普通的球鞋。
新書與前兩部書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其中蘊含的豐富的地方工作經驗。例如書中朱镕基同志110分鐘就職演說(1988年4月25日,在上海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所體現的精神和思想,確實值得今天的從政者好好借鑒和思考。本書還展示了作為一位地方領導,如何做好與中央和百姓間上下級的溝通。從不少講話中可以看出,朱镕基是如何經常走出上海,給上海跑項目、找能源、找原材料、爭取政策的。書中按時間順序收錄了3篇朱镕基分別向楊尚昆、喬石、姚依林匯報工作的談話,非常真實、客觀地再現了地方領導與中央部門溝通的真實情景。
在上海,朱镕基繼承前任江澤民的主張,一直強烈反對吃喝風、受禮風。本書收錄了多篇有關廉政建設的講話,此點尤其具有現實意義。一方面反映了黨的反腐倡廉工作的長期性、持續性和艱巨性;另一方面,為當前在黨內開展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材料。
書中許多講話都體現了江澤民等中央領導同志對朱镕基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雙方密切的配合。
4
朱镕基記憶力至今依然好的驚人
記者:朱镕基總理親自參與新書的編輯工作嗎?
魯靜:是的。我們雖然叫做《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編輯組,但是朱镕基總理才是真正的第一作者。從選稿、核實、排序到封面設計等,朱镕基總理都親自參與,給出指示。他的意見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雖然朱镕基總理已經是85歲高齡了,但是嚴謹和細致的作風絲毫沒有減退,不僅逐篇審讀入選的稿子,而且經常對文稿的細微調整進行批示,有時還要召集編輯組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他的記憶力特別好。書中發生的事情已經過去將近20年了,但是很多細節他仍然能記起。照片上的很多人都是他親自辨認出來的。
我們做出的樣書,朱镕基總理已經多次通讀,他很滿意。
記者:讀者都很關心朱镕基總理的近況。
魯靜:朱镕基總理不染發,所以現在看上去他的頭發是灰白色的,盡管他已是85歲了,但是腰板依然很直,很有精神。
他對編輯組的同志都很和藹。談吐幽默,思維敏捷,邏輯清晰。我還記得六年前第一次見到他時,我們黃社長介紹我的學歷是博士時,朱镕基總理握著我的手風趣地說:“哦,這么年輕的女博士啊!”一下子緩解了我初來乍到時的緊張。
除了工作,他在生活上對編輯組的成員也很關心。我比較瘦,每次看到我他都會說讓我多吃點。因為很熟悉,他就直接喊大家的名字,見面時常常對大家噓寒問暖,叮囑老同志保重身體、注意休息。
雖然堅持退下來就不再發表意見,但是朱镕基仍然很關心時事,對時下發生的新鮮事都有所了解,還會說網絡流行詞語,比如“hold住”和“給力”,看得出他也是不斷學習的。
記者:與朱镕基及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一同工作6年,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魯靜:通過與朱總理及其身邊工作人員的接觸,通過對朱總理思想的系統研究和學習,他老人家心懷天下、剛直不阿、廉潔自律、任何場合都只講真話實話這些優秀品質深深地打動了我,也影響著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作為一個普通人,能如此近距離地領略到大國總理的優秀品質,對我而言可以說是幸莫大焉。有了這樣的境界和品質,我想我完全能夠做一個合格的普通人了。個人品格和素養的提高,可以說是我這幾年最大的收獲。
其次,是工作能力的提高。朱總理一抓到底的嚴謹的工作作風,對我影響很大。在編輯組工作,交給的任務說完成就得必須保證質量按時完成,絕不能有一絲拖沓散漫。這種工作作風的養成,也是我們編輯組這么多年,能把這幾本書做下來、做到最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是知識結構和水平的提高。我學的專業是世界歷史的現代國際關系方向,參加編輯組工作之前,掌握的經濟學知識非常有限。通過這幾年的工作,拓寬了知識面,逐漸地能對一些經濟現象有自己的看法和分析。
確實,能親耳聆聽總理教誨,跟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團結協作,對于個人工作能力、視野眼界的提高,“不可以道里計”,我這6年相當于又攻讀了一個博士學位。這段最可寶貴的工作經歷,值得我終生記憶和珍視。
記者:朱镕基總理在上海之前的經歷,現在有出書計劃嗎?
魯靜:目前還沒有,還是請大家耐心等待吧。
記者:好的。感謝您能接受《鳳凰周刊》的采訪。也請代問朱镕基總理好。謝謝。
魯靜:好的。有機會一定轉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