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男護士,不認慫的“小兄弟”
人民網北京3月4日電 早上8點,結束從凌晨2點開始的工作,23歲的男護士陳耀中將迎來2天的休息。四班倒,6個小時一班,上4天休2天,是他自2月12日以來的工作節奏。
陳耀中1997年出生于湖北荊州。2018年7月畢業進入武漢市第一醫院,成為重癥醫學科的一名護士。科里共有8名男護士,同事平常都喊他“小兄弟”,他也是科室最年輕的黨員。
陳耀中交班時的背影,科室同事喊他“小兄弟”
去年12月末,重癥醫學科成立新冠肺炎隔離病區,“小兄弟”陳耀中穿上防護服跟著同事一起投入戰斗,直至大三十下夜班后開始自我隔離休整。2月11日,武漢市第一醫院被緊急征用為新冠肺炎重癥定點醫院,醫院連夜騰空整棟外科樓改建成隔離病房。12日,外科樓開始收治病人,陳耀中再次投入戰斗。
隔離病房里的護理工作可不少,要配藥、換藥、打針、抽血,需完成心電監測、核酸試紙檢測等輔助檢查,跟病人的密切接觸也非常頻繁。因為沒有護工和保潔,重癥患者的生活護理需要護士來做,包括處理大小便、喂水、喂飯、洗口,幫有需要的患者撥電話,以及適時的心理疏導。身為男護士,搬病人、為患者翻身、戴呼吸機等需要體力的活,得主動幫忙做。此外,也因為鋪床、打水等活做得麻溜,贏得諸多女性患者的贊嘆。
身穿防護服,工作中的陳耀中
“更多的工作跟平常差不多,只不過是穿上了厚重的防護裝備。”護理工作之外的那些東西,帶給陳耀中巨大的沖擊和快速的成長。
在ICU工作一年多,死亡并不少見。他說,平常ICU的重癥患者,每天在規定的時間有親人可探視,人走時會通知家屬來看最后一眼。可死亡的新冠肺炎患者,從進來到出去,親人一面都見不到。為此,他為亡者傷心難過,當天晚上他做了惡夢,夢里還在面對亡者。驚醒后他無法入睡,叫醒出租房里的同事,經開導安慰才稍稍平復心緒。
“內心確實挺煎熬的,有時候想想自己其實沒那么強大。” 正是這份同理心,令23歲的陳耀中格外重視從心理上撫慰患者。
陳耀中護理過一位70多歲的武漢爹爹,病情很重,上了呼吸機,不愿意吃東西。他和同事一起跟家屬電話溝通,請他們寫些鼓勵的話送進來。一天上夜班,他看到了三張A4的紙,上面分別寫著很大的字,“爸爸要多喝營養劑”,“我們其實一直都在你身邊”,“老家的橙子打的橙汁”。老人不能講話,但看得懂這些字,當看到“老家的橙子打的橙汁”,他就把那份橙汁都喝了。
還有更多的患者,他們需要靠醫護人員去安慰和鼓勵。ICU最初收治的患者中,有一對老夫妻,爹爹病情相對輕一些,但情緒更為低落。第一次看到全副武裝的醫生護士,惟一能看到的是醫護護目鏡后面的眼睛,爹爹凌晨一點多仍睡不著,心率呼吸變快。陳耀中理解爹爹的焦慮和恐懼,握住他的手開導,“爹爹您要加油,您不怕,這個病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配合我們治療就可以出去的。”當天晚上他和同事輪流守在爹爹旁邊,有什么需求立馬滿足,給爹爹安全感。爹爹有時候喜歡自己摘面罩,需要有人一直看著,為其戴好。
爹爹加油!奶奶加油!——陳耀中后來在白色防護服前胸處,用筆寫上兩行字,做護理時每一位老年患者都能看見。此次疫情,被感染的以老年患者居多,有些起初能說話交流,后來突然一下子就走了。無法挽回的生命,留給陳耀中深深的遺憾和無力感,讓他比此前任何時候都更多的去思考護士這份職業,珍惜和陪伴家人的愿望比任何時候都強烈。
爹爹加油!奶奶加油!——陳耀中寫在了白色防護服前胸處
雖然身為家中獨子,但陳耀中的爸媽對他上一線仍表示理解和支持,提醒他做好防護。疫情結束,陳耀中最想做的事,就是找幾天時間回荊州老家陪陪爸媽。上班一年多來,一直都在倒班,沒有固定的周末,很少回家陪伴爸媽。
2天前,陳耀中所在的19樓病區有5位患者治愈出院,其中有他護理過的患者。他和同事將治愈者們送至樓下,患者們都一再表示感謝。患者的治愈,是他和戰友們最大的希望,也是他對“初心”和“使命”最切實的體會。
“初心和使命不是簡單的說一下,而是真刀真槍的去干,黨員在這個時候必須全力以赴,勇挑重擔。沒有經歷過這些,確實體會不到,也沒想到黨員發揮的作用這么大。”陳耀中說,自己的黨員同事們參與組建發熱門診、隔離病房,對口支援外院、支援方艙、挺進雷神山,大家都聽從安排,去往戰疫最需要的地方。盡管是科室最年輕的黨員,這個時候他肯定不能慫,必須站出來投入戰疫。
之一:武漢一線電力檢修工:堅守崗位第13天 最想念家里香噴噴的飯菜
之十四:武漢同濟醫生伉儷:等疫情過后,爸爸媽媽接你回家吃熱干面
之二十:武漢重癥科醫生:輾轉3個重癥定點醫院 與死神“搶人”
之二十二:飛行員志愿者:我們都是城市的毛細血管 很小但很密集
之二十三:湖北荊州刑警:疫情是一場“大考” 我們必須隨時“在線”
之二十九:運輸司機的逆行48小時:深圳花已開,湖北的春天也會來臨
之三十一:眼科教授17年后再當"住院醫師":做好戰"疫"基礎工作,我能行
之三十三:心理危機干預專家:驅散陰霾 筑起戰疫心理“防火墻”
防疫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