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時評:防治新冠肺炎見證中醫實力
探索防控傳染病的現代化之路,中醫藥不僅要作出應有貢獻,而且應該以此為重要契機推動傳承創新發展
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傳統醫學,讓中華文明瑰寶惠及世界,就能為人類健康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建取新功,成為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利器”。
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成為中國經驗的一大亮點。在日前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介紹,武漢市武昌區在社區率先發放中藥,探索形成以“中藥通治方+社區+互聯網”為重點的防疫方法,筑起阻斷疫情蔓延的防線。探索防控傳染病的現代化之路,中醫藥不僅要作出應有貢獻,而且應該以此為重要契機推動傳承創新發展。
疫病動態演變因素復雜,中醫治療新發傳染病絕非易事。面對新發突發傳染病,如何準確抓住病機,對中醫人是一次大考。如果病機抓不準,病因就看不清,方藥自然難見效。新冠肺炎患者確診病例中,超九成的患者使用了中醫藥。臨床療效觀察,中醫藥總有效率90%以上。可以說,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醫藥的運用還體現出兩個新特點。一個新特點是進入社區,助力守護社區防控陣地、加固群防群控防線;另一個新特點則是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更好發揮中醫作用。救疫如救火,關鍵是控制源頭、切斷傳播。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發揮好中醫藥在治病救人中的作用,使疫情防治關口前移,病人得到及時救治,從而降低轉重率、病亡率。加強社區醫療力量,不只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需要,這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促進優質中醫藥資源下沉,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看上中醫。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也要注重運用最新科技為其服務。面對如此復雜的疫情,在社區、在隔離點大范圍發放中藥,醫生迫切需要患者服藥反饋,患者亟待中醫師用藥指導。借助大數據,服藥的人掃描中藥袋上的二維碼,生成病例日志,成為中醫藥獲得的第一手數據,從而提供更精確的治療支撐,使中醫藥療效得到客觀真實評價。無形助有形,前后方結合,通過大數據、互聯網讓中醫藥服務變成數字化醫學,通過人工智能、數據挖掘讓中醫藥診療規律得到總結、優化。古老的中醫藥歷久而彌新,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將煥發出更大生機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傳統醫學,讓中華文明瑰寶惠及世界,攜手應對全球公共衛生挑戰,就能為人類健康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