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劑量螺旋CT讓早期肺癌“無所遁形”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袁友芬、魏星、黃月星)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癥,這是由于早期肺癌往往缺乏明顯的臨床癥狀,多數病人發現時已是中晚期,5年存活率僅為16%~18%。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高強副主任醫師強調,若能在疾病的早期階段確診,5年生存率可大幅提升。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關鍵。
高強建議,肺癌高危人群應每年都做一次篩查。何為高危人群?主要是指年齡40歲以上,且具有以下任何一種危險因素者:
1.吸煙≥20包/年(或400支/年),或曾經吸煙≥20包/年(或400支/年),戒煙時間<15年;
2.有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如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3.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彌漫性肺纖維化或有肺結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惡性腫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高強表示,在肺部疾病的多種檢查手段中,CT是非常有價值的檢查方法,但CT像一把雙刃劍,既方便了醫療又帶來可能的潛在輻射危害。那如何在胸部體檢中,既能得到最佳的診斷圖像質量又盡可能減少受檢人群輻射呢?低劑量螺旋CT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低劑量螺旋CT就是讓受檢者少“吃”射線的CT,因為肺部和其他組織器官結構不同,含氣量多、密度較低,很低劑量的X線就能形成滿意的圖像,低劑量螺旋CT較常規劑量CT的輻射劑量降低了75%~90%。由于是計算機斷層掃描后再次成像,它還克服了X線胸片對非鈣化小結節不敏感的缺點,能發現直徑<5mm的微小病變。
大規模臨床試驗表明,應用低劑量螺旋CT對胸部做篩查掃描,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發現更多的早期可切除肺癌,尤其適用于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
高強介紹,做完低劑量螺旋CT,再結合肺結節輔助診斷系統——人工智能(AI)技術,對肺部疾病的篩查基本不會漏診和誤診。人工智能(AI)技術對肺結節的識別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夠幫助閱片醫生標注出不少原本“看不到”的微小結節,并對每個結節的風險程度進行了評估。借助該人工智能技術,肺結節的診斷精準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時也減少了肺結節的漏診和誤診。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